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654篇
海洋学   200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图们江流域中更新世火山泥石流仅分布在残留的Ⅲ阶地上,碎屑物的粒级范围很广,具正粒序层理,分选差,是在冰川作用或冰雪融化作用下快速搬运、沉积形成的,具有浊积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2.
本文将西藏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重新划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香孜组(Qp1-1x)、新近系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河湖相地层的古地磁法和ESR法测年结果表明,札达盆地内河湖相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根据该套河湖相地层沉积演化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河湖相沉积中所发现的各种古动植物化石等的综合分析,笔者对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植被、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札达地区上新世—早更新世气候经历了从湿热—温暖潮湿—偏冷潮湿—寒冷干旱的变化,以及植被从森林—灌木—草原的逐渐演化。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环境演化划分为7个大的阶段,其总体特征是15.4~4.4Ma,札达地区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24.4~3.95Ma,为暖温带温暖潮湿气候;33.95~3.5Ma,为偏凉潮湿阶段,气候开始转冷;43.5~3.2Ma,为温暖潮湿阶段;53.2~2.9Ma,气候转为偏冷潮湿阶段;62.9~2.57Ma,该阶段气候偏冷而干旱,整体较为干冷;72.57~1.36Ma,气候寒冷而干旱。表明自上新世—早更新世,该区的古气候环境在逐渐变干、变冷的总趋势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83.
金沙江虎跳峡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庆忠  史正涛  苏怀  董铭  刘勇 《热带地理》2007,27(5):400-404
虎跳峡是金沙江峡谷的典型代表,其成因及形成时代涉及金沙江-长江水系发育及其环境效应问题。文中分析研究了虎跳峡附近发育的夷平面、剥蚀面、阶地等区域性的层状地貌,并认为虎跳峡上下游河谷发育历史具有一致性;从地质构造上的分析表明,虎跳峡两侧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为一相对完整的地块,不存在虎跳峡大断裂,因而虎跳峡峡谷是在区域地壳抬升、先成河深切作用下而形成的。根据相关盆地沉积物、玉龙雪山的冰川发育状况、前人在附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等,初步认为虎跳峡峡谷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84.
更新世气候转型期是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一个特殊时期。利用大洋钻探ODP 184航次在南海北部钻取的1144站时间分辨率高达约290年的沉积物样品,开展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古气候变化的研究。在中更新世距今80~100万年前,浮游和底栖有孔虫壳体的稳定氧碳同位素变化揭示出,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中心,即中更新世革命0.9 Ma左右,南海北部表层海水温度的降低和降水量的增加指示东亚冬、夏季风增强。以中更新世革命为界,水体垂向结构上温跃层和营养跃层的深度从之前的间冰期较浅转变为之后的间冰期较深,底层水与表层水的垂直温度梯度从冰期时较大转变为冰期时较小。轨道尺度上,冰消期时南海北部的表层水、次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变化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超前或滞后的相位差。千年尺度上,有孔虫的氧碳同位素变化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约0.8 ka和约1.4 ka的气候波动周期。氧同位素0.8 ka滤波显示出: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较强的信号主要出现在间冰期,有时也出现在冰期,与晚第四纪千年尺度气候波动主要出现在冰期不同,说明中更新世的气候转型不仅表现在轨道尺度的气候周期变化上,同时也体现在千年尺度气候波动的特征变化中。 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南京汤山驼子洞洞穴堆积观察描述和样品分析测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汤山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历史,讨论了驼子洞堆积的时代、堆积过程和方式,并对其蕴含的构造、地貌、气候和生物进化等古环境信息进行了合理的挖掘。初步研究表明驼子洞堆积可能是跨早更新世与中更新世早期的地层,其上部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堆积可能反映了偏暖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86.
利用蕴涵着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的波速测试成果 ,对长江三角洲南翼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物作沉积过程及其沉积环境讨论  相似文献   
87.
张宗祜 《第四纪研究》2001,21(3):208-217
我国北方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变化在总趋势上有一致性,但又有地区上的差别.青藏高原古气候变化有其特殊性,末次冰期寒冷气候开始早于其他地区;全新世暖期开始晚于其他地区1500年左右.除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影响外,青藏高原的迅速上升也是影响我国北方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的因素之一;华北平原未来生存环境变化中水资源的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预测于21世纪前半个世纪内缺水状况是严峻的,平原区缺水将大于80×108m3/a;我国北方在全新世大暖期后,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在大暖期期间形成的环境基础上演变的.总的趋势是向以冷干为主的气候和向干旱化环境演化.  相似文献   
88.
洞庭湖区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洞庭湖区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初步得出以下规律:更新世气候变化剧烈,气候组合暖湿(温湿)与冷干;全新世气候转为温凉,主要气候组合为温湿与凉干;历史时期气候主要仍温湿与凉干交替,但15 世纪以来出现短暂的温干与凉温期;15世纪以来,气候波动频繁,有愈来愈不稳定的趋向,进入20世纪,旱涝灾害更加。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预计该区未来气候趋向于暖湿,但不排除暖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9.
晚更新世以来南天山阿克苏地区地壳缩短率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新  John Suppe 《地质科学》2001,36(2):195-202
作者研究南天山中段阿克苏—库车山前带活动断层,发现断层切过托木尔峰山麓第四纪冰碛物和阶地,形成2条断层崖。通过测量阶地和冰碛物的变形量,推断阶地和冰碛物的沉积年代,估算南天山中段阿克苏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壳缩短率可能为1.85mm/a。这个缩短率与库尔勒地区(2mm/a)和柯坪地区(1.8mm/a)的地壳缩短率一致,但是小于南天山西段喀什地区(10±2mm/a)和天山东段玛纳斯地区(6±3mm/a)的地壳缩短率,表明天山不同地段的地壳缩短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0.
南京江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张强  朱诚  姜逢清  于世永 《地理科学》2001,6(6):498-504
林峰桥剖面粒度、地球化学等环境替代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大暖期在本区是一个区域性的相对暖湿的气候演变期。其中穿插至少有三次变干,变冷的极端气候突变事件。这些突变事件的发生给长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灾难。这些气候突变事件可能是这些时期北极涡流扩张及经后大气环流加强的直接结果,同时也与大洋表面温度(SST)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一般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人类文明的兴衰是由多次古洪水造成的,但新石器时期以来出现的许多寒冷及干旱气候也曾对该区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即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受单一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