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41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采用青岛文昌鱼18SrDNA序列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根据囊胚晚期细胞上的核杂交信号多少及特异性确立青岛文昌鱼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适合于青岛文昌鱼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的条件为:预处理采用5ng/μl的胃蛋白酶处理3—5min和10ng/μlRNA酶处理1h;100—300倍探针浓度的鲑鱼精DNA进行封闭;50%甲酰胺/2×SSC,1×SSC,2×SSC,42℃的洗脱强度;3%BSA进行抗体封闭;杂交时间可以控制在12—18h;杂交温度保持37℃;PI(1.5μg/ml)的量每片20μl以内。  相似文献   
62.
受试僧帽牡蛎(Ostreacuculata)暴露在含有久效磷农药的海水中养育7d,取鳃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观察数千个早中期、中期细胞分裂相末发现微核、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其它染色体畸变现象。但随久效磷浓度的增加细胞分裂相明显减少。处理过程中投饵和换水的僧帽牡蛎的细胞分裂相明显高于不投饵、不换水;但投饵和换水的僧帽牡蛎随久效磷浓度的增加细胞分裂被抑制的比率又快于不投饵、不换水。经久效磷处理的各组僧帽牡蛎核型与对照组的核型均为2n=20,20m,NF=40。研究结果指出:双壳类的僧帽牡蛎对久效磷农药的毒性不敏感,在所试浓度范围内,并不引起染色体损伤的遗传效应,但产生抑制鳃细胞分裂的效应  相似文献   
63.
缢蛏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1994年8月在山东省威海和青岛市沿海采集缢蛏,运用PHA每克体重8×10-6g)和秋水仙素(每克体重2—3×10-6g)体内注射法,以其鳃组织为材料,对缢蛏的染色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缢蛏的二倍体数目为2n=38,核型为26m+8sm+2st+2t,NF=72。C-带核型展示,有7对染色体恒定地出现C-带,均为端带。银染核型表明,有一对中着丝粒染色体具Ag-NOR带。银染带可以作为一种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4.
利用细胞遗传学技术,研究Cu2 对马尾松根尖细胞遗传损伤效应.实验结果表明:Cu2 会导致马尾松根尖细胞产生遗传损伤,出现微核、染色体断片和落后染色体.随着Cu2 浓度的提高,马尾松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分离异常率不断上升,在浓度为10.0 mg·L-1时到达最高峰;处理时间在24 h时,微核率和染色体分离异常率到达最高.此外,还分析了微核率和染色体分离异常率的相关关系,发现采用Linear模式二者的相关性最佳,此时r=0.909,二者的相关性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65.
合浦珠母贝两个种群染色体组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部湾和大亚湾两个地域的野生合浦珠母贝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成贝的鳃组织.经空气干燥法制片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两地种群的核型公式都为2N=28=16m 6sm 4st 2t.NF=50.但在染色体排序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群体差异。并与以往研究报道相比较.分析了不同的实验结果及可能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6.
以北部湾和大亚湾两个地域的野生合浦珠母贝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成贝的鳃组织,经空气干燥法制片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两地种群的核型公式都为2N=28=16m+6sm+4st+2t,NF=50,但在染色体排序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群体差异。并与以往研究报道相比较,分析了不同的实验结果及可能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7.
大獭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英  苏以鹏 《海洋科学》2007,31(9):87-90
以担轮幼虫(trochophore)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活体预处理-低渗-固定-热滴制片-空气干燥-染色,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标本进行观察、计数、显微拍照,再运用数理统计、软件处理对大獭蛤(LutrariamaximaJonas)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大獭蛤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34,其核型公式为2n=20m 12sm 2st,NF=76,未发现有异型和具随体的染色体。另外本研究还分析了大獭蛤与蛤蜊科的其它种类之间的核型异同,为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分析小冰麦异附加系列Ⅰ(TAI系列Ⅰ)的叶片酯酶(ESTL)、胚乳酯酶(ESTE)和胚芽鞘酯酶(ESTC)的酶谱表型,根据同工酶结构基因Estc-Ag1和Estl-Ag2在异附加系TAI-12,基因Este-Ag4在TAI-15中冰草染色体上的定位,推知TAI-12和TAI-15中的冰草染色体分别属于第3和6同祖群。由于此二冰草染色体上还分别存在与小麦第6和3同祖群染色体部分同源的基因;因而认为这两条冰草染色体间发生了相互易位。  相似文献   
69.
马琳  王伟 《海洋科学》2003,27(11):34-37
从生物学测定、孵化质量、染色体倍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对产于新疆阿其克库勒湖和青海尕海两品系孤雌生殖卤虫(Artemia spp.)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阿其克库勒湖卤虫的生物学测定值明显高于青海尕海卤虫;两地卤虫加工卵的孵化率和孵化速率没有明显差异;尕海卤虫孵化效率高于阿其克库勒湖卤虫;两地卤虫的染色体倍性均以二倍体为主,其中阿其克库勒湖卤虫有三倍体存在,尕海卤虫有四倍体。两地卤虫的胚后发育速度相近。研究过程中未观察到阿其克库勒湖卤虫进行卵胎生。  相似文献   
70.
华北盐场孤雌生殖卤虫克隆及其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于1984—1986年完成。查了华北八个盐场卤虫卵的倍性组成,共建立不同盐场卤虫的五倍体克隆8个、二倍休克隆7个,并用银染技术对孤雌生殖二倍体卤虫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结果:1.发现华北孤雌生殖卤虫有五倍体存在;2.将五倍体与二倍体卤虫两者相比,在许多方面有明显差异;3.华北孤雌生殖二倍体卤虫染色体具有典型的减数分裂行为,与美国旧金山两性生殖二倍体卤虫的粗线期染色体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