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12.
作者通过对核安全法规的学习和前人对辽南核电站厂址区断层的调查,并结合对断层实际踏勘,认为厂址区附近的东岗断层属于现行法规(HAF0101)中规定的能动断层。但是,仅此一点并不能构成对推荐厂址的威胁,因为断层距厂址直线距离约4km,断层的地表或近地表错动不会直接影响到核反应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14.
王乃仙 《地理教学》2001,(2):18-18,12
利用核能发电,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世界范围内核电站确实发生过几次大的事故。一次是在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喱岛核电站连续发生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引起堆内失水,导致核燃料元件破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逸出一次回路……第二次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位于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突然爆炸起火,3.5~4.0%的核燃料元件被炸出堆外,致使含有巨量的放射性物质的蒸汽和浓烟进入大气,酿成一起震憾世界的恶性核泄漏事故。第三桩核泄漏事故发生在日本国的茨仁县东海村JCD核燃料加工厂,时间是1999年9月30日上午10时35分……  相似文献   
15.
钟以章  张正曙 《中国地震》1993,9(4):364-372
本文在综合地质、地貌、地形变、地震、物探和年代测定等资料的基础上,对东岗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所得结果表明,东岗断裂性在中更新世时期有过两期活动,但自晚更新世(10万年)以来没有活动,故可鉴定为非能动性断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核能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物理学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有许多惊人的发现和成就。特别是爱因斯坦的E=mc2,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展示了核能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巾国核能技木的历史回顾铀是建设和发展核工业的最基本原料,是实现核裂变反应的主要物质。也是我国的特定矿种之一。1954年,地质部普委二办在综合找矿中,在广西发现了铀矿资源苗头,采集了铀矿石标本。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主持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中国要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开始。之后,中国成立了地质部第三局(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区1976~1998年扁脑珊瑚Platygyra骨骼Cu,Pb和Cd含量的研究及其与观测记录的比较,初步认为珊瑚可以记录大亚湾海区重金属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1979年和1991年是重金属含量比较高的年份;由扁脑珊瑚记录推测珊瑚中Cd含量短时间内可能受到了核电站兴建的影响,但近20多年来的大亚湾扁脑珊瑚及海水中重金属状况的总体变化过程可能与整个广东海域水质的变化背景基本一致,而与核电站的兴建和运行似乎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坪  任金卫 《地震地质》2000,22(4):337-343
位于辽宁瓦房店温坨子的东岗断裂是一条隐伏断层,靠近该地区原曾选定的核电站场址,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查明了该断裂的地理位置、几何形态,发现断裂带东延至尉屯就转向北去,并确定它没有与金州断裂相接。经系列探槽的开挖,断层构造岩及有关地层样吕作绝对年龄测定,证明东岗断层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但约5万年以来断层的上覆地层没有被错断,因此认为东岗断层不是能动断层。  相似文献   
19.
核电站最终热阱通常指接受核电站排除余热的大气或水体,或两者的结合。由于核电厂的热效率比火电厂低,因此核电厂冷却水量比同样容量的火电厂大。一般核电厂均建在有充分水源的江、河、湖、海边。本研究通过对两个滨海候选核电厂址——广东乌屿和广西防城港历年夏季日最高水温累积频率的分析以及用皮尔逊-Ⅲ型方法对乌屿站30年年最高水温进行频率和重现期分析,最后通过用CCSM3耦合模式对未来70年两站的水温变化进行预估,结果可为核电站最终热阱设计提供输入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