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1篇
  免费   1013篇
  国内免费   728篇
测绘学   283篇
大气科学   987篇
地球物理   1817篇
地质学   1004篇
海洋学   570篇
天文学   293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结合弹塑性反应谱的研究,给出了求解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位移需求的基本步骤,并采用不同的R-μ—T关系计算了某15层混合结构的位移需求。结果表明:选取不同模型计算所得的位移需求有一定的偏差,偏差大致在25%以内,其中Newmark&Hall模型会较大幅高估结构的位移需求。通过比较,本文最终选取吕西林、周定松模型,其估计的位移需求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的偏差基本控制在30%以内,可以为工程界接受。对比分析不仅表明了选取该模型的合理性,同时说明弹塑性反应谱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估计此类结构位移需求的方法,在混合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基于P波和S波的谱震级特征对汶川地震进行了定量研究,可以看出P波和S波的最大谱震级出现在不同的周期上。对这一现象的构造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推测相对于P波而言,地震发生期间辐射的S波能量来自异常大的震源体积。选择部分全球地震的谱特征为背景,对汶川地震的体波谱震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汶川地震的特征与其所处的周边环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3.
热带印度洋增暖对南极平流层极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双林 《中国科学D辑》2009,39(6):813-822
过去几十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大部分海洋,特别是热带印度洋,显著增暖.同时,南极平流层极涡呈现发展加深的趋势.以前的模拟结果显示,臭氧耗损的辐射冷却效应是南极极涡加深的主导因子,但模拟的臭氧耗损单独引起的南极极涡加深比实际观测到的要强.这说明有其他因子参与影响了南极极涡的趋势变化,其作用是部分抵消臭氧耗损的影响.是否热带印度洋增暖是其中的因子之一,这个问题还不清楚.利用4个大气环流模式,通过给定理想的、与观测到的强度相当的热带印度洋增暖强迫,进行集合试验,研究了这一问题.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增暖有利于南半球春、夏季极地平流层增暖、南极极涡减弱,于是倾向于部分抵消臭氧耗损的辐射冷却效应.这一结果能部分解释以前的模拟发现~臭氧耗损单独导致的南极极涡加深比观测到的要强.鉴于平流层变暖不利于极地平流层冰晶云的形成、遂有利于臭氧恢复,现在的结果暗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系统的内部动力调整过程将有利于南极臭氧洞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4.
汶川大地震地震波传播的谱元法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大地震震中位于震害活跃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其强度超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地震激发的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震源破裂过程及地球内部的层次结构.从弹性波理论基础出发,采用AK135理论地球模型,考虑地表地形、地球介质衰减及地球椭率等特性,利用谱元法结合高性能并行计算,分别对人工点源和复合源所激发的汶川大地震地震波的全球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现.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地震波在地球表面的传播形态.通过比较发现,复合源数值模拟结果较点源数值模拟结果更能体现汶川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时空特性.另外,将两种震源的数值模拟结果分别与实际观测台站记录波形资料进行拟合对比,进一步定性地认识到多个点源组成的复合源的数值模拟结果较单个点源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的拟合程度更好,证明了汶川大地震破裂过程为多阶段破裂组成的一个复合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北京市观象台2002年1~12月气球无线电探空观测的垂直高度分辨率为50m的温度观测数据,研究1.67—8.02和13.57~19.92km高度区间归一化温度扰动垂直波数谱,并将它们和线性饱和模式比较.结果表明,单个垂直波数谱的谱斜率和谱振幅存在相当大变率,这和线性饱和理论的预期不一致.然而,在对流层的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时观测的平均垂直波数谱显示了很好的类似,即谱斜率非常接近于理论值-3.0,谱振幅和浮力频率的4次方成比例关系,认为对流层季平均谱很好地遵循线性饱和模式,并且在目前是唯一的.相反,在下平流层,平均垂直波数谱的谱斜率与理论值有较好的一致,但观测谱的谱振幅却明显偏离了线性饱和模式的理论预期值.这些观测的平均谱在目前也是唯一的.从对流层和下平流层的平均谱得到的盛行垂直波长在2.1—3.2km之间,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996.
基础隔震结构反应谱拟谱与真谱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反应谱理论的隔震结构简化计算需要寻求并建立适合长周期和大阻尼比情况下的反应谱.文中指出规范反应谱及其拟相对位移反应谱在长周期部分存在的问题,对规范反应谱是否可用于隔震结构简化计算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建立隔震结构反应谱,比较了隔震结构反应谱拟谱与真谱差异,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以算例具体分析规范反应谱理论的"由地震作用求地震作用效应"方法在隔震结构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7.
选择了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偏心结构,首先在水平方向与形心主轴成一定角度输入反应谱,逐渐改变输入角度,寻找反应谱输入的最不利方向,并将其最大地震反应结果作为标准值,然后采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4种反应谱输入方法分别对这些算例进行计算,并将其结果与标准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偏心率较小的结构,4种输入方法给出的反应值,误差都很小;因此可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对于偏心率较大的结构,除方法1外,其余3种方法给出的结果,有多项反应值的误差远超出工程的允许误差范围.因此应采用方法1,即在结构的两主轴方向同时输入反应谱,并将其反主谱值的比例调至1∶ 0.3.如此求得的反应值可相似于反应谱从结构的最不利方向输入时的值.  相似文献   
998.
低纬度磁异常的转换与处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南海大部分海域位于磁赤道带附近,属于低磁纬度区域,以水平磁化为主,磁性体产生的△T异常特征与中国大陆广大地区的△T异常特征差别较大,且南北跨度大,达两千余公里,通常的化极技术在该区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化赤方法在低纬度地区算法稳定,并通常能取得较好的结果,但是目前针对化赤异常的解释技术却相对较少;本文结合南海地区的航磁数据,对几种常用的化极技术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对化赤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99.
2008年1月12日~2月13日,乐山市出现了持续低温、阴雨(雪)冰冻天气。期间,日平均气温低于3℃的连续日数、连续降雪日数都突破了自1951年以来的历史记录。此文分析了2008年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环流特点,与历史上几次类似的过程(1977、1984、1996年)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可能成因。结果表明:极涡偏南、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维持横槽、蒙古冷高压长时间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以及南支槽活跃等是2008年个例期间环流的基本特点。相比较,尽管2008年与1977、1984、1996年等有相似之处,但副高明显偏强、南支槽活动旺盛、极涡明显南移是2008年的明显特点。最后,分析讨论认为:2007年8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及2007年发生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异常偏低,二者可能对寒冷事件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地震和爆破时频域能量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和分析了CDSN乌鲁木齐台记录的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在时频域的能量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震中距大致相同的范围内,同一台站记录的不同当量的人工爆破具有相似的时频变化规律,而天然地震能量分布却存在较大差别。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的时频域能量分布谱图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