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78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杭州湾——舟山渔场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1995年9月在杭州湾和长江口至舟山海区进行了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22.68±63.33)×104个/dm3;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2.80±3.46μg/dm3,小于20μm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细胞对叶绿素a的贡献占71%;平均初级生产力(C)为692.5±1192.4mg/(m2·d),小于20μm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细胞对总生产力的贡献占68%.河口区悬浮物质浓度高,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光的限制,各项生物参数与真光层深度紧密相关.生物锋区位于真光层深度10~20m、盐度26~32的长江冲淡水稀释区.同时探讨了浮游植物细胞活性(R)与光合作用同化数(AN)、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叶绿素a与海面光谱反射率的相互关系,为海洋水色遥感在初级生产力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2.
根据2001年7月杭州湾南航道漂流迹线观测资料和水文气象资料,对漂流迹线进行了风订正,并与定点站资料和物理模型结果相比较,对消除风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表层漂流迹线的形态既受潮流的影响,又受风的影响,在漂流区风速较大的情况下,对漂流迹线进行风订正是必要的;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经风订正后的漂流迹线与物模结果、定点测流站资料中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03.
长江岸带、杭州湾岸带及众多河口岛屿是上海市重要的岸带资源。它集航运、养殖、旅游、土地质量等诸多功能,给上海市的持续发展,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因此对岸带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是重要的课题。文章从遥感角度对460km的岩线解释与调查中,逐段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今后岸线的趋势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4.
鲍根德 《沉积学报》1991,9(2):86-92
本文通过对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2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化学、粘土矿物及碎屑矿物资料的分析,详细研究了开放型海湾沉积物中Fe、Mn、Ca、Mg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1)与同类型海湾相比,杭州湾显示高Fe、Mn、Mg低Ca的特点。表明物质来源丰富,而生物作用较弱;2)Fe、Mn主要来自长江和钱塘江径流搬运,受粘土控制。Mg主要来自粘土对海水中Mg2+的吸附,同时受上覆水盐度的影响;3)北区元素间关系明显的比南区强烈,表明南区物质来源较北区复杂;4)主断面沉积物中Mg/Ca由河口向海洋增加,并与有机碳呈明显的正相关,显示杭州湾及邻近陆架区可能发生着原始碳酸盐(钙)白云岩化的反应。  相似文献   
305.
本文通过对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2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化学、粘土矿物及碎屑矿物资料的分析,详细研究了开放型海湾沉积物中Fe、Mn、Ca、Mg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1)与同类型海湾相比,杭州湾显示高Fe、Mn、Mg低Ca的特点。表明物质来源丰富,而生物作用较弱;2)Fe、Mn主要来自长江和钱塘江径流搬运,受粘土控制。Mg主要来自粘土对海水中Mg~(2+)的吸附,同时受上覆水盐度的影响;3)北区元素间关系明显的比南区强烈,表明南区物质来源较北区复杂;4)主断面沉积物中Mg/Ca由河口向海洋增加,并与有机碳呈明显的正相关,显示杭州湾及邻近陆架区可能发生着原始碳酸盐(钙)白云岩化的反应。  相似文献   
306.
本文在杭州湾六市土地资源优势与潜务的基础上,探讨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区域土地资源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主攻方向与重要途径;并担子同建立内外经济循环相结合的开发系统。加速土地开发总体规划的对策。结果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的综合一切可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7.
根据平面二维非恒定流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推导出模型相似比尺,从而进行模型设计。模型上边界选在老盐仓,下边界定在金山,模拟总水域面积约2200km2;模型先按1998年实测的准1∶50000水下地形制作,并利用1998年大范围水文资料作初步验证,再运用2000年9月杭州湾实测水下地形及大范围同步水文测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正式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沿程潮位、模型测点流速、流向等均与水文测验资料吻合良好,达到了较高的验证精度,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对周围水域变化情况的预测和桥轴线与桥孔布设合理性论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08.
鲍根德 《海洋学报》1992,14(5):69-74
本文对杭州湾及邻近陆架沉积积物中P、C、N、Fe、Mn、Ca、Mg、Al和Si等主要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指出了作为开放型(喇叭型)海湾的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因子分析提供的信息表明,元素主要受4个因素(生物作用、粘土吸附、陆源排水和沿岸岩石风化)控制.  相似文献   
309.
杭州湾交通通道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通航标准论证报告》及杭州湾交通通道有关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浙江省交通厅文件的精神,结合杭州湾的水文、河势、港口、航道等基本状况、条件以及通航船舶现状与未来对通航发展的要求等,确定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航道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桥位航道中心线及通航孔的位置。在杭州湾南航道中心线设了3个通航孔,其中1个为主通航孔,2个为副通航孔。主通航孔可通行总长为97m,宽为14m的3000t级杂货船,净空高度不于31m,净空宽度不小于125m,单向通航;副通航孔可通行总长小于33m,宽为7.2m的小型船舶,净空高度不小于20m,净空宽度不小于50m,单向通航。最高通航水位为5.19m。  相似文献   
310.
杭州湾南岩潮滩的210Pb分布及其沉积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炎  Berg.  GW 《海洋学研究》1993,11(1):34-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