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15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17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观察芪蓉排毒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69例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芪蓉排毒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生脉增液通胶囊治疗。观察2组粪便性状、排便间隔、排便时间延长等临床症状评分以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蓉排毒汤可明显改善老年人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多种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62.
目的:观察开口针配合口内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行开口针、口内针交替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采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分法对2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味觉障碍、食物残渣、鼓腮漏气、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口针、口内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963.
介绍古英主任医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古英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是毒邪留滞于经络关节,以脾胃虚损为本,痰浊瘀毒阻滞为标。以刺血拔罐联合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获得佳效。  相似文献   
964.
介绍黄贵华教授治疗便秘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黄教授认为便秘是由于人体气滞、寒凝、湿阻、热结、气血阴阳亏虚,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虚实两端,辨为热秘、气秘、湿热秘、气虚秘、血虚秘、阳虚秘6个证型,予承气汤、四逆汤及自拟经验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探讨针刺下关穴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和针灸组,建立AR大鼠模型,对针灸组大鼠采用针刺下关穴进行治疗,阳性组大鼠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治疗,均每天1次,共治疗7d。对大鼠过敏症状进行评分;心脏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IL-6及TNF-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过敏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血清IL-6水平及TNF-α的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灸组与阳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下关穴能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6和TNF-α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66.
目的:观察药棒穴位疗法对中风恢复期肢体拘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内容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药棒护理技术。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测评2组上肢痉挛程度,根据ASHWORTH评分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92.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ASHWORTH评分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棒穴位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67.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自建库起至2017年10月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疗法、对照组采用非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且交叉核对,采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估,以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RCT,共1111例患者,其中治疗组560例,对照组5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2.88,95%CI(1.99,4.18),Z=5.5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优势,但结果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机制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68.
目的:通过对近20年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视神经萎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VIP 1998—2018年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选穴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检索出相关文献51篇,涉及经脉14条、腧穴63个,选用腧穴的所属经脉按其应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23.29%)、足少阳胆经(14.44%)、足阳明胃经(10.83%);使用频率超过3%的主穴有睛明、球后、风池、攒竹、承泣、太阳、合谷、百会、足三里、上睛明;使用频率超过5%的配穴有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肝俞、合谷、肾俞、光明;经外奇穴使用率为11.55%,经验穴使用率为4.51%;腧穴分布依次为眶周(34.66%)、四肢部(38.81%)、头项部(14.08%)、腰背胸腹部(14.08%)。结论: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选穴以足三阳经与经外奇穴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使用穴位个数、使用总频次为最高;主穴的选择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经外奇穴为主,配穴以足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以及足少阴肾经为主;选穴的部位集中在眼眶周围。  相似文献   
969.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对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独秀数据知识服务平台(DuXiu Data),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18年5月,运用Cor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version 5.0.2)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5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在改善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MD=0.52,95%CI(0.40,0.64),P<0.01]、提高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MD=0.43,95%CI(0.26,0.61),P<0.01]等方面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方面有一定疗效,但基于低质量研究及有限数据,仍需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70.
目的:观察豁痰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豁痰化瘀汤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血脂水平及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0%,对照组为73.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每次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豁痰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