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分析造成1111(3)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倒架的原因,总结倒架的处理方法,并且提出的"边推进边调整"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以在条件类似工作面应用。  相似文献   
142.
李博  赵思雄 《大气科学》2009,33(6):1148-1164
采用对比分析、诊断和数值计算的方法, 运用NCEP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地面降水资料, 对2007年6月19~20日发生在淮河干流及其以北地区一次特殊的降水过程 (入梅期首场强降雨) 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包括: (1)该年梅雨期降水和首场降水的特点及原因: 梅雨期雨带位置偏北(位于淮河流域而非长江流域), 并且在115°E的中部地区降雨量最大; 入梅后的降雨首先产生在淮河干流上游的湖北、 河南南部地区, 随后雨区迅速北跳至淮河以北的山东南部地区。分析表明, 在临近35°N和115°E区域, 梅雨锋强烈, 冷暖空气汇集, 加之充沛的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耦合所激发的上升运动, 共同导致了115°E的中部地区产生强烈降水和汛期的雨带偏北; 19~20日淮河及其以北地区阻塞形势迅速调整, 其后所产生的500 hPa横槽对于首场强降水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低层涡旋系统沿着锋生带, 在槽前气流的引导下向东北方向移动, 致使雨带北跳。 (2) 首场降雨主要由横槽和切变线及其所引发的涡旋共同产生。高空横槽提供了较为活跃的冷空气, 这种横槽形式在典型的梅雨期尚不多见, 但亦值得关注。锋区和低层水汽叠加较好。上升运动的持续增强, 使得不断有强降水时段出现并最终导致强降水产生。 (3) 该年入梅前后存在比较明显的气象信号变化 (包括夏季风、 副高脊线、 阻塞、 环流形势等), 入梅期实质上是中高纬大气环流由非梅雨期特征向梅雨期特征的调整和过渡期。 (4) 在切变线诱生出低涡的过程中, 动力作用比热力作用的影响更为显著。低涡生成后向东北方向移动, 这一时期虽属梅雨起步阶段, 未完全呈现典型梅雨暴雨的特征, 但中尺度云团、 雨团仍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43.
冯义  陈寿根 《探矿工程》2010,37(8):76-80
城市地铁广泛采用盾构施工,目前城市盾构区间施工一般具有工程量小、里程短、盾构过站多、盾构调头多等特点,盾构过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盾构过站一般场地狭小、工序繁多,合理的盾构过站,既可节省人力物力,又能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结合工程实际,对盾构过站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4.
断层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地质图件中,断层的位置常用断层走向来表达,但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不仅需要掌握断层的走向,更需要掌握断煤交线的方向。通常在煤层倾角稍大、断层倾角稍小的情况下,断层走向与断煤交线存在一个夹角,求取该夹角,可准确追踪断层附近煤层。为此以正断层为例,利用断层及煤层的走向与倾角要素,推导出2个计算断煤交线与断层走向夹角的公式。通过例举几种特殊情况,佐证2个公式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5.
甚低频电磁法在河南省竹园铜矿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令兵 《中国地质》2001,28(11):25-28
简要叙述了甚低频电磁法的方法技术,并以河南省西峡县竹园铜矿为例,介绍了甚低频法寻找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显著效果。结合工作效果,对甚低频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3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6.
DMO方法综述     
戴志阳  孙建国 《世界地质》2001,20(4):402-409
DMO(倾角时差校正)是一种将非零偏移距地震道转换为零偏移距地震道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针对地层倾角不为零的情况。通过应用DMO,共中心点道集变成以自激自收(垂直入射)定义的共深度点道集。DMO是地震资料处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流程,对DMO的发展状况和一些主要算法进行总结,各向异性DMO将有望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7.
应用时空变—倾角扫描叠加KL变换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KL变换可去除地震资料中随机噪声和相干噪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但常规KL变换仅能加强水平方向同相轴,对倾斜或弯曲同相轴处理效果较差,且在处理大量数据时计算成本很高,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广泛应用。一些文献中针对常规KL变换的两个缺陷进行了改进,即使用倾角扫描叠加KL变换和采用数据分块技术。作者在本文中将这两个方面的改进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应用时空变-倾角扫描叠加KL变换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并指出使用该方法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表明,使用本方法可以克服常规KL变换的缺陷,有效改进剖面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8.
通过对不同于梯度风的一次冬季突发性动量下传大风过程分析,揭示了大风产生前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特征,尤其是高低层温度差动效应对大风预报的定量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9.
150.
有横缝拱坝的非线性动力模型试验和计算分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在大型三向地震模拟振动台上进行的设置伸缩横缝的某拱坝非线性动力模型试验,应用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分析程序同时进行计算分析,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拱坝横缝对坝体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并对计算程序进行了改进。试验与计算结果相互印证,验证了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和计算分析模型、计算程序与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