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95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南海西北部水域斑节对虾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1年对南海西北部水域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资源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密集分布区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海区,其现存资源量为82.6万尾,周年有体长30mm以下的幼虾出现。主要产卵期在9-12月。产卵场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水深30-60m的海区。  相似文献   
32.
海草是一类生活在近海区域的高等被子植物,初级生产力高,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之一,具有净化水质、消浪固滩,以及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保护地的功能。无节制的人类活动和频发的极端气象灾害导致近岸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和海草床大面积消失。本文以相关海草床修复生态学基础理论为出发点,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归纳了海草修复需要考虑的因素,梳理了国内外海草修复实践和技术理论方法,提出了利用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物种共生关系等人为促进海草床生长的技术方法,并从法律角度、技术体系、保护体系和科普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海草床修复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海草床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3.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主要农田害鼠之一,2003年三峡工程开始蓄水后洞庭湖湖滩鼠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演变,黑线姬鼠已大量侵入湖滩,且逐步成为湖滩生境鼠类群落的优势鼠种。动物在新生境中的繁殖状况是了解其对环境适应的关键指标。为掌握黑线姬鼠种群侵入湖滩生境后的适应情况,为其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2003—2020年洞庭湖湖滩和农田生境中捕获的黑线姬鼠繁殖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季节动态和生境差异等因子分析了该鼠在繁殖方面对湖滩生境的适应。结果表明:(1)湖滩生境中黑线姬鼠平均繁殖指数(0.71±0.27)低于农田生境(1.21±0.47),在2016—2020年湖滩上黑线姬鼠的繁殖指数为0.99,略高于农田的0.96;(2)湖滩生境较农田生境中的孕鼠在繁殖中偏向有更多的胎仔数,有6只以上胎仔数的孕鼠占比(65.59%)高于农田生境(49.10%);(3)湖滩生境中发现有幼年组的黑线姬鼠参与繁殖,其繁殖指数、参产率、怀孕率及雄鼠的睾丸下降率随年龄递增;(4)春季和秋季是湖滩生境中黑线姬鼠的主要繁殖季节,其繁殖指数、参产率、怀孕率都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34.
食物浓度对模糊秀体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娟  韩博平 《湖泊科学》2008,20(3):344-350
模糊秀体潘是热带水体中枝角类的主要优势种,它在竞争及对热带水体的适应方面的优势尚不清楚。本文以模糊秀体潘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食物浓度下其生长和繁殖的特点,探讨模糊秀体潘成热带水体优势种的原因。以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浓度梯度设为0.05mg/L、0.1mg/L、0.3mg/L、0.6mg/L和1.0mg/L小球藻浓度为0.05mg/L的培养液中,模糊秀体潘存活率很低且未观察到繁殖现象其它4个浓度小球藻喂养的模糊秀体潘体长生长率和最大体长均随食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大体长分别达到1.087mm、1.125mm、1.225mm、1.313mm;食物浓度对模糊秀体溢的胚胎发育时间,平均寿命,个体累计产幼数无显著影响:随着食物浓度的升高,模糊秀体滏初次怀卵体长显著增加,繁殖前期的历时相应缩短,平均每胎产幼数增加:内禀增长率随食物浓度升高而增大,达到0.6mg/L后比较稳定。浓度为0.6mg/L时,模糊秀体潘的净生殖率也达到最大值。1.0mg/L组的世代时间最短,内禀增长率接近最大值。0.6mg/L和1.0mg/L为模糊秀体潘生长比较适宜的食物浓度。热带自然水体中,模糊秀体潘相对其它浮游动物个体小和怀卵率低的现象并非食物不足所致;食物充足条件下的最大成体的个体大小与野外样品接近,也说明自然水体中捕食并没有显著影响成体的个体大小。模糊秀体潘体型较小、身体透明、行动敏捷,容易逃避鱼类的捕食,可能是模糊秀体潘能在食物丰富的热带水体中,特别是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中能够成为枝角类中优势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湖北牛山湖高体鳑鮍的年龄、生长与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牛山湖高体鳑鲏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征. 鳞片上年轮清晰,主要呈现疏密特征.种群年龄结构简单,仅由一个世代组成;雄与雌的比例为1.59∶1(n= 332),显著不同于1∶1(Xc2 =16.94, p<0.005)而符合2∶1的类型(Xc2 =3.82, p> 0.05). 两性最大寿命不超过2a.雄、雌体全长与体重、全长与体长的回归方程差异显著. 在繁殖期间,雌雄鱼均出现第二性征.雄鱼最小成熟个体的全长和体重分别为26mm、0.216g,雌鱼则分别为32mm、0.393g. 性成熟年龄为1a,属分批产卵类型.成熟卵粒呈葫芦状,长度平均3.31mm. 每尾雌鱼平均繁殖力为61粒,繁殖力与全长及体重均呈显著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36.
胶州湾夜光藻种群动态及其大量繁殖的生态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胶州湾夜光藻大量繁殖的生态机制,于2015年逐月对胶州湾12个站位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调查,获取了温度、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周年数据,分析了夜光藻种群丰度和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夜光藻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夜光藻种群增长与其繁殖方式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全年各站位夜光藻丰度范围为0—31.17×10~3ind./m~3,月平均丰度呈现双峰分布;二分裂个体比例介于0—31.25‰,有性繁殖个体比例介于0—29.41‰,两种繁殖方式均呈现出季节差异及空间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夜光藻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包括水温、叶绿素a、硝氮及亚硝氮。夜光藻是冷水种,水温与夜光藻种群丰度、两种繁殖个体比例均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反映夜光藻食物的丰富程度,与夜光藻丰度、两种繁殖个体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亚硝氮和硝氮可能对夜光藻代谢繁殖起调控作用,与夜光藻丰度及有性繁殖个体比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7.
白腹鹞(Circus spilonotus)又叫东方泽鵟,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47°46'N, 86°49'E)有多次记录,现确定为新疆新纪录种(或亚种)。但是,在2015年5~7月繁殖期观察,发现它可能与雌性白头鹞(Circus aeruginosus)杂交。两者无论是在形态与行为,还是在地理分布隔离方面,都存在疑团,其分类地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8.
基于2008-2010年浒苔发生的事实,着重分析研究了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对浒苔生消的影响。分析表明,5月上旬浒苔生成时,其发生地附近江苏近岸平均日照时数85.2h,比常年偏多14.7h;6月下旬浒苔覆盖青岛海域的面积一般在400~800km2,影响较明显,此时青岛平均日照时数74.3h,比常年偏多8.2h,表明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加强,适合浒苔生长繁殖。5月中旬江苏近岸降水量39.6mm,比常年偏多13.7mm,加快了浒苔生长发育;青岛近海浒苔大面积发生时,降水量是由5月中旬29.8mm转为6月下旬8.7mm(光照充足),再到7月上旬63.0mm,呈从偏多到偏少再到偏多交替出现。降水偏多促进了浒苔大发生。  相似文献   
39.
西沙群岛珊瑚幼体培育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沙群岛的珊瑚礁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也保护了各岛礁免受海浪及台风的侵蚀。但近年的调查显示西沙珊瑚礁的退化程度十分严重,其中最重要的是珊瑚数量急剧降低。为了促进珊瑚礁生态恢复,实验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收集珊瑚有性繁殖产生的受精卵,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并促使其附着,共培育出3700个珊瑚幼体并放归野外,为退化的珊瑚礁增加了幼体补充数量。通过本实验确定了珊瑚卵的受精及珊瑚幼体附着过程是珊瑚幼体培育的关键环节,并发现幼体培育密度及幼体附着基底是决定培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基于2011年3至5月对南黄海及长江口附近海域的水体与沉积物样品采集及实验室萌发培养实验,分析了绿潮暴发前期该海域微观繁殖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南黄海水体中微观繁殖体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紫菜筏架养殖区附近海域,在122°30'E以东区域未发现有微观繁殖体存在。3,4,5月份该区域海水中平均微观繁殖体数分别为144 ,164和140株/dm3,最大值分别为278,426,和537株/dm3;南黄海沉积物中微观繁殖体数量分布范围介于19~127株/层,表层微观繁殖体数高于底层。长江口以北靠近江苏近岸区域有微观繁殖体存在,数量介于1~10株/dm3,31°N以南区域和河口内未发现有繁殖体分布,由此可排除黄海浒苔等绿藻微观繁殖体由长江水携带入海或来源于长江口南部海域。在春季绿潮暴发前开展该海域微观繁殖体的研究,可为查明绿潮发源地及早期发生发展过程提供基础资料,为预测和预警绿潮发生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