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57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盐度、pH对鮸鱼幼鱼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盐度、pH变化对娩鱼(Miichthys miiuy)幼鱼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pH变化对娩幼鱼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显著(P<0.05)。在盐度变化(22.185→6.570)2 d内,各处理组鳃丝Na~ -K~ -ATPase活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在盐度变化(22.185→30.060)4 d内,各处理组鳃丝Na~ -K~ - ATPase活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所有处理组在2 d或4 d后Na~ -K~ -AT- Pase活力逐渐升高或下降,到第8 d趋于稳定。在pH变化(7.1←8.1→9.6)4 d内各处理组鳃丝Na~ -K~ -ATPase活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呈峰值变化,表现为向低pH和向高pH变化分别于6 h和12h达到最大值,至第4 d后逐渐恢复正常;在pH变化4~8 d以后,不同pH环境下娩鱼幼鱼鳃丝Na~ -K~ -ATPase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12.
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与海洋环境关系的遥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9年北太平洋我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资料,结合遥感技术获取的海表面水温(SST)、叶绿素a、海流等数据进行分析,对北太平洋柔鱼产量大幅下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SST比往年偏低,使得柔鱼资源补充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北太平洋柔鱼产量大幅下滑;叶绿素a浓度分布波动较大,这一反常现象很可能导致了在传统作业海域渔汛后期,特别是9、10月份无法形成像往年那样正常的大规模渔场;由于海流的波动较大,导致饵料生物分布不稳定,没有大规模的集中分布,以致柔鱼在其索饵、性成熟的洄游过程中受到影响;如水温因子、黑潮的变动和恶劣的天气等不利海况也可能是造成2009年北太平洋柔鱼产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13.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 Ⅰ)序列研究了南海海区鲻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21bp的基因片段.在35个样品中共发现47处碱基变异,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6%、24.1%、25.0%和19.2%.35条CO Ⅰ序列共定义了25个单倍型,存在4...  相似文献   
914.
鱼类的体色图案作为外部形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动物生存与物种间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体色发育及黑斑的形成过程,首先对成年金钱鱼鳍条中色素细胞进行显微观察,采用Olympus体视解剖镜观察了金钱鱼从胚胎色素形成期到仔鱼后期体表色素细胞的种类与分布特征,并跟踪观察了金钱鱼从稚鱼期到成鱼期主要图案黑斑的形成过程,同时对成年金钱鱼的黑斑和非黑斑皮肤进行透射电镜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构成金钱鱼体色共四种色素细胞,分别为: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虹彩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在胚胎发育阶段最早发生,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次之,而虹彩色素细胞发生最晚,直到仔鱼后期阶段才观察到。金钱鱼体色仔鱼期(0-24 dph)出现了有趣的变化过程:在0 dph(day post hatching)仔鱼体色较浅到1 dph仔鱼体色明显加深,而2-7 dph仔鱼的躯干部体色出现明显的褪黑现象,在8-24 dph阶段金钱鱼体色又出现了明显的复黑现象,并且在24 dph时通体发黑,在30 dph时虹彩色素细胞在皮肤中的大量出现并形成隐约可见的色素条带,直到幼鱼阶段(50 dph)形成清晰的黑色纵带条纹后不断演变成多个黑斑并在成年金钱鱼中稳定沉积的过程。透射电镜结果发现皮肤中黑色素细胞和虹彩色素细胞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黑斑形成的关键原因是黑素小体和黑色素细胞大量聚集,虹彩色素细胞在其周围大量聚集并形成明显的包围界限。追踪观察了金钱鱼从胚胎色素发育、前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幼鱼和成鱼共六个阶段的色素沉积和体色变化过程,为金钱鱼野生群体的年龄鉴定提供了参考,并为进一步的金钱鱼体色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15.
东海北部鲐鲹鱼渔场水文特征的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海北部是鲐鱼主要渔场之一 ,研究其水文及其变化特征对于掌握鲐鱼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化规律、指导渔业生产、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根据 1 987— 2 0 0 1年在 2 9°— 32°N、1 2 4 5°E以西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和鲐鱼渔场资料 ,在GIS平台上 ,用最优隶属模型划分水团 ,并研究渔场的水团和温、盐跃层特性及其月、年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用于渔情预报。研究表明 ,用最优隶属模糊聚类方法划分该海域水团的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 ;鲐鱼渔情与该区域水团第一强度、第二强度之间显示了一定的相关性 ;用稳健统计学方法 ,可确定中心渔场的底层、鱼类栖息水层的温盐范围及其聚类中心值 ;鲐鱼渔情、渔场与水文跃层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16.
以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低浓度氨氮长时间胁迫对组织细胞免疫指标和遗传物质代谢的影响。实验分0.35、0.7、1.5和3mg/L氨氮处理组,分别于0、5、10、15、20d取样并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肝脏和鳃丝的丙二醛(MDA)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活性与氨氮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氨氮对MDA的影响具有不同组织和不同时序的选择性。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鳃丝和肝脏Na+-K+-ATP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并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Na+-K+-ATP活性与氨氮浓度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尤其是3mg/L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在氨氮浓度0.7mg/L和1.5mg/L时,肌肉中RNA/DNA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各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浓度(3mg/L)比值基本无变化。肝脏和鳃丝的Na+-K+-ATP酶的mRNA表达量,在氨氮胁迫第5d时检测到达最高,随后表达量缓慢回落,实验20d除3mg/L处理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水平外,其他处理组均降至对照组水平。Na+-K+-ATP酶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Na+-K+-ATP活性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氨氮长时间胁迫作用下,抗氧化免疫系统和肌肉中的核酸代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7.
为确定波纹唇鱼雌性亲鱼选育标准,了解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筛选出主要生长性状。本研究开展了波纹唇鱼雌性亲鱼形态性状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波纹唇鱼雌性亲鱼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之间除头长X3与胸鳍长X6,X3与躯干长X11和眼径X5与腹鳍长X7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各性状间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筛选出4个与体质量相关性最大的形态性状体长X2、体高X4、臀鳍长X8、尾长X12;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是X2,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是X4;直接决定系数最大的是形态性状X2, X2-X4的间接决定系数最大;构建多元回归方程为Y=-3.402+0.016X2+0.453X4  相似文献   
918.
高广  肖志忠  马文辉  潘钊  李军 《海洋科学》2023,47(9):141-150
输卵管腺(oviductgland)是软骨鱼类特有的生殖器官,由雌性软骨鱼类的输卵管前段发育形成,输卵管腺对于软骨鱼类的生殖具有重要意义,参与了卵壳的合成,卵胶的分泌,精子储存等多个重要生命过程。同时输卵管腺的合成产物中含有一种高度交联的胶原蛋白复合材料,具有韧性强、抑菌、抗污、可降解等特点,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海洋生物材料。但是目前中国该领域研究基础较为薄弱,本文通过对软骨鱼类的生殖方式、输卵管腺的结构、卵壳分泌过程等几部分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软骨鱼类的繁育、新型生物材料的开发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9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