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9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460篇
海洋学   65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首次报道了1997年10月-1998年7月南流江下游氮的含量变化及其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南流江下游水域的无机氮含量较高,具有丰水期高、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低的分布特征,与出海口北海湾的季节变化相一致。三氮之间的迁移与转化,从上游至下游变幅不大。丰水期NO3-N占溶解无机氮(DIN)的89.15%,流域面积氮的流失为主要影响因素;平水期NO3-N占DIN的69.30%,是以化学氧化作用为主,并辅以生物和物理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枯水期则以NH3-N占DIN比例较高(81.25%),是以微生物的氧化作用为主的生物和化学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2.
海水营养盐现场监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海水营养盐现场监测技术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海洋技术研究所对这一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开发研制了营养盐现场自动分析仪,本文从该仪器的性能指标、工作原理、分析工艺流程、组成及工作方式做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893.
厦门海域水体富营养程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林辉  张元标  陈金民 《台湾海峡》2002,21(2):154-161
根据2000年11月和2001年2、5、8月对厦门海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得数据,以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P)和叶绿素a(Chl-a)作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以模糊数学作为评价手段。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标权重矩阵及其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厦门海域近期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外港,东侧水道,九龙江口和浔江为中营养海区,YuanDang湖和马銮湾为富营养海区;厦门西港海域与马銮湾相邻的属于富营养海区,与厦门外港和九龙江口相邻的为中营养海区。  相似文献   
894.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自然状态(对照)、外源铵态氮(NH_4Cl)和硝态氮(KNO_3)的3种浓度输入(1 g/m^2、2 g/m^2和4 g/m^2氮)和互花米草入侵下,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结果表明,与自然状态下相比,总体上,氨态氮输入促进了短叶茳芏潮滩土壤甲烷氧化,且随着氮输入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逐渐增大;而硝态氮输入却抑制了短叶茳芏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输入的硝态氮浓度越高,甲烷氧化速率越小;氮输入对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无显著影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高于短叶茳芏潮滩,互花米草入侵使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增加了22.66%。低、高浓度氮输入与互花米草入侵共同作用促进了潮滩土壤甲烷氧化,而中浓度氮输入与互花米草入侵共同作用却抑制了潮滩土壤甲烷氧化。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与输入氮的类型、浓度、培养时间和土壤类型等有关。  相似文献   
895.
中型浅水湖泊人工施化肥技术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1986—1988年3年来对珊珀湖人工施化肥的效果和对水体N、P运动的动力学观察写成,论述中型、浅水、有机质丰富的老年湖泊的浮游生物繁殖高峰期(6、7、8、9月)进行人工定点、定时、定量、分批施化肥,是改善湖泊水质,使水体从严重缺磷(N∶P=223.8∶1)改变为缺磷(N∶P=6.6∶1)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加N、P含量、改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加快浮游生物的繁衍,从而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滤食性鱼类的负载力,进而提高湖泊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96.
无机氮和磷对海带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N)是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有机物的成份。磷(P)是核酸等重要有机物的成份。它们在细胞代谢中发生重要的作用。海带或其他生物在代谢过程中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氮和磷的供应,才能正常地生长和发育。Drew(1910)的实验指出,在天然海水中加入一些无机盐的氮和磷可以促进糖海带配子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897.
厦门马銮湾水域无机氮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晓萍 《台湾海峡》2001,20(3):319-322
根据1998年5,9,11,12月对马銮湾的调查结果,讨论了湾内水体无机氮的化学特征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銮湾无机氮含量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在水温较低的季节,NO3-,N为溶解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在水温较高的季节,NH4-N则为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马銮湾DIN的季节变化与叶绿素的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作者认为改变现在养殖模式,将大大降低马銮湾的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898.
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机制探讨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2000年4月大亚湾海域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分布、转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仍属贫氮海区,氮,磷比约为12:1,生产力水平依然受氮控制;大亚湾海域氮以溶解态的形式居多,占总氮的74.8%,颗粒态占25.2%,而溶解态中又以有机氮居多,占总氮的62.1%,孵化实验表明:(1)充氧条件下氨氮向硝氮转化,缺氧条件下硝氮向氨氮转化;(2)水体中溶解有机氮在有氧条件下可以降解转化为无机氮,这意味着占绝对优势的溶解有机氮降解转化为无机氮可能是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99.
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无机氮的分布与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笔者在九龙江口及厦门西海域调查结果表明九龙江口与厦门西海域无机氮含量较高,分别为28.25和18.76μmol/L,NO_3-N是该海域氮的主要存在状态,NH_4-N也是较重要的形态。九龙江溶解无机氮入海通量估算为6千吨/年。氮的循环、转化对于维持厦门西海域生产力水平有重要的作用。NO_3-N、NO_2-N、NH_4-N分布的季节变化主要是受生物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0.
铁对肋骨条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中肋骨条藻为对象,研究了铁以及铁与氮的交互作用对藻类以素化程度及氮同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8--5×10^-6mol/dm^3浓度范围内,随Fe的增加,该藻对氮的吸收量增加,同化能力增大,细胞色素化程度降低,胞内氨基酸(AA)和蛋白质(Pr)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加快,细胞生长率在Fe浓度为5×10^-6mol/dm^3时还达最大,叶绿素a和褐色素以及胞内AAT和Pr与铁浓度的对数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