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2篇
  免费   1238篇
  国内免费   1567篇
测绘学   666篇
大气科学   410篇
地球物理   691篇
地质学   4860篇
海洋学   1312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727篇
自然地理   1543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公路泥石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路泥石流是指发育于公路沿线并对公路桥涵、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护结构具有冲击毁损和淤埋破坏的病害类型。丰富的物源、具有焚风效应的气象条件以及泥石流沟轴线与区域新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等是形成大型泥石流的宏观背景。将泥石流概化为固、液两相流体,运用两相流理论、泥沙运动力学、Bingham流变方程和Bagnold颗粒相互作用试验结果等,初步建立了泥石流固-液分相流速计算方法、基于泥石流在防治结构表面及泥石流沟岸产生的冲击形迹建立的反求泥石流冲击力计算方法以及泥石流磨蚀力计算方法。开发了速流结构、泥石流隧道及翼型墩汇流结构等10余种防治技术,集成了拦-汇-排等多种综合治理模式。据此撰写了《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指南》。实施了60余个防治工程。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公路泥石流理论及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2.
秦锦丽 《甘肃地质》2008,17(1):102-97
孙矿生当选理事长侯云生陈汉夏燕青当选副理事长黄万堂当选秘书长 12月28日,甘肃省地质学会举行第八届、第九届换届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孙矿生当选为理事长,侯云生、陈汉、夏燕青当选副理事长,黄万堂当选秘书长。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魏晓明、甘肃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有关领导出席了换届大会并讲话。魏晓明说,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地质学会近几年来追随地学前沿,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为此特别感谢甘肃省地矿局长期以来对学会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3.
浅埋双连拱隧道围岩边坡体系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连拱隧道是一种新的隧道形式, 由于其整体跨度大、结构复杂、施工工序繁琐, 在地形偏压、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修建双连拱隧道难度较高, 尤其在洞口段容易出现衬砌开裂、边坡变形等一系列工程问题。结合安徽铜黄高速公路汤屯段富溪隧道进口段工程, 采用地质条件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 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偏压双连拱隧道围岩① 边坡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力应变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表明, 富溪隧道进口段处于F5断层影响带内, 岩体呈碎裂结构,同时, 受到地形偏压影响, 隧道开挖后衬砌和围岩表现为沉降变形和侧向变形, 进口边坡在隧道围岩变形的诱导下, 表现为蠕滑- 拉裂变形破裂。根据以上研究成果, 提出了富溪隧道变形治理应以控制进口段隧道拱顶的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104.
洞庭湖区土壤实测碳量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区域土壤碳库的分布特征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缺乏长期实测资料情况下,国内外多以模型、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或较稀的实测数据进行研究。文中利用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实测数据,研究影响该区土壤碳分布的因素认为区域土壤碳量处于全国的中、高级水平;地质地貌条件是影响土壤无机碳量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土壤类型对土壤碳量有影响;本区水土流失强度对表层土壤总有机碳量影响不大;经济林、竹林的土地利用方式及防治土壤潜育化有利于土壤的碳储存;从TOC等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说明,本区环境变化是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为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土壤碳固定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生物气CO_2还原途径中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历史中,CO2/H2还原产甲烷作用对生物气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主要为CO2/H2还原型生物气。笔者以CO2/H2还原生气理论为指导,进行不同初始碳同位素值和不同赋存状态碳源的生物模拟实验,研究CO2/H2还原产气过程中发生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中δ13CH4值与底物的δ13C值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反应母质过量的情况下,碳源的赋存状态可以影响产物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以游离形式CO2还原产生的甲烷δ13C值,相对于以HCO3-、CO23-离子形式产生的甲烷δ13C值轻。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田实例分析,探讨了该区生物气的主要底物CO2的来源及赋存状态,对评价盆地生物气资源和有利勘探区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确保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济南市长清区加大地质灾害监测预防。目前全区各类地质灾害主要隐患点5处,以滑坡、崩塌为主,主要集中在张夏镇、万德镇2个乡镇,长清区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班子,完善3项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体系:一是落实群测群防制度。完善防御预案,在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防治手册。  相似文献   
107.
大民屯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笔者在对比多种方法的基础上,对大民屯凹陷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进行了恢复。  相似文献   
108.
GIS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信息系统向地理信息服务偏移,地理信息服务已成为信息服务业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中归纳总结了地理信息服务概念、技术体系、服务模式以及我国地理信息服务发展的差距、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随着首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市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开复工面积保持在1亿平方米以上。特别是奥运、地铁等重点工程建设工期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对我市安全质量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我市建筑业的形势和特点,我们按照建设部和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体  相似文献   
110.
笔者在追忆李四光地震科学和防震减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系统整体观指导防震应急的新论点,包括:运用地壳运动整体观研究地震规律;应用地震预测整体观进行地震预测;划分活动性构造体系,研究构造活动性;加强综合监测,研究各种地震前兆和相关的自然变异的发展趋势;圈定地震风险区,制定防震应急预案等.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