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1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17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71.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过程、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6日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文献,Refworks格式导出,利用CiteSpaceV进行文献计量、项目基金支持、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768篇文献,发文量在2015年达高峰;13.9%的文献受项目基金支持;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高产作者有10名,发文量最多者为赵艳敏;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科研机构有8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发文量为最多;通过对主题词分析发现临床效果、针灸疗法、临床研究、治疗体会、辨证的临床治疗等是该病的研究热点。结论:对该病的研究,还应加强基金投入,多学者、多机构的合作,从微观、宏观多角度进行研究,以提高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72.
973.
974.
97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 例。对照组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均于每月经行前1周开始治疗,连续治疗7 d,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头痛程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33/36),对照组为72.22%(2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76.
977.
目的:观察幼科升降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幼科升降汤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小儿感冒退热糖浆治疗。以3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显效病例退热起效时间、发热消失时间、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45/50),对照组为74.0%(3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病例退热起效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流涕、食欲不振、腹胀消失时间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幼科升降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证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78.
介绍刘明怀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病机为阳气虚衰,故治疗立足温阳,温肾阳以化气,温脾阳以运化水湿,自拟温阳健脾方治疗,并视患者病情加减药物组成及剂量,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79.
目的:观察正脊手法配合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单用水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脊手法。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及红外线热成像温差。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及红外线热成像温差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正脊手法配合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用水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980.
目的:观察埋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埋针疗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剔除4 例,对照组剔除6 例,最终治疗组26 例,对照组24 例。2组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埋针合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