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格陵兰矿业合作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陵兰地处北极,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天然气、铁、锌、钼、铜、稀土等矿产的勘查开发投资潜力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地区之一。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矿业开发的条件日益趋好,加之2009年格陵兰岛实行自治后,格陵兰政府采取积极吸引国际资本投资该岛矿业的政策,受到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格陵兰的矿产资源、矿产勘查开发现状及一些合作项目进行了概略的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马尔姆杰格(Malmbjerg)斑岩型钼矿床位于格陵兰岛东岸古近纪火成岩省中,是靠近始新世沃纳布杰格(Werner Bjerge)杂岩体中3个钼矿床中最大的一个。马尔姆杰格矿床钼金属储量约26万t,辉钼矿化呈细脉-网脉状分布于岩体及其围岩中。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等,具有斑岩型钼矿床的一些基本特点。矿床中辉钼矿ReOs年龄(25.8Ma)与黑云母花岗岩40 Ar/39 Ar年龄(25.7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辉钼矿矿化与花岗岩侵位是同时发生的,均为古近纪产物,与冈底斯成矿带中新生代斑岩成矿系统晚碰撞期发育的矿床形成时代较接近。马尔姆杰格斑岩型钼矿床形成于裂谷后期地壳抬升过程中该区最新的岩浆活动阶段,矿床外围及南部是重要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3.
格陵兰冰盖表面消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康 《冰川冻土》2013,35(1):101-109
冰盖表面消融是格陵兰冰盖物质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近年来格陵兰冰盖研究的热点. 格陵兰冰盖表面消融研究的关键在于理解冰盖融水的产生、 运移和释放等水文过程, 需要解决如下关键科学问题: 1) 冰盖表面产生了多少融水;2)冰盖表面水文系统具有什么特征; 3)冰盖表面融水如何影响冰盖运动; 围绕这些科学问题, 总结了格陵兰冰盖表面消融的研究进展. 冰盖表面消融建模、 冰盖表面湖的信息提取与面积特征变化、 深度反演与体积量算等是目前研究冰盖表面融水量的主要途径, 冰盖表面湖、 冰盖表面径流、 锅穴与冰裂隙等表面水文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则可用于揭示冰盖表面水文系统特征, 冰盖表面融水与冰盖运动速率的关系、 表面融水进入冰盖内部与底部的水文过程是目前揭示表面融水如何影响冰盖运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4.
北冰洋水体对格陵兰海混合增密对流的可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格陵兰海内发生的等密度混合后产生的增密对流是重要的对流现象之一。北冰洋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其内水团变性以及环流系统的改变都将使格陵兰海等密度混合对流发生明显变化,继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以往关于等密度混合对流的研究很少,大都集中在对流发生海域。由于等密度混合的主体是大西洋回流水与北冰洋流出水体,本文目的是探讨北极内部不同海域的水体会对混合增密对流造成的可能影响。文中定义了有效对流速度,强调水平温度梯度和垂向层化强度是影响有效对流速度的决定性因素;水平温度差越大,垂向层化越弱,产生的对流越强。发生在东格陵兰极锋处的有效对流都是大西洋的水体,一部分是在格陵兰海回流的大西洋回流水;一部分是在北冰洋潜沉并回流的北极大西洋水,该水体在北冰洋循环的时间越长,温度差越大,产生的有效对流越强。而横越北冰洋的太平洋水因密度过低而不能参与等密度混合对流,加拿大海盆主盐跃层之上的水体也都不能参与对流。北冰洋几个海盆深层水的温度差异明显,有可能与格陵兰海深层水形成有效对流;但是,由于深层水流速低、湍流混合弱、水平温度梯度小,是否可以产生有效对流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5.
末次冰期冰盛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末次冰期冰盛期(LGM)是十分关键的气候时期,这是距我们最近的极寒冷时期,那时北美北部为一巨大冰盖,包括3部分:一个在北美北部的东南,是北美冰盖的主体,称为劳仑泰冰盖;一个在北美北部的西南方太平洋沿岸,范围较小,称为考尔的勒冰盖;另一个在北美东北部靠近北冰洋,称为因纽特冰盖,范围最小。LGM时全球陆地约有24%被冰覆盖,  相似文献   
56.
《地图》2010,(5):12-13
近期.一座大型岛状冰山从格陵兰岛冰川脱落。这座冰山的面积大约是纽约曼哈顿岛的4倍多,可能是历史上有记录以来从冰川上崩离的最大一座。  相似文献   
57.
以90%海冰密集度为阈值,基于卫星遥感数据,2017-2018年冰季在格陵兰北部识别了两次冰间湖事件,分别出现在冬季和夏季。冬季的冰间湖事件从2018年2月20日持续至3月3日,夏季的事件从8月2日持续到9月5日。AMSR2被动微波的海冰密集度产品表明,冬季和夏季冰间湖事件对应的最低海冰密集度分别为72%和65%。两次冰间湖事件都与格陵兰北部东西气压梯度异常引起的南风加强有关,而气压梯度的异常则与对流层中部极涡的扰动有关。冬季冰间湖事件期间,相对暖和的气温和频繁出现的冰间湖,导致冬季海冰生长不持续,海冰热力增厚较小,这为夏季海冰发生破碎并形成冰间湖创造了条件。南风减弱和新冰生成是冬季冰间湖消失的主要原因。对于夏季的冰间湖,导致其消失的主要原因则是从北部输入的浮冰增加。Sentinel-1 合成孔径雷达产品相对AMSR2被动微波观测产品更加适合于应用到冰间湖事件伴随的新冰生长,这与前者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有关。格陵兰北部是北冰洋多年冰的聚集地,该区域被认为是北冰洋海冰的“避难所”。因此区域在2017-2018年出现罕见的冰间湖事件,对于整个北冰洋海冰的快速减少具有重要意义,也助于北冰洋海冰,尤其是多年冰的消退。  相似文献   
58.
极地冰盖的质量平衡对全球海平面来说很重要,但是人们仍然不清楚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规模是在增大还是在减小。通过比较几年期间飞机和卫星高度计的重复测量,得到了整个测量范围内体积变化的显示,可从中直接推断质量平衡。对南格陵兰的海洋卫星和地质卫星雷达高度计数...  相似文献   
59.
格陵兰冰上岩心钻探计划(NGRIP)开始于1995年,其目的是研究最近120~130ka以来的古气候。除丹麦和德国外,参与国还有比利时、法国、冰岛、日本、瑞士、瑞典和美国。钻探平台位于格陵兰冰盖的西北部,其地理坐标为75°05′47″N,42°19′41″W,高度为海平面以上2921m。根据雷达研究资料,该地区的冰盖厚度为3085m。最后一次研究工作是于2004年夏季6月份开始的,那时的气温升至-30~-20℃,工作结束于8月份秋季暴风雪来临之前。钻探点的积雪量为195mm/a,而年平均气温则为-32℃。冰川表面缓慢地向北北西方向运动,速度为1·33m/a。科研计划工作量…  相似文献   
60.
地质学家们重新考察了格陵兰西南部一系列古老的岩石,发现了板块构造史上最为古老的、具有代表性的岩石。2007年3月份,该发现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在此之前研究人员一直认为,在大约25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才开始凝固的。这个新发现表明,陆地开始凝固的过程要早得多,时间上更接近地球形成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