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2篇
  免费   1905篇
  国内免费   1352篇
测绘学   220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458篇
地质学   2794篇
海洋学   2605篇
天文学   159篇
综合类   484篇
自然地理   110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4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Cr6+对海湾扇贝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为23℃和盐度为31.6的海水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六价铬离子(Cr6+)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胚胎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的影响.海湾扇贝胚胎、早期D形幼虫、壳顶幼虫和眼点幼虫对Cr6+的敏感性各不相同.Cr6+对胚胎孵化的半数影响浓度(48h)EC50为2610μg/dm3;对早期D形幼虫和壳顶幼虫48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90和2400μg/dm3.眼点幼虫在变态的过程中对Cr6+尤为敏感:小于200μg/dm3的Cr6+对眼点幼虫的变态有不正常的刺激作用;大于这一浓度的Cr6+对其变态则有抑制作用.因此,其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变态期眼点幼虫>壳顶幼虫>胚胎>D形幼虫.被Cr6+污染的饵料(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亦可对海湾扇贝幼虫产生毒性影响,说明Cr6+的毒性可通过食物链传递.慢性毒性实验表明:Cr6+对海湾扇贝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AS法分析结果显示:Cr6+在D形幼虫体内的累积随着外界Cr6+浓度的升高而增多.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海湾扇贝人工育苗过程中水质控制Cr6+浓度应低于10μg/dm3.  相似文献   
72.
马蹄礁底栖海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the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and biomass of benthic algae of Qingdao Mati Reef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y of 1981 to April of 1982.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re as follows: 1. 83 species of benthic algae of Qingdao Mati Reef were found,and they are indentified as: 13 Chlorophyta, 16 Phaeophyta and 54 Rhodo-phyta.2. According to the flora of 83 species of benthic algae in Qingdao Mati Reef, it seems that they belong to warm temperate.3. The annual biomass and biomass variation of benthic algae in March were hightest of the west part of Qingdao Mati Reef.  相似文献   
73.
以乙二胺和氯乙酸为原料,在低温常压下合成乙二胺二乙酸(EDDA),再以EDDA与癸酰氯反应制得N,N'-双癸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采用核磁共振波谱确证了其结构;对产品的临界表面张力、起泡及稳泡能力、乳化能力及润湿渗透性能进行表征.在25℃时,N,N'-双癸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溶液的临界表面张力为28.1mN/m,临界胶束浓度为1.6×10-3 mol/L.显示出该产品有优良的起泡稳泡性能、乳化性能及润湿渗透性能,是1种优良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74.
1 引言有效群体大小(Ne)为群体内所具有的相当于理想群体繁殖个体的数目[1~3],在群体遗传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已有很多报道[4~6].当 Ne 较小时,由于瓶颈效应,野生或养殖群体倾向于近交水平的增加[7].早期研究表明,为了避免近交衰退,确保群体短期内的生存能力,最小的Ne值应为 50; 如果要维持适当的遗传变异,进而确保长期的生存能力,Ne 数量不应小于500[8,9].在贝类养殖方面也有一些研究[10,11],如Hedge cock等[10](1992)估计了牡蛎(Crassostrea gigas 及C. virginica)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等16个人工…  相似文献   
75.
中华哲水蚤不同地理种群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华哲水蚤 (CalanussinicusBrodsky)是属于甲壳纲 (Crustacea)桡足亚纲 (Copopeda)哲水蚤目(Calanoida)哲水蚤属(CalanusLeach)的一类浮游动物 ,为暖温带种 ,广泛分布于我国渤、黄海和东海沿岸区 ,为这些水域的优势种[1]。有关中华哲水蚤的研究国内有过许多报道 :李少菁[2]、陈清潮[3]、林元烧等[4]曾分别对该种类生活习性、摄食、生殖及生活史进行过研究 ,林元烧、曹文清等[5]也曾对厦门港不同月份采集的中华哲水蚤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而不同地理种群…  相似文献   
76.
海桑属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引种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周涵韬  林鹏 《海洋学报》2002,24(5):98-106
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南海桑(S.hainanensis)、拟海桑(S.paracaseolaris)、杯萼海桑(S.abla)、大叶海桑(S.ovata)、海桑(S.caseolaris)等6种海桑属红树植物为材料,对15个有效引物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51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97,占总扩增条带的58.01%.Nei指数法分析和UPGMA统计分析表明,6种海桑属红树植物分为A,B,C3个组,平均遗传距离为0.38.A组包括无瓣海桑、海南海桑、大叶海桑、怀萼海桑,其中无瓣海桑、海南海桑、大叶海桑处于同一个亚组.B组包括拟海桑.C组包括海桑.对海南和福建无瓣海桑种群进行RAPD分析.对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统计结果表明,福建种群为0.669,海南种群为0.671,各种群遗传变异较大,这与无瓣海桑种群广泛的适应性相一致.对种群间的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整个遗传变异的93.3%,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仅占6.7%.这表明无瓣海桑种群的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小.由此可见,无瓣海桑基因组丰富的多样性,是使其由海南成功引种到福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
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 (Ultraphytoplankton)是一类粒径微小 (<5~10μm)的光能自养型浮游生物 ,它包括所有的微微型浮游植物 (Picophytoplankton,0.2~2 μm)和部分微型浮游植物 (Nanophytoplankton,2~20μm) ;由原核浮游植物及真核浮游植物组成。微微型原核浮游植物主要是单细胞的蓝细菌 (藻 ) (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海洋超微型光合真核生物主要包括定鞭藻类、金藻类、隐藻类和绿藻类等。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8.
东海北部黑潮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及其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的重要影响,浮游动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海洋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1].  相似文献   
79.
采用RAPD技术对翘嘴红鲌养殖群体进行了DNA多态性检测.共采用4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其中14个引物可获得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扩增图谱,共扩增出121个RAPD位点,具有多态现象的位点为4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3.06%.翘嘴红鲌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为 0.8878-0.9600,平均为0.9201,遗传变异度为0.079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0.8824,Shannon多样性值为0.0899.研究表明,翘嘴红鲌目前的种质资源状况令人堪忧,改变目前人工繁育模式,建立原种、良种场,丰富物种遗传多样性是资源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于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7月 ,选用 2 0条能产生清晰可重复扩增产物的随机引物 ,对皱纹盘鲍 (HaliotisdiscushannaiIno)、杂色鲍 (HaliotisdiversicolorReeve)进行了RAPD分析 ,共检测到 2 1 3个位点 ,在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各群体扩增位点的多态性比例、群体遗传杂和度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多态比例分别为 43.66%、5 3 0 5 % ,2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 0 .1 5 5 7、0 .1 686。结果表明皱纹盘鲍与杂色鲍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