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2篇
  免费   548篇
  国内免费   1129篇
测绘学   190篇
大气科学   410篇
地球物理   345篇
地质学   2303篇
海洋学   463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454篇
自然地理   36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河西走廊黑河山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水平衡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河西走廊内陆河黑河山区植被带生长期的5~9月份, 应用土壤-植被-大气传输(SVAT)系统的热水耦合SHAW模型, 在野外观测试验的基础上, 以大气总辐射和常规气象站的基本观测要素为模型的初始输入, 对阴坡云杉林、林旁草地和阳坡草地的土壤层-残留层-植被冠层系统的能量和水量平衡进行了模拟研究. 能量平衡的模拟结果表明, 阳坡草地净辐射量大于阴坡云杉林和林旁草地, 而草地能量支出项主要是潜热, 其次是感热; 云杉林的能量支出主要是感热, 其次是潜热. 阴坡云杉林和林旁草地土壤层-残留层-植被冠层的能量平衡组成和分布使得土壤层吸收的能量少, 具有涵养水源的能量基础, 而森林土壤层吸收的能量更少. 水量平衡的模拟结果表明, 阳坡草地水量基本上是消耗于土壤蒸发, 而阴坡云杉林和林旁草地蒸散发量比阳坡草地少, 并且其中近一半是消耗于植物的蒸腾, 降雨后土壤水量储存增加较多. 因此, 阴坡云杉林和林旁草地具有涵养水源的土壤水储存条件, 并且森林土壤层的水储存条件更好.  相似文献   
102.
对边坡稳定性分析圆弧条分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圆弧条分法在工程实际中被广为应用.但该方法在具体计算时存在两点困难一是计算过程繁琐,在搜索最危险滑动面时,每给定一个滑动面,都要重新确定分条的边界和高度、宽度和分条数目等参数;二是潜在滑动面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已有许多学者提出多种搜索最危险滑动面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改进.首先是将边坡的地面线用分段直线方程表示,将滑动面用一圆弧方程表示,这样可以将原公式中的求和部分化为积分式,从而推导出了求解稳定系数的解析式.另一方面是提出了一种搜索最危险滑弧滑动面的简洁方法,该方法先固定圆弧滑动面的后缘点和剪出点,则稳定系数随过这两点圆弧的曲率而变化,通过几何关系将稳定系数的转化为一个距离参数t的一元函数,令该该函数一阶导数为零,求得参数t,并获得稳定系数极小值及其对应的滑动面.若变动后缘点和剪出点,重复以上计算,可最终求得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及相应的稳定系数.  相似文献   
103.
从一维湍流能量平衡方程出发,回顾了近几十年湍流能量平衡方程中的各项以及Karman常数k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大气边界层湍流能量交换特征的研究概况和热点问题,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实验研究表明,湍流能量平衡方程中的各项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形式;传统的能量产生和耗散的局地平衡假设存在不足,特别是在不稳定条件下,垂直的湍流输运和压力脉动对湍流能量收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Karman常数与Rossby数和Reynolds数无关,在比较光滑的下垫面上k近似等于040±001。  相似文献   
104.
钱家店铀矿床U-Ra平衡系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U-Ra平衡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了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床U-Ra平衡系数的变化特征。这些成果为钱家店铀矿床放射性测井数据的修正、矿体边界的确定、铀矿资源量的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红砂岩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俊 《岩土力学》2004,25(6):981-983
充分利用边坡失稳前自身抗滑能力进行高陡边坡治理,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主动性公路边坡治理的思路。分别利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数值法,综合考虑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对红砂岩高陡边坡进行了全面的稳定性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6.
基于能量平衡的蒸散发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方法遥感反演蒸散发的计算模型。采用经验、半经验公式反演计算了模型中各参数。利用提出的净辐射折算系数、波文比,结合Sequin和Itier理论推导了日蒸散发量计算的经验模型,并考虑了温度对瞬时蒸散发量的的影响,提高了全天蒸散发量计算的精度。对于不同地区只要调整净辐射折算系数便可解决由蒸散发瞬时值求算全天值的困难。通过对黑龙江省进行数值试验,证明该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可为旱情监测系统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昌马水库右岸山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马水库导流排砂洞塌方导致右岸山体发生松动 ,本文在大量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对右岸岩体裂隙网络进行模拟 ,同时 ,采用极限分析能量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等对右岸山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08.
苏州城市规划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防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孔隙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上存在2种观点。水、土应力平衡理论认为:只要开采承压水,就会引发应力失衡并导致地面沉降;而水、土动态平衡理论则认为:除非开采水压力至水、土应力平衡面以下,否则不会引发地面沉降。苏州城市规划区第Ⅱ承压水开采水位与地面沉降动态观测表明,在-33m处存在一个天然动态水、土应力平衡面。第Ⅱ承压含水层形成后,经上覆堆积物自重压力长期压缩作用,其水压力具较高的压强.这种天然状态下产生的弹性释放储存量可开采利用多少,取决于开采状态下水、土应力平衡时可消耗压力水柱高度中的水头值。因而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是开采水位超过了-33m,突破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水位。Ⅱ承压含水层在天然状态受上覆堆积物重力产生的高压强弹性释放储存量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该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不产生地面沉降的临界水位(水、土应力平衡面)。这一点对承压水开采条件、可开采资源性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同样可以应用于饱受地面沉降困扰的无锡、常州及周边地区,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政策由单一的封井停采转为目标水位控制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此政策在承压水动力学机制上找到了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9.
太湖生态环境演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湖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水域面积为2338km2,平均水深1.9m,最大水深不足2.6m,为一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太湖流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河湖水力关系复杂。其主要补给径流来自西南部的天目山区及西部的宜溧河流域。每年夏天,大部分入湖洪水通过位于东太湖的太浦河及东北部的望虞河分别排入黄浦江与长江,由于出入湖河道的特殊位置,使得太湖南部的换水周期较短而北部较长。近几十年来,太湖由于污染而逐步呈现富营养化特征,污染物主要来自北部的无锡市和常州市,通过河道排入太湖北部的五里湖与梅梁湾,因此上述两地的水质较南部差。在东太湖,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大,亦呈现出富营养化特征,并殃及该地区的供水,加之该地区为太湖主要的泄洪通道,因此泥沙淤积严重,而且水生植物生长旺盛,呈现出明显的沼泽化趋势;在太湖四周地区,由于湖泊围垦和水利工程建设,其污染净化能力将降低,从而加速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太湖所面临这些问题,有待于强化湖泊科学管理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0.
唐万春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380-385
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是当今世界工程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地基基础要应用可靠度理论进行设计是一大难点,而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是最重要的方面。利用原制订基本承载力时的荷载试验资料,再补充收集了一部分新资料,重新提出极限承载力,找出极限承载力与基本承载力的关系值 K(安全系数),将 K值乘以基本承载力表,并以公式计算值及林业部标准进行比较,综合得出极限承载力范围值表,在此基础上进行概率分析,得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求得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