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通过比较系统的介绍饮用水的各种深度处理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对饮用水处理技术的选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2.
高分子铝盐絮凝剂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子铝盐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为提高高分子铝盐絮凝性能,研究者做了大量工作,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絮凝剂,如聚合硫酸氯化铝、聚合磷酸氯化铝、聚合铁铝、聚合硅酸铝等。就无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联用作了阐述,提出了高分子铝盐絮凝剂在今后水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3.
郭清海 《地质学报》2022,96(5):1767-1773
地热能是亟待加强开发利用的可再生新能源,但地热研究者与从业者需正视与地热系统相关的各类环境问题。本文聚焦地热系统来源有害组分,从其形成机制入手,总结了其类型、存在形态和环境效应,认为地热水回灌或无干扰井下换热均不可能彻底解除地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人类健康威胁,且地热水天然排泄所导致的周边环境内水质劣化同样不容忽视。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处理是地热成因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综述了在此领域今后应着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4.
以大庆某采出液处理站含聚污水为研究对象,应用UV/H2O2/O3组合对二次除油、过滤后的污水进行了处理实验,实验分析了H2O2、O3投加量、紫外灯强度、初始pH值以及处理时间对HPAM去除率影响,确定了合理的组合参数量;结合初始污水中含油量变化对聚合物和污油去除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确定了初始污水含油量范围。并对处理前后污水对岩心渗透率伤害程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短用高级氧化处理技术处理最的含聚污水水质可以满足污水回注油层要求,在现场比较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85.
测试了由紫外线杀菌器、臭氧发生器、蛋白质分离器和生物过滤器4部分构成7种不同组合的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效果,探讨了各部分在水处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开启整套系统对砂滤水三次处理时,系统对NH4+-N、NO2--N、普通细菌、弧菌去除作用明显,去除率分别为41.92%、53.58%、94.59%和100%,且能明显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对pH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6.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从事液体分离膜及其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工程咨询设计、产品生产与系统集成,是中国海水淡化事业的开拓者。该中心是我国在海水淡化工业纯水、中水回用、电子超纯水、食品饮用水、医药用水及废水回用、  相似文献   
87.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安全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消毒是水处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着重介绍了饮用水常用的几种消毒方法:氯气消毒法、臭氧消毒法、二氧化氯消毒法、氯胺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法;阐述了各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机理,工作环境的要求;分析了各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和消毒成本;探讨了消毒后水中存留的副产物以及这些副产物对人体的影响。同时提出一些饮用水未来的消毒方法:高锰酸钾消毒、Ti O2光催化消毒、膜消毒、电化学氧化消毒、生物活性炭消毒以及一些联合消毒方法,如高锰酸钾与氯联合消毒、紫外线与氯联合消毒等。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某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施工过程、现场记录、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探究了该深基坑工程的变形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指出了基坑设计和施工过程的不足,以期为类似基坑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9.
为了去除矿井水中多种污染物,建立了"采空区+常规处理+深度处理"的井上下联合处理工艺组合。结果表明:受煤矿顶板含水层水岩作用,矿井水中Cl-、SO42-和Fe离子出现了超标现象,有的甚至达到Ⅴ类地下水标准;溶解性有机质含量较低,以大分子和芳香族化合物为主。采空区主要利用其顶板岩石破碎充填物吸附过滤矿井水中悬浮物,对Fe离子和有机质也有一定的处理效果,Fe离子去除率约20%,T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45%和65.40%。常规处理工艺对F-的去除率为11.90%~35.21%,铁锰离子则完全被去除;由于前端好氧沉淀池,硝酸盐和有机质含量略有升高,其中增加的有机质主要为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深度处理工艺对常规离子、硝酸盐、氟离子、有机质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均在95%以上。总体上,在采空区和常规处理工艺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污染物的基础上,再利用深度处理工艺完成绝大部分污染物的去除,是一套比较有效的矿井水处理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90.
矿井水深井回灌是矿井水“转移存储”处理的主要形式,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煤矿区地质和矿井水特征,从回灌目的层地下水与矿井水的匹配性、上下岩层的隔水性、回灌层的渗透性以及封闭性角度提出了矿井水回灌目的层选取依据。并以地下水达西定律和Dupuit理论为基础,建立极坐标系完整注水井稳定流数学模型,得出在稳定注水条件下,回灌量与注水层渗透系数、厚度、回灌压力、水位埋深以及回灌井直径正相关,与影响半径负相关,与回灌层埋深无关。提出了矿井水深层回灌水动力和溶质运移耦合仿真模型构建方法,并以矿井水回灌试验案例为分析对象,模拟得出矿井水回灌过程中含水层水压形成以注水井为中心的“高位水丘”,且注水压力越大,回灌量增加较为明显,模型分析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溶质运移范围形成以注水井为中心的“圆柱状”弥散形态,特征离子浓度沿回灌井两侧变化剧烈,回灌层特征离子浓度被迅速稀释,随着时间的延伸,弥散稀释范围增加相对较小,说明矿井水回灌对深部高浓度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影响程度不大,研究成果可为西部煤矿区矿井水高效回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