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16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太湖水质时空特性及其与蓝藻水华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张晓晴  陈求稳 《湖泊科学》2011,23(3):339-347
以太湖2005-2007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聚类分析和自相关分析方法,针对总无机磷,总无机氮、水温等环境理化因素与叶绿素a进行时空序列分析,初步归纳了当前太湖水质指标变化的空间特点、时问周期性及其与蓝藻水华暴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水质的空间分布大致分为三个人湖河口、四个湖湾、湖心区、西部湖区、东部湖区等十个区...  相似文献   
922.
利用1958—2019年的观测和再分析数据集,对冷、暖两类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与后期华东地区春季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暖ENSO事件中,华东春季降水量与前冬季ENSO海面温度异常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在冷ENSO事件中,这种强正相关向内陆地区西移,主要集中在江西和湖南。(2)暖ENSO事件通常会导致浙江、江苏和福建等沿海省份春季降水量过剩,而冷ENSO事件往往导致江西和湖南降水偏少。这归因于ENSO对大气环流的非线性影响。(3)与暖ENSO事件相比,冷ENSO事件引起的海面温度异常中心明显西移,造成异常低层大气环流的西移,最终导致华东降水的西移效应。(4)通过分析和发现,强调了华东春季降水对ENSO的非线性响应,这对华东地区的季节性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3.
郑鑫  王文静  盛彦清 《湖泊科学》2023,35(6):1917-1926
水体富营养化极易引起湖泊水库如藻类水华等水生态系统环境问题。氮素作为初级生产力的限制性生源要素之一,认识其在水华形成过程中潜在作用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胶东半岛低碳高氮水库水体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添加不同剂量硝态氮,探究高硝态氮输入对库区水体藻类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硝态氮作为唯一氮源,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硝态氮浓度显著下降,亚硝态氮和氨氮浓度逐渐升高,表明微藻和细菌共同作用可能将硝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氨氮;(2)当硝态氮浓度为6 mg/L时,藻类叶绿素a浓度达到最高值,随着硝态氮浓度升高,叶绿素a浓度则会降低;(3)添加硝态氮后,蓝藻门成为优势藻类,绿藻门次之;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研究结果为低碳高氮类水体暴发蓝绿藻水华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24.
黄海两种典型硅藻的磷胁迫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批次培养条件下,研究黄海两种浮游植物优势种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在低磷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环境中不同形态磷浓度的变化以及磷饥饿状态下浮游植物的营养吸收动力学和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结果表明,玛氏骨条藻在磷胁迫情况下可利用自身较高的吸收速率和较小的细胞体积有效摄取环境中的无机磷快速生长并取得优势,而旋链角毛藻在无机磷的利用上并无优势,其比玛氏骨条藻需要更多的细胞颗粒磷去维持细胞活性,而且更容易诱导碱性磷酸酶分解利用有机磷,推测在有机磷丰富的环境下旋链角毛藻会在二者竞争中取得优势。这些生理特性有可能是二者在黄海季节性水华发生过程中大量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25.
南海北部近岸春季海雾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COADS(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资料对南海北部春季海雾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春季南海北部的海雾多集中在近岸海区,远离岸线的海区海雾较少发生.南海北部近岸春季海雾日数偏多年份有4个(1969、1983、1986、1987年);雾日数偏少年份有5个(1971、1999-2002年).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海雾日数偏多、偏少年份的850hPa等压面上各要素分别进行合成分析.850hPa等压面上,华南沿海上空常年存在一个由南向北的暖平流.南海上空的空气湿度较大,在海雾日数偏多年份大气湿度减小,偏少年份湿度增大.南海上空850-1 000hPa等压面之间存在一股来自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在海雾日数偏多年份水汽输送增强,海雾日数偏少年份水汽输送减弱.  相似文献   
926.
利用1954~2007年中国258个台站观测的月沙尘暴日数资料,北半球地表温度和美国NCAR/NCEP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春季沙尘暴日数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发现:中国春季沙尘暴日数与贝加尔湖地表变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该地区的地表温度变暖导致蒙古气旋活动和我国沙尘暴频率降低。利用该地区冬季对流层850 hPa温度与春季地表温度指数之间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冬季850 hPa温度指数预测中国春季沙尘暴频率的线性预报方程。通过22年回报检验发现,统计预报结果与多数台站观测的沙尘暴发生频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最大相关系数达到+0.4。其中,近22年的预报场与观测之间空间相关系数平均达到+0.4以上,均方根误差在1~2之间,表明该统计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7.
潘明溪  张丽娟  曲成军  潘涛  张帆 《地理研究》2021,40(4):1111-1124
春季土壤湿度是影响东北粮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春季土壤湿度如何变化,鲜有研究.本文基于1983-2019年黑龙江省22个农业气象站的土壤湿度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突变分析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春季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983-20...  相似文献   
928.
利用2012—2021年3—5月儋州市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量的观测资料,分析儋州市春季短时强降水发生规律,包括春季短时强降水的年、月、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等,结果表明:春季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5月,趋于波动减少趋势;春季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午后到傍晚,夜间出现短时强降水非常少;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东多西少的特征;在南海低槽型环流影响下出现短时强降水站次最多,年均16.2站次。  相似文献   
929.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春、夏季水团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依据1983,1984,1987,1988几年的有关资料,利用“对应分析法”对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春、夏季(5—8月)的水团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8月间该海域存在两种水团分布类型,其中5月属冬季型,全海域存在浙闽沿岸水和海峡暖流水两个水团;6—8月属夏季型,全海域均为海峡暖流水盘踞,按温度不同,它又分为上层水和深层水两部分。(2)浙闽沿岸水具低温、低盐、高溶解氧特征,均一性较差,年际变异较大;海峡暖流水以高盐为主要特征,温、盐度和溶解氧分布较均匀,且诸特征相对稳定。(3)海峡东、西两侧均存在上升流现象,西侧的上升流出现于6—8月,中心在海潭岛附近;东侧的上升流7月见于澎湖群岛北方海区。(4)6—8月间,海峡暖流深层水(核心)主要沿海峡偏西一侧北上,而不是紧靠东侧径直向北。  相似文献   
930.
基于1960—2019年中国东北地区10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JRA-55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海温数据,分析了东北地区春季极端连续无雨日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前冬北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春季极端连续无雨日集中在3—4月。当3—4月极端连续无雨日偏多时,贝加尔湖地区存在异常高压,东北地区受偏北气流影响,局地水汽辐散。进一步分析发现,东北地区3—4月极端连续无雨日与前冬1—2月北太平洋地区偶极型海平面气压存在密切联系。该大气模态可以引起同期北太平洋海温呈现出马蹄形异常分布并持续到3—4月。在3—4月,海温异常可以通过改变北太平洋上空的经向温度梯度,引起东亚到北太平洋地区的西风变化,进而有利于贝加尔湖地区出现异常高压。另一方面,海温异常还会增强北半球中纬度的波列活动,东传的波列也可以增强贝加尔湖地区的高压。上述异常环流为东北地区极端连续无雨日的增加提供了有利背景条件。留一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前冬1—2月北太平洋地区偶极型海平面气压可作为东北春季极端连续无雨日的潜在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