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81.
基于MODIS NDVI的广西西南典型生态区植被变化对比监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2001—2010年MODIS NDVI逐16 d合成数据对广西十万大山和桂西岩溶山地两个典型生态区植被进行对比监测,分析植被年内变化特征及年际变化趋势。利用同时期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分析两个典型生态区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十万大山和桂西岩溶山地生态区年内MODIS NDVI变化特征相似,均表现出"夏秋高,冬春低"的趋势,其中十万大山生态区植被覆盖相对稳定,季节变化较小。近10 a来两个生态区植被均以改善为主,植被改善面积与退化面积比例均约为3∶2。植被年际变化幅度较小,长势较稳定。降水量、平均气温与十万大山生态区植被NDVI的相关性总体上好于桂西岩溶山地生态区,两个生态区植被与降水的相关性较一致。在夏季多表现为负相关,春、秋、冬3季多表现为正相关,这与广西降水时段集中且强度较大的特点有关。由于植被类型的显著差异,两个生态区与气温的相关性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2.
探讨石家庄冻土变化特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期作好土壤冻融预测.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地温、降水量、蒸发量和冻土观测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完全相关系数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讨论了该地区冻土变化特征与地温、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土壤表面始冻期呈现明显推迟趋势,土壤表面解冻期呈现明显提前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始冻期推迟,解冻期提前趋势最为明显;11—12月平均地面最低温度与土壤表面始冻期正相关明显,2—3月平均地面最低温度与土壤表面解冻期负相关明显;秋季降水量和蒸发量对土壤表面始冻期推迟,冬季降水量和蒸发量对土壤表面解冻期提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3.
利用小兴安岭五营林区1958—2007年历年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通过对气象要素月、季节、年际变化等一系列讨论,分析了五营林区的气候特征,得出:五营50a平均气温为0.1℃,各月平均温度7月达到最高点,1月为最低值。50a平均年降雨量为617.1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冬季降水较少。五营林区1960—2007年年日照时数平均值为2227.6h,本地区可照时数、阴天日数均在7月份达到峰值。五营林区夏、冬两季相对湿度较大,而春、秋两季相对湿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4.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地面温度、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和总云量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地面温度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和总云量对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最高温度波动幅度较大,其中冬季波动幅度明显偏大;地面最低温度波动幅度较小,其中夏季波动幅度明显偏大;地面最高温度夏、秋季降温趋势显著;地面最低温度各季节增温趋势显著;地面最高温度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风速互为正相关,与总云量互为负相关;地面最低温度与最低气温和总云量互为正相关,与风速、日照时数互为负相关;最高气温对地面最高温度的正相关性最强,风速最弱;总云量对地面最高温度的负相关性在夏、冬季较强;最低气温对地面最低温度的正相关性最强,总云量最弱;风速对地面最低温度的负相关性在春、秋季较强,日照时数在秋、冬季较强.  相似文献   
185.
针对不同地区植被变化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不一致的现象,该研究基于MODIS-NDVI遥感影像及同期33个气象站点数据,采用斜率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河西地区2000-2017年生长季植被覆盖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河西地区生长季NDVI的总体水平偏低,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步递减;近18年,河西地区NDVI的趋势变化为整体增加,增加速率为0.022/(10 a).年尺度上,河西地区NDVI变化与气温相关性较小,主要受降水影响,86.80%的区域与降水呈正相关.月尺度上,植被覆盖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20℃时趋于最大;月降水量在0~60 mm之间时,NDVI随降水量增大而快速增加;超过60 mm后,则稳定在0.16左右.河西地区植被对降水的响应存在2个月滞后性,而与气温则无明显时滞性.  相似文献   
186.
基于北疆38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的气象数据和综合气象干旱指数,探究了北疆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2年,北疆旱情有所缓解,但干旱仍然频发,且全域性干旱较多,其中夏旱和秋旱较多且覆盖范围较大。干旱频次和干旱覆盖范围呈减少趋势,干旱强度逐渐减弱。四季中,冬季干旱缓解最为明显,其次是春季和夏季,秋季干旱略有缓解。空间上,自东南和东部向西北,旱情逐渐减轻。干旱强度和干旱频次中南部减势最明显,干旱频发会有所改善;东部减势较弱,干旱频发将会持续;西北部减势最弱,旱情仍持续较轻。气候变化下,北疆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分别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北疆降水量的增加趋势和潜在蒸散量的减少趋势对北疆干旱缓解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7.
甘肃敦煌雅丹地质公园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清河  屈建军  安志山 《中国沙漠》2017,37(6):1066-1070
风蚀气候侵蚀力是潜在风力侵蚀强度的重要表征。基于2013年和2014年风速、降水和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实地观测数据,对甘肃敦煌雅丹地质公园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进行了逐月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为151.98±0.13,是全国的三大极大值区之一;(2)研究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不同于全国干旱半干旱区基本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最大,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与新疆和田地区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3)研究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具有4—8月持续高值、9月至翌年3月持续低值的月变化特征;(4)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决定性气象因子是风速,而降水的减弱作用甚微;(5)一般来说,雅丹地貌分布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150。  相似文献   
188.
黔东南州90年代稻瘟病发生的气候因子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气候特点是暖冬凉夏,加上本州地形复杂,区域性小气候较为显著,稻瘟病发生面积大、程度重。品种抗性丧失,是稻瘟病发生的主导因子,适宜的气候条件是猪瘟病流行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适宜稻瘟病发生的气候指标;对镇远县1987~1997年稳猪瘟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穗稻瘟病发生程度预测方程。根据90年代我州猪瘟病发生情况和气候特征,对我州稻作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在这一项目的分析研究过程中,采取了“以加强病害测报为先导,选用耐抗品种为中心,实施健身控害栽培为基础,保穗防治为重点”的治理策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9.
东亚季风边缘带上的植被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期的工作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对气候与植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表现在区域上存在差异. 本文集中于东亚季风边缘带上植被变化与季风季节与年际变化的关系分析,分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季风边缘区等3个区域做比较分析,结果得出季风边缘区域的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0.
三江平原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0-2014年生长季MODIS NDVI数据和同期降水、平均气温的格点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SPEI指数、相关分析法,对三江平原NDVI时空变化特征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三江平原区生长季的NDVI以0.017/10a的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NDVI显著增加和极显著增加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3.43%和12.55%,NDVI变化趋势轻度改善的面积较大,占比为25.52%;三江平原地区生长季的多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总体上生长季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数值呈上升趋势,干旱化逐年减弱,中等干旱状况得到缓解,渐渐过渡到轻微湿润状态,对植被覆盖面积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也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江平原地区生长季NDVI与生长季气温、降水量及SPEI主要呈正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面积占72.64%,与SPEI呈正相关的面积占70.51%,与气温呈正相关的面积占56.73%。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最高,说明降水是三江平原植被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