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45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637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94篇
自然地理   11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1986、1993、2000年的TM影像和2004年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影像,在RS、GP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福建省生态环境特征,选取了斑块面积指标、形状指标、破碎化程度指标、聚散性指标、多样性指标等5类景观生态学指数,研究福建省1986-2004年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福建省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1986-2004年各期湿地总面积分别是:1793 793.06 hm2、1 665 966.28 hm2、1609 862.77 hm2、1618760.97 hm2.各景观面积指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灌溉地、河流、河漫滩、沼泽、盐田景观面积呈现下降趋势,蓄水区、海水养殖景观面积增大,其他类型波动变化;(2)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优势组分对景观整体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弱.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4个时期分别为0.668 1、0.737 5、0.816 5、0.830 1,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分别0.3041、0.335 6、0.371 6、0.377 8,斑块面积变异系数由1986年的882.0695%下降到2004年的516.3157%;(3)湿地景观受外界干扰程度加大,破碎化程度加剧;同时,湿地原始形态也受到了较复杂的影响.边缘密度由1986年的5.9981m/hm2上升到2004年的6.6982m/hm2,平均形状指数也从2.1758略微下降到1.9910;(4)各斑块类型和周围相邻斑块类型的空间连接程度进一步降低,湿地景观被分隔态势增强.蔓延度指数下降,4个时期分别为83.3695、81.928 3、79.890 8、79.820 3,斑块结合度从1986年的99.202 9连续降至2004年的98.5459.  相似文献   
102.
高山树线交错带的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近年来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高 山树线交错带所指示的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的特征, 反映出了由低处植被向高山植被的转化, 其 景观格局是综合了种子定居, 树木生长以及树木繁殖等多个树木生态过程和特定高山环境下的 地理特征格局的适应结果。一方面, 树木通过自身生理生态学上的调整对高山极端环境进行适 应。一方面, 高山特定地理环境特征对树线的景观格局进行影响, 因而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研究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运用3S 技术, 可以将高山树线交错带研究中 的树线景观结构和生理生态过程结合在一起, 并验证在其景观格局形成过程中地理特征和人为 因子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3.
国外景观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辨析景观的地理学及景观地理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景观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和成就,景观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地关系的深化过程。通过对国外景观地理学发展的剖析,分析了其在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上的逐渐深化与完善,对新时期新问题下的景观地理学发展趋势及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利用2003年小江流域的TM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再根据流域地质分布和地貌发育情况,将流域地貌类型划分为岩溶地貌和非岩溶地貌两个一级类型景观,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貌发育程度结合高程情况,将岩溶区又划分为6个岩溶景观,非岩溶地貌分为两个二级类型景观。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并通过Fragstats 3.3软件在流域尺度上计算了一些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岩溶区的景观生态特征总体上体现了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脆弱性,地表水资源溃乏,土层薄、土壤资源零星分布且易流失,造成未利用地面积大,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地利用程度低的特点。非岩溶区景观生态由于耕地和林地占绝对优势,石漠化面积少,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低,景观的异质性较低,结构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05.
River regulation and river training have been performed for various purposes and negative effects have been shown in numerous cases. In some cases the negative effects are so serious that humans have to consider to "renaturalize" the regulated rivers. Only by using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ed river management the diverse river uses and natural fluvial processes and ecological systems may be harmonized. Based on analysis of case studies and data collected from literatur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river management and four principles of river training. The integrated river management comprises: 1) taking the watershed, upper stream basin including the tributaries,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and the estuary as an integrated entity in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and 2) mitig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negative impacts on hydrology,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fluvial processes, land use and river us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while in achieving economic benefit from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flood safety management and hydropower exploitation. River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ur principles: 1) extending the duration of river water flowing on the continent, which may be achieved by extending the river course or reducing the flow velocity; 2) controlling various patterns of erosions and reducing the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in the rivers; 3) increasing the diversity of habitat and enhancing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river and riparian waters; and 4) restoring natural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06.
王芳  夏丽华 《东北测绘》2002,25(3):12-14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强大的信息管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功能,采用松散耦合式GIS建模方式,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对二龙山水库流域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景观生态规划,期望通过对原有的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造新的景观格局,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为二龙山水库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可持续的景观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微机的3维景观立体显示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人眼立体视觉的原理和基于微机的立体显示方法,重点阐述幅分隔法3维景观立体显示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给出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108.
贵州高原喀斯特景观及其旅游形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2,19(2):103-108
本文通过贵州喀斯特旅游景观类型、特点及优势分析,提出高原、峡谷、峰林、峰丛、瀑布、溶洞是贵州最有代表性的喀斯特景观,它们在空间结上层次丰富的组合,即构成贵州高原绚丽多姿的喀斯特旅游形象,从而展示出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9.
四姑娘山地区的旅游景观主要由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形成,但同时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形成了异化沙棘、松茸、红石等导向性景观。作者在本文中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这些景观均与特殊土壤元素背景有关,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另类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