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303篇
海洋学   374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5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铅硐山铅锌矿床氧化带较发育,提出用氧化率来标定矿石的氧化作用特征。从矿区的气候、地形、构造、矿体产状、矿物组成和矿化主岩等对氧化富集作用的影响,总结了铅硐山矿床矿石氧化富集规律。并运用矿石氧化富集规律指导氧化矿开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12.
本文通过辽河盆地曙1 区稠油地化特征的非均质分析确认了原油混聚的存在,并认为这是第三纪以来来自相邻凹陷内沙四油气两期充注的结果。这一发现对本区的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13.
纳污海水中COD生化降解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5-11月期间,采取渤海湾海水,控制不同的试验水温和不同的有机物起始浓度,采用试验室模拟方法,测定COD生化降解曲线。依据COD降解动力学理论,得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COD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经过归纳综合,建立了纳污海水中COD的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方程式。试验结果显示,渤海湾天津近岸排海污水COD生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降解速率系数足值介于0.023-O.076d-1之间。k值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k值越大。  相似文献   
214.
季民  孙志伟 《海洋与湖沼》1999,30(6):731-736
1995年5 ̄11月期间,采取渤海湾海水,控制不同的试验水温和不同的有机物起始浓度,采用试验室模拟方法,测定COD生化降解曲线,依据CCD降解动力学理论,得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COD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经过归纳综合,建立了纳污海水中COD的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方程式,试验结果显示,渤海湾天津近岸排海污水COD生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降解速率系数k值介于0.023 ̄0.076d^-1之间  相似文献   
215.
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热解成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平顶山、郑州和南票3大矿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中高煤级烟煤和无烟煤的热解成烃潜力分析,探讨了构造煤热解产烃潜力与原生结构煤的不同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尤其是剪切应力对煤大分子聚合物的侧链及官能团,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促进了成烃的演化速率。   相似文献   
216.
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能快速响应甲烷渗漏活动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从而记录甲烷渗漏活动特征。对采自南海南部北康盆地的3个重力沉积柱状沉积物孔隙水样品(BH-H75、BH-H13Y和BH-H61)进行了甲烷浓度、溶解无机碳(DIC)和碳同位素(δ~(13)CDIC)、阴离子(SO_4~(2-)、 Cl~-)以及主微量元素(Ca~(2+)、 Mg~(2+)、 Sr~(2+)、 Ba~(2+))等地球化学分析。(△DIC+△Ca~(2+)+△Mg~(2+))/△SO_4~(2-)比率图解与δ~(13)CDIC深度剖面特征揭示了有机质硫酸盐还原反应(OSR)和硫酸盐驱动-甲烷厌氧氧化反应(SD-AOM)在不同沉积柱中所占比例的不同,其中BH-H13Y沉积柱中OSR和SD-AOM共同存在;BHH75沉积柱中OSR占主导;在BH-H61沉积柱中SD-AOM占主导,且其底部可能存在微生物产甲烷作用。硫酸盐浓度线性拟合关系指示BH-H13Y的硫酸盐-甲烷过渡带(SMTZ)的深度约为700 cmbsf。结合SO_4~(2-)浓度、DIC浓度最大值和δ~(13)CDIC最小值推测BH-H61的SMTZ深度约为480 cmbsf。BH-H61和BH-H13Y沉积柱中,较浅的SMTZ深度、上升的DIC浓度以及强烈负偏的δ~(13)CDIC值指示研究区存在甲烷渗漏活动。此外,在BH-H61和BH-H13Y站位,硫酸盐浓度随深度降低的变化梯度在沉积柱下部较上部陡,指示向上迁移的甲烷通量在时间上逐渐增强。孔隙水中Ca~(2+)、Mg~(2+)、Sr~(2+)浓度以及Mg/Ca、Sr/Ca比值变化特征指示研究区沉积物中可能有自生高镁方解石矿物生成;而BH-H61站位SMTZ界面以下,孔隙水中Ba~(2+)浓度升高,指示了硫酸钡的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217.
太湖梅梁湾水土界面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运用无扰动芯样实验室内流动培养、稳定同位素示踪、同位紊气态产物测定及同位素配对技术,对太湖梅梁湾北部到南部的4个梯度样点的水土界面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梅梁湾内及湾外开敞湖区4个样点的水土界面反硝化脱氮速率为(46.36±13.26)-(16.34±22,74)μmol/(m~2·h),厌氧氨氧化脱氮速率为(7.50±2.21)-(2.05±2.90)~mol/(m~2.b).梅梁湾北部河口区水土界面总脱氮能力明显高于梅梁湾南部及开敞湖区.通过对脱氮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北部脱氮过程主要以上覆水硝酸盐为底物的非耦合反硝化过程(D_w)为优势过程,而梅梁湾外开敞湖区则以沉积物硝化过程耦合控制的反硝化(D_n)为主.影响D_n、D_w在反硝化中比重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物溶氧侵蚀深度和上覆水NO_3~-.浓度的差异;梅梁湾厌氧氨氧化脱氮比例占总脱氮比例为12%-14%,湾外开敞湖区则占11%,影响其比例差异的主要因子是反硝化强度的大小及其反硝化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18.
王娟  范迪 《海洋科学》2004,28(3):9-11
研究了海水浓度对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淡水中添加海水超过35%时,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废水的化学耗氧量(COD)的效果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添加海水10%~25%时,COD的去除效果好,25%时COD最高总去除率可达87.8%.处理效果几乎与纯淡水的对照组(COD总去除率88.6%)等同。  相似文献   
219.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与之相比,盆地北部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则明显薄弱。本文在松辽盆地北部蚀源区岩石含铀性、盆地构造演化、古气候、地层演化、沉积相展布、砂体发育情况及后生改造等铀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潜力,探讨了其找矿方向。综合分析得出:松辽盆地北部整体铀源丰富,成矿条件较好;白垩纪以来,盆地存在4期明显构造反转,形成上白垩统姚家组和四方台组2个主要铀矿找矿目的层;在盆地内部,姚家组和四方台组发育良好的沉积相及砂体条件,局部地区氧化作用明显,氧化带和铀矿化也较为发育,是找矿的重要线索;松辽盆地北部整体铀成矿条件良好,东段应以姚家组为重点找矿层位,西段则应以四方台组为重点找矿层位,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220.
孙嘉  段先哲  李玉彬 《矿床地质》2021,40(5):1085-1099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育世界典型的斑岩铜矿系统,文章选取区内多个代表性矿床开展硫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前人数据,为探讨该成矿系统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证据.研究表明,波龙、拿若、拿厅、拿顿和铁格隆南矿床δ34S平均值相似(接近于0),指示含矿岩浆提供了各矿床所需的硫元素.此外,区内典型矿床流体演化过程可分为2类:①流体演化主要受控于温度变化,表现为δ34S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如拿顿矿床);②流体演化受温度和氧化还原状态共同影响,表现为δ34S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如:波龙和拿若矿床),或是随温度降低,δ34S波动变化范围较大(如拿厅和铁格隆南矿床).结合岩相学证据,文章推测热液体系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是由水岩反应所导致,最后,文章提出多龙矿集区内矿化阶段硫化物通常具有较低的δ34S,指示成矿流体为高氧化性流体,并且该特征在类似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中也可发挥积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