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7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483篇
测绘学   432篇
大气科学   691篇
地球物理   276篇
地质学   710篇
海洋学   206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以云南会泽铅锌矿为例,从成矿时代、成矿物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热动力等方面初步讲座主峨眉山玄武岩与铅锌矿床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矿床成矿时代可能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时代相近;峨眉山玄武岩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伴随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过程去气作用(包括地幔去气作用和岩浆去气作用)形成的流体参与了会泽铅锌矿成矿流体的形成;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为成矿热动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2.
本文以云南老王寨金矿煌斑岩为例,从岩石产出的构造环境、源区地幔交代富集作用、岩浆演化中硅酸盐熔体-碳酸盐熔体液态不混熔作用、岩石中CO  相似文献   
133.
用固相反应法和sol-gel法合成了不同类型的磷灰石(AP),并采用TEM、XRD、IR、BET比表面积法及静、动态吸附等方法研究了不同AP的比表面积、结晶度、晶胞参数、结晶尺寸、晶格缺陷度、Ca/P摩尔比和煅烧温度等与吸氟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晶度高、晶粒大的AP有较小的吸氟量,属表面单分子层化学络合吸附机理;酸活化的AP有较大的吸氟量,属溶解-沉淀与沉淀物表面纳米尺寸效应吸附的复合去氟机理;具纳米尺寸的HAP在常温、常压、无二次污染、小于11mg/L的低含氟浓度废水中且不酸化情况下有较大吸氟量,属纳米尺寸效应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34.
运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3个单斜辉石巨晶的氢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同一颗粒内部表现出微尺度的不均一性,2mm范围内δD的变化达到60‰。δD和氢含量之间不存在同步的变化,巨晶内部的化学成分均一,因此我们认为巨晶的氢同位素不均一性继续自母岩浆。母岩浆的氢同位素变化可能是去气过程中气相与熔体之间的分馏引起的。单斜辉石巨晶形成后很短的时间内即被寄主岩浆带至地表并经历了快速淬火。  相似文献   
135.
136.
通过对黑龙江省降水有重大影响的低压路径分析发现由春,夏盛行的偏南路径可建立起从东北经华北,中南至华南地区的东北-西南向代压通道。此通道存在很好的隔月相关关系,即6,7月重复4,5月盛行形势。研究还发现,通道区的建立与我国南海及菲律宾周围海域,黑潮热源同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7.
138.
四种天气对山西输电线路灾害影响剖析王禹昌(山西省气象台030006)雾、雷电、雾淞、雨淞等天气属气象部门非常规观测及统计资料,日常业务一般不予涉及。本文根据50~70年代整编资料,及搜集各站网的80年代有关资料综合比较而成。并将1990年资料单独列出...  相似文献   
139.
本文使用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GMS1地球同步卫星云图资料、河流水文资料以及其他一些有关的资料,详细分析了1979年7月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高原西部地区的水汽状况、水汽输入的通道,讨论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高湿状况的维持机制. 通过研究,发现在1979年盛夏青藏高原西部也是一个高水汽区域,有利于大量的湿对流系统活动,但西部比东南部的水汽含量要略低些;潜热加热是夏季高原西部重要的热源之一;除了过去已知的在高原东南和仲巴、定日一带的两条水汽通道外,水汽还可从高原西侧边界进入高原西部.在讨论夏季高原地区高湿状况的维持机制时发现,相对于高原东部,只需要较少的水汽输入就足以维持高原西部大气的高湿状态;高原西部的降水、蒸发和向土壤中渗透是接近于平衡的,水分循环主要是局地的内循环.  相似文献   
140.
与海西期峨嵋山玄武岩浆喷溢同期的火山气液,不仅形成上二叠统底部的金矿源层,还以滨岸海底热泉群方式,形成以硅化角砾岩层为主体的戈塘式金矿床。 戈塘矿区钻孔发现的龙潭组中、上部零星金异常,是燕山期活化迁移的结果,这一作用亦促成了邻区紫木凼大型金矿床的形成。该区两种型式金矿的找矿前景乐观。深入调查研究古热泉系统和迁移再造规律,将会有一系列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