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珠江三角洲东部低层大气流动与中尺度扩散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拉格朗日随机粒子扩散模式和三维风场诊断模式及实际气象观测资料,模拟分析以大亚湾核电厂厂址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低层大气流动和气载污染物的中尺度扩散情况。结果表明:(1)该区域低层大气流动受盛行风背景、天气系统、海陆风局地环流以及当地地形扰动的共同作用,季节变化明显。(2)冬-春-秋季,核电厂扩散的可能影响区域总体分布在偏北内陆方向和西南方的珠江出海口及外海地区,夏季总体分布于北方内陆地区。(3)污染物扩散输送出200km×200 km模拟区域的平均时间约12~20 h;污染物在模拟区域内滞留24 h以上的情况,冬-春-秋季三季的出现频率为1/5左右,夏季出现较少,约占1/20的比例。  相似文献   
52.
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外地震及其对核电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外MS7.2地震具有两个引人瞩目的重要震害特点,一是造成十数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二是造成台湾第三核电厂紧急停机。本文首先介绍了该地震地震参数厘定、震源机制、发震构造背景、地震动特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介绍和讨论了该地震对台湾地区核电厂的影响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3.
基于1959~2017年福清核电厂区龙卷风的调查资料,采用Rankine涡模型估算该区域超过某一特定风速的概率分布,通过概率值导出设计基准龙卷风和基准设计风速,按照压降模型计算出龙卷风的压降,研究结果表明:福清核电评价区域龙卷风的总压降为4.29 kPa;平移速度13.8 m/s,最大旋转风速57.6 m/s,最大压降速率为1.18 kPa/s,基准设计风速为71.4 m/s,属于F3级别的龙卷风;在125 kg下落的穿甲弹类和2.5 cm实心钢球两种不同情景下计算出的龙卷风产生的飞射物的最大水平碰撞速度均为24.99 m/s、碰撞动量依次为3123.75 kg m s?1和1.615 kg m s?1。这些计算结果,从龙卷风的角度,为政府相关部门在规划和建设福清核电厂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针对某核电厂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项目,在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基础上,依据相关标准规范,结合调查范围内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形成一套高效、实用的现场工作技术方法,并解决了样品采集、测量参数的设定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为后续同类项目的顺利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5.
白松印 《湖南地质》1996,15(4):217-220
1992年以来,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在省内开展了核电为查选址工作,经过3年多的勘查,现已筛选出4个候选厂址。作者著文探讨了这4个厂址的地震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可供进一步选址参考。  相似文献   
56.
57.
即使是初到东京的人,也会觉得3月14日下午的新宿冷清得有点不同寻常。这里,是日本东京都政府所在地,亦是繁华的商业中心所在地。京王线、小田急线、丸之内线、都营地铁大江户线等多条铁道线路汇聚于此,平日的新  相似文献   
58.
关于日本福岛核危机,一切正在尘埃落定。3月20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宣布,事态正向着受控制的方向发展。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这场被日本官方定为5级的核泄漏事故(法国核安  相似文献   
59.
在2008年4~8月温升季节,对大亚湾核电厂进水口和排水口附近水体4个测站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进行了逐月调查,以评估温排水对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的网采浮游植物有1 17种,其中硅藻为该海区的主要种类,其次是甲藻;甲藻与硅藻的种数比为64:36.比较分析了核电厂进水口和排水口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差异,结果显示温排水区水体浮游植物密度有增加趋势,在4~8月份增加的细胞密度总平均值为17 492×103 cells/m3,平均密度是排水口站位的2.73倍,没有迹象表明温排水导致排水口站位上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降低.不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核电厂进、排水口水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差异的主要贡献种是硅藻;在排水口外水体中甲藻种数减少,但其细胞密度未见明显变化,显示冷却水系统对甲藻的损害.调查结果表明:除6月份外,核电厂排水口外水体的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和种类多样性指数普遍降低,其降幅分别达到0.15(0.03 ~0.22)和0.54(0.23 ~0.92);水温和盐度测定结果表明核电厂温排水区调查站位水体平均温升不高于2℃,且各站间盐度差不大.但是,6月份特大暴雨后各调查站位水温、盐度结构出现很大变化,各站之间表层水温温差缩小,仅在0.1℃左右,站位间盐度差拉大,最大差值达6.9;同时,核电厂温排水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随之减弱,排水口站位上的浮游植物均匀度和种类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进水口站位的对应值.  相似文献   
60.
以某滨海核电厂为例,分析确定58 Co、60Co、90Sr、134 Cs、137 Cs和110m Ag等放射性核素为该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中的主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评估模式预测了上述放射性核素排海后对电厂排放口海域环境(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该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正常排放后,排放口附近海域海水中的58 Co、60Co、134Cs、1 10m Ag比活度低于放射性核素比活度背景值检测限2~3个数量级;90Sr低于背景值4个数量级;137Cs略高于背景值,对周围海水环境未造成放射性污染.但58 Co、60Co、134Cs、137Cs、110m Ag在排放口近岸海域沉积物中的沉积量分别比背景值检测限高2~5个数量级,其中60Co和110m Ag沉积量最大;90Sr沉积量低于放射性背景值2个数量级.最后提出可以从生物辐射评价和核素的迁移转化规律、联合效应(综合考虑温排水、低放射性废水和余氯)和选取合适的指示生物3个方面进行跟进研究的建议,以便更完善和全面地评价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对排放口附近海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