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3篇
  免费   1633篇
  国内免费   2097篇
测绘学   1262篇
大气科学   3492篇
地球物理   1045篇
地质学   1821篇
海洋学   1157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421篇
自然地理   96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510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21.
一次秋季暴雨过程的物理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  杨静 《贵州气象》2005,29(Z1):7-9
从环流背景和天气形势特点入手,对2004年9月5~6日出现在贵州省西北部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实况场涡度、散度、水汽通量散度、动能的分析,阐述了暴雨落区与这些物理量的对应关系,为秋季暴雨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2.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和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文中利用改进的K B模式和牛顿扩散方法及 196 1年以来的长江三角洲 (2 8~ 33°N ,118~ 12 3°E)地区的 4 8个测站的常规气象资料 ,估计了该地区近 4 0a来的蒸散量和感热通量。结合该地区的气温、太阳辐射等气候资料和 196 0年以来该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变化等有关信息对该地区的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时 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地区自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平均蒸散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与 1980年相比 ,1998年区域年平均蒸散量减小了 2 4mm。区域平均感热通量与蒸散量相比在此期间变化并不明显。通过对该地区的云量、太阳辐射及土地利用变化资料分析认为 ,造成该地区平均蒸散量减少趋势的的原因之一是用于蒸发的能量即太阳辐射的减少 ,而造成太阳辐射减少的可能原因为云量及大气透明度的变化所至 ;原因之二是该地区地表覆盖条件的改变。近 2 0a来 ,该地区的水田、旱地及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率分别减少 1.35 3% ,4 .4 4 2 %和2 .5 97% ,而城镇建设、工矿及其它建设用地面积则增加 3.345 %。耕地及水面的减小和城镇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从整体上使区域平均蒸发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3.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北半球环流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刘新  李伟平  吴国雄 《气象学报》2002,60(3):266-277
利用 195 8~ 1997年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中加热率和环流资料 ,采用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诊断和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的非绝热加热与北半球环流系统的年际变化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 :夏季青藏高原的加热强 (弱 )的年份 ,高原及邻近地区的上升运动、下层辐合及上层辐散均增强 (减弱 ) ,使高原加热对周边地区低层暖湿空气的抽吸效应和对高层大气向周边地区的排放作用加强 (减弱 )。从而影响着高原和周边地区的环流以及亚洲季风区大尺度环流系统。而且高原的加热强迫能够激发产生一支沿亚欧大陆东部海岸向东北方向传播的Rossby波列 ,其频散效应可影响到更远的东太平洋以至北美地区的大气环流  相似文献   
124.
青藏高原近地层通量特征的合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 ,设置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拉萨、日喀则、那曲和林芝 4地 1993年 7月~ 1999年 3月近 7a的自动气象站 (AWS)近地层梯度观测资料 ,确定出分季节的高原地表粗糙度和逐日的地面总体输送系数 ,以此为基础用总体输送公式对地面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进行了计算 ,并用合成方法分析了 1993~1999年高原近地层通量夏季、冬季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5.
吴泽新 《山东气象》2002,22(3):36-37
简要阐述气象卫星监测作物苗情的原理 ,以德州市冬小麦产量预报为例 ,介绍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在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6.
延安春季第一场透雨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1998年共19a资料,对延安市春季出现第一场透雨的气候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在对延安市出现透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以及有利的天气环流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透雨产生的前期环流特征及影响系统,并对春季第一场透雨作了预报分析。  相似文献   
127.
对新疆1996年5月28-30日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给出了暴雨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8.
对塔城盆地1998-1999年15个大降水个例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了T106产品700hPa垂直速度和水汽通量与塔城盆地大降水量级呈正相关,并给出了定量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29.
许丽人  赵鸣  汤剑平 《高原气象》2002,21(2):145-153
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4中,用level3及E-ε-l两种湍流闭合方法对原总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使得中尺度模式中可以直接输出有关湍流量,并对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进而对不同下势需如沙漠,植被上的有关湍流量和边界层特征量进行分析。研究中尺度系统中边界层结构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地表通量,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能(q^2),温度脉动方差(θ^2)及风温廓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案能更好地反映边界层特征。  相似文献   
130.
西北区东部一次暴雨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9,自引:23,他引:19  
运用双向嵌套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1998年7月上旬西北区东部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这次暴雨过程,对这次暴雨过程相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也作出了较成功的模拟;大尺度及积云对流尺度的凝结潜热在降水过程中是一个主要因子,潜热释放将加热中高层大气,促使高层大气辐散,低层辐合,垂直运动加强,导致较大的降水;初始时刻不同地区低层大气水汽含量的多寡直接对本次暴雨产生影响,并为这次暴雨提供了水汽源;地面水汽和感热的垂直输送为暴雨的发生发展补充了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