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1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641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2479篇
海洋学   234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末次冰期在20~10kaBP间到来并结束,这一时间跨度被一系列的突变气候序列所中断,特别是北大西洋从Heinrich1冷期向波令/阿勒罗德(B/A)暖期的快速转换,以及在南极具有极为相似的冷期转换已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在间冰期,劳伦和芬诺斯堪的亚冰盖融化的大量融溶水注入北大西洋,这种融溶水持续以大约0.1 Sv有规律的释放,已对位于北大西洋大洋传输带循环的“Achmes Heel”构成了威胁。早期数据和模拟工作表明,冰期时,温盐环流(THC)较间冰期弱,依据冰期传输带能量低的证据,自然就要涉及大洋循环的“飞轮”问题,  相似文献   
992.
本区的构造发展史可划分为 4 个主要阶段,其中早期的亚尔俾—坎佩阶段相当于沉积盆地形成之前的历史,以后划分出的 3 个阶段(马斯特里赫特—古新世、始新—早渐新世和晚渐新世—第四纪)反映了沉积盆地及其周围陆地形成、演化顺序的幕。上述诸阶段被巨大的构造重建时期分隔。后者在沉积盖层中表现为区域性的构造不整合,并反映了沉积物堆积、岩浆作用和构造运动机制的替换。1 亚尔俾—坎佩阶段(11 000 ~7 400万年前)  早白垩世末期,沿北亚克拉通南部边缘开始形成白垩纪时期的亚洲—太平洋过渡区构造单元:超覆西科里亚克增生构造体系的…  相似文献   
993.
综合利用岩芯观察、岩石铸体薄片、流体包裹体、岩芯实测物性并结合埋藏史分析,对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的成岩演化和物性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经历了强烈压实、碳酸盐灰泥重结晶、多期胶结和溶解以及复杂交代等成岩演化过程.结合成岩环境演化特征,认为储层经历了多期酸碱交替的流体演化,在同一成岩环境演化背景下,由于近岸水下扇不同亚(微)相沉积特征差异性,控制了不同亚(微)相成岩演化特征的差异性,并决定了其物性演化的差异性.采用反演回剥的方法对地史时期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的物性进行了恢复,可知对储层物性演化起到重要影响的有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碳酸盐灰泥重结晶作用、酸性溶解及油气充注,并建立了近岸水下扇不同亚(微)相储层物性演化模式:扇根砾岩在埋藏过程中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和灰泥杂基重结晶作用为主,溶解作用微弱,物性持续降低,在中深层灰泥杂基的重结晶作用使扇根砾岩物性快速降低,现今物性极差,主要发育干层.扇中辫状水道距泥岩层较远的储层,由于两期酸性溶解对储层的改造以及油气充注对胶结作用的抑制,中深层仍发育大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储层物性较好,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扇中辫状水道距泥岩层较近的储层、扇中水道间和扇缘储层成岩作用以强烈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为主要特征,现今物性差,主要发育干层.  相似文献   
994.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四川盆地一个全新的含油气层,尤其是随着近期川中地区该层位取得重大突破,龙王庙组展现出了巨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岩心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X衍射分析等研究手段结合常规储层物性分析方法等对川中龙王庙组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龙王庙组储层发育良好,储集岩以砂屑白云岩及粉晶白云岩为主,粒间溶孔、晶间溶孔以及溶洞较为发育,孔隙度集中在2%~6%间,渗透率集中在0.001×10-3~0.1×10-3μm2间,结合孔渗相关关系分析认为龙王庙组储层包括中孔中渗的孔隙型储层及低孔高渗的裂缝-孔洞型储层两类。储层在成岩阶段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及多期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使得原生孔隙大幅度减少,对储层的形成具有破坏性作用;白云石化及重结晶作用造成孔隙结构发生改变,进而提高储层的有效孔隙度。研究表明龙王庙组白云岩成因主要与同生-准同生阶段局限高盐度海水有关;而多期溶蚀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次生孔洞成为现今主要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995.
准噶尔玛东地区下乌尔禾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岩石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物性分析及鉴定,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东地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P2w)储层的成岩作用过程和成岩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模式。通过储集岩成岩特征和孔隙类型的研究可知玛东地区下乌尔禾组已达到中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储集岩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遭受破坏,储集性能变差,孔隙损失分别达23.24%和4.54%;火山岩岩屑、沸石、碳酸盐类胶结物的溶蚀,刚性颗粒的破裂及成岩收缩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孔隙增生量达3.25%;黏土矿物和含铁方解石的后期充填是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玉北地区奥陶系是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和产层。通过观察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结合岩心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辅以地化资料等,对玉北地区奥陶系成岩作用进行研究,认为:玉北地区奥陶系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有岩溶、白云化、重结晶和溶蚀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胶结、硅化和充填作用等,此外,还有去白云化、褐铁矿化、泥晶化等对储集性能影响极小的成岩作用,可划分为同生成岩阶段、早—晚成岩阶段和表生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997.
拉萨地体中北部革吉县尕尔穷矿区出露一套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高镁闪长玢岩。野外观察表明,闪长玢岩与含矿斑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在岩性上呈渐变关系,且共同侵位于石炭纪—二叠纪变沉积岩地层,因此它们很可能为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尕尔穷埃达克质岩高镁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可能是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在晚白垩世早期(90~86Ma),拉萨地体中北部可能因地壳加厚而发生拆沉,拆沉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周围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致使岩浆中的Mg O、Cr及Ni含量增加,从而形成尕尔穷高镁闪长玢岩的母岩浆。尕尔穷地区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高镁闪长玢岩的岩浆作用进一步表明,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前青藏高原南部中北拉萨地体已经加厚并抬升。  相似文献   
998.
靖边气田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海相碳酸盐岩气藏之一,目前勘探范围仍在不断扩大。在回顾历年勘探和研究的基础上,以靖边气田陕200井区为例,总结和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富气的主控因素,以期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合理建议。研究表明:构造演变是靖边气田成藏的前提,决定了气田的分布范围和产气层位;沟槽的分布位置和切割深度对马五气藏的富集程度有着重要影响,鼻状构造不是主控因素。沉积环境是形成有利储层岩石类型的先决条件,潮间带云坪、潮上带膏云坪和含膏云坪微相是有利沉积微相。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是形成有利储集空间的重要保证,研究区多期溶蚀、白云化等建设性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改进较大,其中多期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集空间的主要成因。裂缝是天然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但裂缝发育程度因层位而不同。孔、洞、缝及沟槽的有效配置受构造、沉积、成岩作用的控制,每个层段的储集性能和天然气的富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99.
雷鸣  陈建林  许继峰  曾云川 《地质通报》2015,34(203):337-346
拉萨地体中北部革吉县尕尔穷矿区出露一套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高镁闪长玢岩。野外观察表明,闪长玢岩与含矿斑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在岩性上呈渐变关系,且共同侵位于石炭纪—二叠纪变沉积岩地层,因此它们很可能为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尕尔穷埃达克质岩高镁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可能是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在晚白垩世早期(90~86Ma),拉萨地体中北部可能因地壳加厚而发生拆沉,拆沉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周围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致使岩浆中的MgO、Cr及Ni含量增加,从而形成尕尔穷高镁闪长玢岩的母岩浆。尕尔穷地区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高镁闪长玢岩的岩浆作用进一步表明,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前青藏高原南部中北拉萨地体已经加厚并抬升。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沁水东北地区高煤级烟煤物性、力学、声学及薄片等分析资料对煤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与力学响应间关系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与应力加载间关系;溶蚀作用及裂缝与力学响应间关系;脉体—蚀变矿物与有效应力系数α、屈服应力及动力学参数间关系。结果表明:该区煤层经历了较强压实及变质作用,压实作用对煤储层纵向物性及强度变化具有一定影响;区内煤岩发育的微裂缝往往伴随一定溶蚀,未充填溶蚀孔缝及张性缝往往导致煤岩三轴强度及弹性模量降低,泊松比升高;有效应力系数α、屈服应力及部分动态力学参数与煤岩中方解石脉体及蚀变矿物含量或填充程度具有较好对应关系。随着煤岩中脉体及蚀变矿物填充程度的增加,煤岩非均质性加强,有效应力增加,渗透性降低,由此可以利用力学参数响应特征对煤岩孔、渗、成岩、裂缝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制定合理煤层气储改、排采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