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1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赤潮对浙江近海养殖业危害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导了浙江北部海域赤潮发生时对海湾扇贝、皱纹盘鲍幼体和养殖幼贝毒害的观察结果,证明赤潮毒素是赤潮杀死养殖生物的重要原因。文章还根据已有文献综合讨论了该水域有利于发生赤潮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3.
粘土矿物对尖刺拟菱形藻多列型生长和藻毒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于1994年1-7月在加拿大贝德福(Bedford)海洋研究所进行粘土矿物(halloysite)对尖刺拟菱形藻(Psuedonitzschiapungensf.multiseries)生长和藻毒素软骨藻酸(DomoicAcid,下简称DA)生成的影响研究,在Gompertz菌类生长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尖刺拟菱形藻生长速率模型,得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藻细胞最大生长速率,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对藻细胞的“遮  相似文献   
114.
Neomysis awatschensis was collected on the west coast of Jiaozhou Bay,Qingdao in 1992 and acclimated in the laboratory conditions.The acute toxicity method using 4 ~6 day juvenile mysid of this species is studied.The species is compared with M.bahia in taxonomy,geographic distribution,morphology,as well as the sensitivity to reference toxins,Based on the results,we recommend N.awatschensis to be a standard marine organism for toxicity test in China and the method to be applied in toxicity evaluation of drilling fluids.In this paper,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the above studi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in the evaluation of several drilling fluid products.  相似文献   
115.
有毒赤潮的快速检测和赤潮毒性标准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灾害于近几年频繁暴发,有毒赤潮危害更为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已发生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有毒赤潮.综述了赤潮毒素的生物及化学检测法,HPLC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是一种很好的快速检测赤潮毒素的方法.在对我国赤潮毒素进行检测研究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适合我国的赤潮毒性标准系统.  相似文献   
116.
海洋有毒甲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毒甲藻的研究历史、发展和现状作了综述。从18世纪仅仅对甲藻作简单形态描述到今天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对有毒甲藻的分类、生理、毒素、毒理研究、有毒甲藻的研究已最突破性进展;而且从生态学的角度,人们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了有毒甲藻和赤潮。这使人类对有毒甲藻及其危害有较全面的认识。文章从有毒甲藻分类学、生理生态学、毒素及其毒理的理论和方法学作了叙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7.
赤潮藻类的毒素成份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由于海域环境条件的改变,尤其是有机污染导致海域富营养化,促使浮游生物,特别是微小藻类细胞异常增殖和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危及鱼、虾、贝和藻类等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20世纪以来,特别是50年代以后,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工厂日益增多,许多沿海国家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海,使河口、内湾和沿岸水域的水质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致使赤潮的发生越加频繁,区域不断扩大。赤潮,已成为当代侵扰许多沿海国家的一种世界性海洋灾害。近十几年来,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近岸海域,也曾多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8.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的爆发进而引起藻毒素的释放。微囊藻毒素(MCLR)是最为常见的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本文采用紫外/氯组合工艺,研究其对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紫外/氯共同作用下能够产生·Cl、·OH等活性自由基,具有协同降解MCLR的作用,30 min即可实现MCLR的完全去除,其降解效率随着氯投加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pH的变化对紫外/氯降解MCLR没有影响;在碱性条件下,MCLR的降解效率随pH的升高显著降低,pH升高至9时,30 min MCLR的降解效率仅为41.3%。此外,不同的水样来源和水质特点对紫外/氯联合降解MCLR的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纯水、西湖水及水厂滤后水的30 min去除率分别为99.5%,40.2%及63.3%。MCLR 的降解效率随腐殖酸质量浓度增大而降低,在60 min作用时间内,不含腐殖酸水样的MCLR去除率高达99.5%,当腐殖酸质量浓度增加到10 mg/L时,MCLR去除率仅为45.3%。  相似文献   
119.
中国沿岸染毒贝类的麻痹性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1-12月对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域的24个采样点,1997年6-7月对舟山群岛、大亚湾、大鹏湾3个重点海域的23种经济贝类体中的麻痹性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岸贝类的麻痹性毒素(PSP)含量从未检出到每百克肉含PSP403MU。在4个海区中,以南海海区贝类麻痹性毒素的检出率为最高,上述2个采样期的检出率分别为42.1%和28.6%。黄海海区贝类抽提液的毒性试验均未引起实验小鼠死亡。各海区的主要染毒贝的种类亦有不同:渤海的染毒种类主要有长牡蛎Crassotreagigas、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等;东海的主要染毒种类有织纹螺Nassariussp.、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llppinenrum、杂色蛤R.varigata等;南海的染毒种类主要有文蛤Meretrixmeretrix、翡翠贻贝Pernaviridis、合浦珠母贝Finctadamartensii等。  相似文献   
120.
毛嵌线螺的研究Ⅱ.捕食行为与捕食习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嵌线螺科(Cymatiidae)为肉食性中腹足类,在其贝壳的前唇有长短不一的水管沟,水管可以由水管沟中伸出,在外形上与草食性腹足类显着不同.嵌线螺的头部有一圆柱形的能大幅伸缩的吻,口位于吻的前端;在吻的基部、食道的上方有一由唾液腺特化而成的腺体,该腺体能分泌酸性或麻痹性物质,该物质对嵌线螺捕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1-3].嵌线螺的捕食对象因种类不同而有一些差异,主要有多毛类、海鞘、棘皮动物、甲壳类以及腹足类或瓣鳃类[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