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TerraSAR-X/TanDEM-X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双星系统(TerraSAR-X/TanDEM-X)下的bistatic数据模式为例研究了差分干涉获取高精度DEM产品的融合算法和技术流程.针对不同观测几何条件下(升降轨,不同入射角)观测数据的畸变和缺失,提出一种迭代的顾及垂直基线、阴影和叠影的数据融合新方法重建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对TanDEM-X融合的DEM在不同地物属性特征下(山区及高楼林立的城区)的精度进行定量分析.本文采用了两对覆盖珠海、澳门区域的升降轨TerraSAR-X/TanDEM-X干涉对进行融合处理,并通过收集的高精度Lidar数据进行精度比较分析.此外,本文还定量分析了TanDEM-X的DEM对常规DInSAR技术的改进,并与SRTM、ASTER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升降轨融合方法较单一轨道平台能够较好地改正或减弱由于几何畸变引起的高程信息缺失或错误,通过与Lidar数据的对比发现TanDEM-X的融合DEM在山区的精度较高,其残差的标准差为3.5 m,较单一轨道(升、降轨)分别降低8%和22%,能够通过迭代的方法获取高分辨率(可达2~5m)、高精度的地形信息;而针对城区密集建筑物的复杂地形来说,融合的DEM的精度稍低,残差的标准差为11.8m,但较单一轨道(升、降轨)来说有较大改进,其残差标准差分别降低了28%和22%;而在分布较为稀疏的居民区,融合的DEM能够较Lidar数据获取更好的建筑物高度及外形信息,此时的残差标准差可达5m.同时,TanDEM-X的融合DEM作为外部DEM能够较SRTM和ASTER来说更好地去除地形信息,尤其在山区及高程建筑密集分布的城区,从而利于后续的相位解缠和形变信息的精确获取和解译,为更高精度的时序InSAR形变监测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2.
曾灿  尹太举  宋亚开 《地球科学》2017,42(11):2095-2104
湖平面升降对三角洲沉积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前人对此做了相关研究,但对于其形成过程缺乏定量分析.利用水动力数值模拟的方法正演模拟了湖平面变化情况下浅水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并精确分析了其演化规律.根据现代河流三角洲的水动力特征,设计了水动力及泥沙条件,采用Delft3D模拟了湖平面上升和湖平面下降两种沉积过程.通过对浅水三角洲的模拟分析得到湖平面的升降对沉积体的形成与分布、河道的演化具有重要影响,结合平面和剖面分析发现沉积体的多期叠置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湖平面控制着沉积体的进退及其沉积特征,且利用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可较好地揭示湖平面变化下浅水三角洲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3.
尖山营特大桥桥墩每年均出现雨季抬升,旱季沉降的异常现象。本文针对桥墩异常升降问题,采用野外地质调绘、现场监测、钻探、物探以及室内试验等方法相结合,分析造成尖山营特大桥墩体异常升降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地质调绘和钻孔岩芯发育情况获取研究区地质构造分布,分析构造作用对异常升降的影响;基于天然音频大地电法勘探与对研究区地表水出露情况的勘察,研究承压水的赋存情况;将钻孔岩芯进行室内膨胀特性试验,研究了桥址区地基岩土体的吸水膨胀特性对桥墩升降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排除地质构造和承压水原因,引起桥墩异常升降的主要原因是膨胀岩土体与地下水物理化学反应带动上部结构抬升及沉降引起的。桥址区二叠系吴家坪组(P2w)地层岩土体的膨胀力试验预估值在3~59 MPa之间,上部总荷载1.38~13.5 MPa,膨胀力大于上部结构重力载荷;原状膨胀岩试样在1.05 MPa的轴压作用下吸水,存在0.35%的膨胀应变,结合已有研究可确定130 m厚的膨胀性地层可造成上部结构抬升45.5 mm。二叠系吴家坪组(P2w)地层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性能,与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相结合,是引发桥墩异常升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深水碳酸盐沉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水碳酸盐沉积包括深水重力流作用形成的异地沉积和非重力流沉积,在非重力流沉积中又有深水牵引流(等深流、内波、内潮汐等)沉积和静态原地碳酸盐沉积。深水碳酸盐沉积与重力流及等深流活动有关,也受控于表层水碳酸盐产率、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及深水对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深水碳酸盐沉积对海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响应明显,无论是重力流或非重力流沉积均有体现,通过深水碳酸盐沉积研究可以提取地质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信息,同时,某些深水碳酸盐沉积岩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沉积矿产。由此开展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张赤军 《地学前缘》2002,9(2):393-400
介绍了全球垂直基准 (GVD)在监测与全球变化有关的海平面变化、现今地壳运动中的作用 ,论及GVD与国际地球参考架 (ITRF)的关系 ,对如何建立全球垂直基准及其精度作了讨论。研究表明只要按文中的方法进行卫星激光测距 (SLR)、全球定位系统 (GPS)观测与重力测量 ,则可使全球垂直基准比现今世界各地高程之差约 2m要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8.
库水位变化下对水库滑坡稳定性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60,自引:7,他引:60  
本文在分析库水位与滑坡稳定性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某水库滑坡进行了考察,分析其初期蓄水过程中滑坡的位移动态和代表性测点位移的规律,确定最危险水位,进行稳定性计算中的参数反演,在此基础上,考虑地下水渗透的滞后性,进而预测了未来蓄水及潜在的库水位下降情况下滑坡稳定性与库水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依据最新资料对骊山地区太华群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并且从变形、变质等方面,应用板块构造、韧性剪切断裂等理论对骊山构造演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0.
从河南板内 35°构造带地质历史时期的跷板式升降 ,以及构造带南北两侧成煤环境、构造差异、煤变质分带等方面 ,论述了河南板内北纬 35°构造带的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