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泥质沉积物中甲烷渗漏对氧气和溶解硫化物空间分布的影响StefanZimmermann等控制沉积物—水界面以及沉积物中氧气和其他一些溶解物的通量和分布可有几种途径。包括沿浓度梯度的分子扩散作用(Rasmussan和JΦrgensen,1992),生物扰...  相似文献   
12.
13.
重点论述氧气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在气田上方和周边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氧气异常在气田上有两种异常特征,即环带晕和环中顶部晕。而环带晕一般情况下多出现在单产层气田,环中顶部晕多出现在多产层气田。以麻种场气田、自16井等气田的氧气异常特征,全面介绍氧气在不同类型气田上的指示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资料集锦     
正古生代大气含氧量得重估《自然·科学报告》杂志报道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课题组的一项最新发现,早在4.23亿年前的志留纪,地球上就出现了身长1.2米的"海洋霸主级"大鱼。这种新生物比那个时期已知的其他脊椎动物都要大许多。在这项研究之前,人们认为找不到早于3.8亿年的大鱼化石,因为那时候大气的氧气浓度太低,限制了生物体型发展,但新发现驳斥了这种假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氧气底吹熔炼技术首席专家李东波荣获"首届全国低碳经济突出贡献人物"称号,并于2011年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同时获得该称号的还有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海尔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等30名代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也应引起关注。以黑龙江省1900和2009年自然植被分布为基础,运用C-FIX模型及ArcGIS空间分析,依据碳氧平衡方法,比较1900年和2009年黑龙江省区域氧气生产量。结果表明:①黑龙江省百年来自然植被生产的氧气量呈减少趋势,减少37.8%。②百年来黑龙江省自然植被氧气生产量空间分布西南部及三江平原西部降低明显。③百年来黑龙江省各行政区及县域氧气生产量均为减少趋势,平均减少50%。减少最多的是哈尔滨市,以西部及西南部最显著。④人类活动导致自然植被面积减少是导致氧气生产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两种气体,氮气和氧气,以压倒优势的状态主导着地球的大气圈。氮气是原生的,而且其存在和丰度不是生物过程所驱动的;相反,氧气是生物通过水的氧化作用而连续产生的,这个氧化作用得到了太阳光的能量驱动。氧气,一种对动物生命进化最为关键的气体,是如何变成大气圈中丰度第2的气体?问题并非以前所设想的那么简单;为了了解大气圈氧化的时间进程,我们不但要知道氧气是什么时候而且是如何第1次出现的,而且还要知道氧气是如何在大气圈中保持一个高浓度的。可以肯定的2个事实是:地球最早期的大气圈是缺乏氧气的,而今天的大气圈则为21%的氧气所组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多数古代大气圈氧气水平的地质标志,只是意味着存在与缺乏,而且发生在以下2个时间点的大多数事件是高度不肯定的;但是,一系列地质证据已经表明,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的时间进程发生在2个时间点上:(1)一个从缺氧的到含氧的大气圈的转变,大致发生在2.0~2.5,Ga期间,这个转变就是著名的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2)发生在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的大约540~850,Ma的第2次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Ⅱ),被进一步命名为新元古代氧化作用事件(NOE)。GOE与NOE,就得出了地球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三段式的盛行图像。随着研究的深入,得到了以下重要认识:如果说大气圈氧气含量的总体增加,从太古宙微不足道的水平增加到今天21%,是由于氧气生产作用增强的结果而代表了一个复杂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的话,那么,这个过程则发生在随着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相对于火山活动而变得更加重要的状况下,更进一步讲,叠加在这个总体趋势下的则是一系列的阶梯式的氧气含量水平上升,这与超大陆聚合作用之后异常高的沉积作用周期是相联系的,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是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紧密相关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的作用结果。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一系列的阶梯式的上升,被总结为7个事件而与超大陆汇聚事件得到了良好的对比,从而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图像;也就是说,在超大陆汇聚作用之后,得到增强的沉积作用促进了大部分有机碳和黄铁矿的埋藏,因而阻碍了它们与自由氧的反应,结果就是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的实质性上升。新颖的观点和重要的认识,为深入理解地球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这一个重要的地球生物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和研究线索;追索这些研究进展,将有助于揭开地球大气圈演变历史的神秘面纱并寻找出更多的科学研究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美国宇航局提供的MODIS产品中的GPP,通过ERDAS软件投影转换、影像裁切等功能,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区域GPP,NPP,NEP,并与GIS结合,实现各级氧气生产量的空间表达和总量计算。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研究2008年哈尔滨市区域氧气生产量。提出的估算氧气方法在此类研究中尚属首次,为区域氧气生产量的估算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为评价人类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氧气交换速率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建军  沈吉  张路  刘恩峰 《湖泊科学》2009,21(4):474-482
水流启动-停止法可有效获取体积式氧气交换速率(O2(f)).且该速率与沉积物柱样培养法获得的总氧气交换速率(TOE)之间具显著相关性;与由一维溶解氧剖面计算获得的氧气在扩散界面层中的扩散速率和氧气在沉积物中的扩散速率相比,O2(t)与TOE不仅能代表氧气扩散速率,而且还包括沉积物中生物呼吸以及生物扰动引起的界面氧气交换速率信息.此外,通过比较太湖及南四湖多位点不同沉积物性质条件下界面氧气交换速率,结果表明界面氧气交换速率在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性,除与生物因素有关外,还与沉积物有机物质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氧从哪里来?     
氧无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没有氧,这个千姿百态的星球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景象。那么氧到底是何时与地球"相爱"的呢?早期的海洋中,存在大量的氧,但大气中却不存在氧气。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地球早期的生命除了绿藻以外就所剩无几了,那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