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66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鄂博梁Ⅲ号构造为柴达木盆地大型构造之一,其中仅新近系下油砂山组圈闭面积即可达470km2。运用近3年来在该构造东西高点钻探的鄂深1、鄂深2及鄂7共3口探井的最新资料,通过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对鄂博梁Ⅲ号构造沉积环境演化和物源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不同于前人的新认识。鄂博梁Ⅲ号构造新近纪沉积环境自上干柴沟期(N1)到狮子沟期(N23)是一个湖进、水体不断加深的沉积演化过程,与前期所认识的湖泊收缩、水体不断变浅的结论不同。鄂博梁Ⅲ号构造新近系沉积碎屑主要来自于阿尔金山物源区,自下而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浅部地层受冷湖方向物源的影响而具有混源的特点。该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为该区进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942.
致密油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甜点储层与围岩波阻抗差异较小,常规储层反演方法预测难度较大。笔者从致密油储层成因的角度出发,以柴西红柳泉地区为例,针对薄层致密泥灰岩储层,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甜点储层地震预测系列技术。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建立致密储层岩性识别图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钻井的正演模拟分析,明确致密储层甜点在目的层段呈现中振幅、中频率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而采用分频成像、90°相位旋转、分频属性优化等技术,对该区致密油甜点储层分布进行了有效预测,认为红34井区为主要的致密油产油区,红22井区西北部及红38井区南部可以作为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度高,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3.
王国起 《地球》2014,(8):60-61
中国盐湖众多,具有丰富的盐湖矿产资源和盐湖生物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13个省、区有盐湖和地下卤水分布,有2亿人口居住在盐湖区。中国盐湖的分布区主要有以下5个:  相似文献   
944.
油砂山断裂是柴西主干断裂之一。多年来,对英北断裂的活动时限和形成机制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Ⅺ号断裂的上分支,形成时间早,新生代以来持续活动;也有人认为是油砂山断裂在喜马拉雅运动中的派生断裂,与油砂山断裂同期形成,时间为上新世下油砂山组沉积时期。借助野外露头调查和断裂样品的ESR年龄测试结果,结合三维地震资料,从生长地层发育情况、断裂生长指数分析和主应力方向变化与构造形变关系等角度对英北断裂的活动时限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约束与探讨,指出:(1)英北断裂是喜马拉雅晚期油砂山断裂右行压扭走滑过程中派生出来的P断裂,与Ⅺ号断裂无关;(2)其形成时间晚于油砂山断裂,活动时限为中更新世,距今约50万年;(3)英北断裂不参与该地区早期油气的运聚,但对晚期的油气调整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45.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地震勘探过程中,地震层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层速度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时深转换,还可以应用于反映地层岩性、构造和地层压力等方面的信息,地震剖面与地震速度也密切相关。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由于资料所限,速度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时深转换过程中速度误差较大。因此,为了解决研究过程中速度误差较严重的问题,文章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层速度求取方法,以提高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地震勘探过程中层速度的精度,从而更好的认识本区的构造和地质特征。通过对单井速度分析和二维地震叠加速度多次拾取,保证了速度谱拾取的精度,然后将地震叠加速度换算成均方根速度,进而利用基于单井速度趋势模型约束Dix反演层速度技术将均方根速度转换成层速度,拟合出全区的平均速度场。同时在拟合后,以井上测井速度为控制点,对平均速度进行了合理校正,从而建立比较合理的研究区层速度模型。利用新建立的层速度模型,对原来的构造重新进行时深转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改进Dix公式层速度求取方法求取的速度模型与前人成果相比较,利用了单井速度约束Dix公式进行速度反演,因而比前人成果更精确,更符合单井速度趋势,因而更符合地质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946.
青海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油源与成藏机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不同油气藏间原油性质特征变化明显,油层在纵向井段上分布范围逾3000余m。通过地球化学实验并结合构造等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各种深、浅层油气藏中的原油具有煤成烃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并且为同一来源,油源为临近地区较深部位中侏罗统煤系地层;该区深、浅层原油物性间的差异也反映在地球化学指标上,其成因或成藏机理是:深部早期油藏在断裂等地质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蒸发分馏作用,其分馏出的产物在浅部再次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47.
柴达木盆地荒漠绿洲景观格局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观状图为基本图件,在CIS支持下编制了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景观图。在此基础上选取多种景观指数,即选取斑块大小、斑块数、聚集度、相似邻接百分比、景观优势度指数、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度指数等主要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地分析柴达木盆地荒漠绿洲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未利用土地和草地,二者面积之和占全区的95%左右;绿洲景观以耕地、园地、林地以及城镇工矿用地等形式镶嵌在景观中,它们由于受到绿洲内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分形指数大,破碎度高;园地、水域与沼泽、林地和耕地的分布均比较分散,与其它类型相互混杂分布,说明绿洲内部缺乏高度连接的景观,生态系统脆弱;总体上看,柴达木盆地的景观比较单调,多样性指数较小,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异质性不高。  相似文献   
948.
949.
本文对柴达木各主要成盐盆地中8个深孔的古地磁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解释,其结果与古地磁极性年表可以对比。其中除布容正极性带未能确定亚带外,在松山负极性带中,哈拉米洛、奥尔都维、留尼旺亚带均全部出现.并在 B/M 界限之下、哈拉米洛亚带之上还出现一个正极性亚带,其年代接近0.8Ma,相当于上桂亚带;在高斯正极性带中,出现凯纳和马莫斯亚带;在吉尔伯特负极性带中显示了科奇蒂、努尼瓦克、西杜夫和斯瓦拉亚带。结合孢粉资料,Q/N 气侯界面与古地磁 M/G 界面大致吻合,据平均沉积速率推算,年代为2.508—2.564Ma。结合第四纪地层的岩性岩相变化,首次确定了青藏高原中的两次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期,其年代分别为2.80—2.00Ma,1.60—1.10Ma,并认为差异升降是造成柴达木西北部与东南部沉积速率变化规律相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0.
1概况 在核工业地质局主攻北方砂岩型铀矿战略部署下,我所积极做好北方地区1:50万-1:25万铀矿区域评价工作,并在局里的正确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大力帮助下,于1998-2004年在塔里木-柴达木构造区的柴达木盆地乐部和敦煌盆北、北山-阿拉善构造区北东段的查干德勒苏地区.阴山中西段北部的海流图盆地、二连盆地群北东侧东乌旗沙麦地区共承担完成了6个1:50万-1:25万北方砂岩型铀资源区域评价项目工作(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