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河南西半部27个煤、铝、金、萤石、水泥原料等矿区的放射性测量结果证明,除铝土矿层放射性本底偏高外,其他地域的天然放射性环境均具低、中本底水平。人们工作、生活在这些环境内无辐射污染,更无危害;铝土矿层的本底值尽管偏高,但也低于国家最低防护标准;长期观测证明,宇宙射线降落量较稳定。各地勘单位今后在河南西半部进行的各类矿种勘探矿区(放射性矿床除外),一般只需一次性测量环境辐射本底即可,勿需测“至少一年的天然放射性本底数据”。  相似文献   
62.
中国大气本底条件下不同地区地面臭氧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分析了晴天和阴天时瓦里关本底台、临安和龙凤山本底站地面 O3浓度的特点。晴天时 ,临安站地面 O3有明显日变化 ,以春季最大 (42 .9× 1 0 - 9) ,夏季最小 (2 0 .3× 1 0 - 9) ;龙凤山站日变化更规则 ,秋季最大 (约 2 7× 1 0 - 9) ;瓦里关本底台除了夏季有微弱日变化外 ,其它季节没有明显的日变化 ,日较差也很小 ,但夏季地面 O3浓度显著高於冬季 ;夏季晴天瓦里关地面O3浓度要比龙凤山、临安高 2 0× 1 0 - 9以上。阴天时 ,临安和龙凤山站除了日变化不很规则和日较差较小外 ,其它大致与晴天相同。阴天时瓦里关不仅没有日变化 ,而且日较差更小 ,但夏季地面 O3仍然高於冬季。太阳总辐射和 NOx 浓度是控制龙凤山和临安晴天和阴天地面O3浓度的决定性因子 ,它在不同季节和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夏季青藏高原周围地区气流向高原输送作用 ,是形成夏季瓦里关地面 O3高值以及微弱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美国 MaunaLoa基准站也曾观测到类似的输送影响。O3在低对流层随垂直高度增加的分布特征 ,决定了东西部测点地面 O3的差异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介绍了为AlokaLSC LB1低本底液闪仪配置计算机升级改造工作。新系统具有实时能谱测量 ,中断后恢复测量 ,自动换样 ,用户设置测量参数 ,软窗选择工作点 ,计算系统效率、1 4 C年龄、3 H含量 ,打印报表等多种功能。提高了原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64.
塔里木河现代河道冲淤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冯起  陈广庭 《中国沙漠》1997,17(1):38-43
通过对现代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大断面的泥沙堆积情况、河道的基本特征和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研究,认为塔里木河河道冲淤较大,主槽摆动频繁;涨水时低滩地淤积,落水时冲刷;每经一个汛期,滩面有所抬高;长时期内滩槽相对高差变化不大;河道淤积量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沙、来水量,尤其是汛期水沙量对河道变迁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5.
60年代初提出的环境地质概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并引起国际地学界的关注。海螺沟作为冰川旅游区已于1987年10月正式向国内外开放。因此,对于其环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在研究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流域内水体和土壤进行了本底调查,并作出初步评价,为海螺沟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旅游区的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中的几个问题介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龙元 《高原气象》1990,9(3):337-346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是指为了获取全球性和区域性大气组成本底浓度值的监测工作及与此相联系的各项科学研究活动。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日益增多,引起了诸如“温室效应”、“平流层臭氧减少”、“酸雨”等危及人类生存条件、促使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本底污染监测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环境计  相似文献   
67.
简述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检验与评定方法,明确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抽样过程、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查项,给出了地表覆盖类、地理国情类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样本质量评定指标和批质量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68.
根据1985年春季和1986年夏季(洪水期)对锦州湾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资料计算的结果是,锦州湾沿岸河流在洪水期进入湾内泥沙量为7.46万t,全年为13.7万t,外海进入湾内的泥沙量在洪水期为8.22万t,全年为20.19万t。故洪水期进入湾内的少量为15.68万t,全年为33.89万t,假如这些泥沙进入湾内作均匀沉积,则洪水季节沉积量为0.14g/cm^2,年沉积量为0.298g/cm^2。  相似文献   
69.
长江三峡工程对河口近海区理化环境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长江径流的主要作用,并且给出了长江径流量分别与含沙量、营养盐含量的经验关系,同时阐述了河口近海区水动力条件,给出了径流量与沿岸锋锋位的回归关系。根据上述关系及长江三峡工程运行预案,研究了工程兴建后可能对河口近海地区理化环境要素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工程兴建后虽对河口近海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会超出历史上自然变化对其影响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70.
钱塘江河口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塘江口河口上游河流和海域来沙多为细颗粒泥沙,粘性细颗粒泥沙由于其特殊的表面电化学性质遇到强电解质海水而产生絮凝沉降,是形成河口淤积的原因之一。影响絮凝的因素很多,除了电解质,还有泥沙粒径的大小、盐度、含沙量、PH值、温度、有机质含量、矿物成分、水流速度及紊动情况等。本文通过粒度分析、静水沉降、动水沉降等各种实验手段分析钱塘江口泥沙的基本特性,找出最佳絮凝盐度以及泥沙不淤流速等值,初步探讨了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机理,为治理钱塘江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