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4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229篇
大气科学   113篇
地球物理   880篇
地质学   951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194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利用深井高温承压自流井、温泉区自流井水位动态预报地震的方法,已经被国内外地震学家所重视。经过地震专家认真调研堪选,这些井孔位于地质构造环境的灵敏部位,能够捕捉到地震异常信息。经过近期台站调查发现,最佳观测装置系统无疑是深井高温承压自流井、温泉区自流井记录地下信息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52.
A case study of using external DEM in InSAR DEM gener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 has been used as an innovative technique for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and topographic map generation. In this paper, external DEMs are used for InSAR DEM generation to reduce the errors in data processing. The DEMs generated from repeat-pass InSAR are compared. For steep slopes and severe changes in topography, phase unwrapping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by subtracting the phase calculated from an external DEM. It is affirmative that the absolute height accuracy of the InSAR DEM is improved by using external DEM. The data processing was undertaken without the use of ground control points and other manual operation.  相似文献   
953.
在对岳城水库的常规防洪调度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水库进行防洪预报调度的可行性,利用模糊集分析法计算了水库汛期经验隶属度值,对汛限水位进行了动态分析计算,拟定了基于防洪预报调度的洪水调度优化方案,利用防洪预报和常规水位双重约束条件,规避了由于防洪预报误差带来的风险.经过计算与分析,岳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优化方案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洪标准,而且随汛限水位的提高,有效增加了兴利库容.  相似文献   
954.
在我国有一种被称为涨落差法的水位预报方法已应用了约50年,此方法来源于水文预报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被视为一种经验方法.本文对涨落差原理进行了再分析,从河道洪水扩散波方程入手,证明河道上、下游断面水位涨落差法的计算公式的本质为河道洪水扩散波的数值解.本文还对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5.
柴达木盆地生态植被的地下水阈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植被的地下水阈值是指植被依赖地下水生长的最大水位埋深和溶解性总固体含量(TDS)。控制地下水开采生态风险的基础是弄清生态植被与地下水的依存关系并给出地下水阈值。文章利用遥感数据集MOD13Q1和水文地质调查获得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主要平原区生态植被与潜水的水位埋深、TDS的关系。结果表明:天然植被依赖地下水的阈值是水位埋深为5.3 m、TDS为7.5 g/L;埋深>5.3 m地带的天然植被基本与地下水无关;埋深<1.1 m是水生植被、湿生植被与湿生耐盐碱植被适宜生长的水位埋深区间;埋深1.4~3.5 m是耐盐植被及中生植被与旱生植被适合生长的水位埋深区间;TDS≤1.5 g/L适宜植被生长,1.5 g/L<TDS≤5 g/L较适宜植被生长,5 g/L<TDS≤7.5 g/L基本不适宜植被生长,TDS>7.5 g/L不适宜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956.
针对静宁县庙堡水源地水位严重下降的现状,从气候、含水层破坏、地下水开采等方面分析了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遏制地下水持续下降、加强地下水监测、缓解供水压力的对策与措施,为甘渭子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合理配置、可持续性开发利用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57.
日照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袁杰  秦鹏 《地质学报》2019,93(S1):100-110
文章首先介绍了日照市监测站的发展,然后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将日照市地下水类型分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4个含水岩组,并根据日照市多年地下水监测数据,选取了有代表性的4个监测点分析了日照市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进而总结出水位的演化规律:日照市地下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和开采量的影响较大,多年呈波浪起伏状态;选取了7个监测点分析了日照市地下水水质动态特征,总结出水质的演化规律:氯含量逐年升高和水平分带性,人类活动是本区地下水水质变化的直接因素,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8.
针对影像位姿耦合不易直接求解的问题,建立了一种高精度分层位姿参数估计的方法。首先,通过选择3点构成面积最大的像点对应的物点作为基点,经投影方程的改化形式方程,得到估计深度及平移信息;然后利用旋转矩阵保范性获得相机外参线元素尺度参数;最后,将问题转化为由向量估计旋转关系问题,利用Procrustes理论得到外参角元素的最佳估值。该方法可有效解决该深度与耦合位姿参数难以处理的问题。试验证明,此方法确定的位姿参数估计模型形式简洁,容易收敛,参数估计精度较直接对投影矩阵分解方法质量要高。  相似文献   
959.
大亚湾花岗岩某钻孔雨季水位持续走高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弱含水层或找水贫困区的花岗岩体,其地下水位变化受裂隙连通性和大气降水影响,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然而在雨季钻孔水位一周内出现近40 m暴涨,且基本维持在高水位持续约3个月后,又跌落回正常水位波动,似乎不常见。以大亚湾中微子试验隧道工程地质勘察钻孔ZK3为例,连续开展两年水位动态观测,监测到上述水位剧烈涨落现象。结合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降雨量日变化,分析了产生这一奇特现象的原因。很多浅表缓倾节理和构造成因陡倾节理组合成多个不同方向和长度的结构面网络,是水不规则运移和局部储存的控制性结构,雨季开始和结束时不同深度裂隙连通导水差别很大应是水位突变的重要原因。即雨季地表径流很大部分是由于下部裂隙被水充满和饱和,地表产流率高,而旱季深部水腾空或不饱和,浅表水才容易向深部渗透回落。初步提出的水和可能的密闭气体联合作用导致雨季水位高涨突变,或许是需要关注的花岗岩裂隙水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60.
库水位升降作用下不同滑面形态老滑坡响应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了三峡库区自2003年6月蓄水至2015年6月发生过显著变形或失稳的463处涉水老滑坡相关资料。以典型老滑坡为例分析了其不同形成模式及滑面形态,提出三峡库区老滑坡存在4类典型滑面形态,分别为弧形、靠椅形、折线形和直线形。通过统计分析不同滑面形态老滑坡对库水位升降的变形响应时间规律及涉水程度规律,可得以下结论:(1)弧形与直线形滑面滑坡以中部与前部涉水时产生变形为主,这两类滑坡受动水压力效应影响较大,主要在库水位下降阶段发生变形,尤其是首次蓄水至历史最高水位后的下降期;(2)由于对库水位下降的响应滞后性,部分直线形滑面滑坡在库水位下降后低水位运行期发生变形;(3)靠椅形滑面滑坡主要为前部涉水时产生变形,折线形滑面滑坡中后部涉水比例较其他3类滑坡高,这两类滑坡受库水浮托减重效应影响较大,变形集中在首次135m和175m蓄水的水位上升阶段。研究成果对三峡库区涉水老滑坡防治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