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0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顾效源  王伟  何磊 《海岸工程》2021,40(3):226-231
浅地层结构通常是跨海通道工程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在渤海海峡地区,查明蓬莱至旅顺一线海域海底浅地层结构是开展该区域海底隧道施工的先决条件。以往的海底浅地层结构调查多关注南段蓬莱角至砣矶岛,少有涉及到北段老铁山水道。本文以老铁山水道海底地层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单道地震及钻探工作,获取了目标海域海底浅地层结构,对该海域海底基岩面埋深特征开展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老铁山水道南部以浅埋基岩为主,埋深多在30 m以浅;中部发育巨厚的粉砂黏土层,第四纪沉积层最厚186.30 m以上;北部大范围区域发育坚硬的厚砾土或铁板砂。本文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渤海海峡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32.
冀东潜山侏罗系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民  刘蕴华 《地球学报》2002,23(5):443-446
冀东潜山侏罗系主要分布于柏各庄凸起和西南庄凸起南部,其沉积体系主要为湿扇型冲积扇,也有湖泊滨岩沉积,其物源方向主要来自柏各庄凸起东部地区。侏罗系3个矿层组中I砂层组扇中辫状水道发育,但物性差;Ⅲ砂层组扇前缘辫状水道物性较好,但砂体厚度较薄;而Ⅱ砂层组扇中与扇前缘辫状水道都比较发育,且物性较好,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233.
江苏海岸侵蚀过程及其趋势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江苏省侵蚀海岸的总长度为 30 1 7km ,分为 4段 :废黄河三角洲海岸、港海岸、吕四海岸以及海州湾的沙质海岸。各段海岸侵蚀原因不同。废黄河三角洲海岸是因黄河改道失去泥沙来源 ;吕四与港海岸则因辐射沙洲调整过程中滨岸水道的向岸移动造成的 ;而北部沙岸则是因人类活动 (上游建设水库及开挖海滩沙 )的干扰。江苏海岸是一个沉积物准封闭系统 ,全球性海平面上升将加剧这一侵蚀过程 ,预计未来侵蚀海岸的长度将增加 ,辐射沙洲区的外围沙洲将因侵蚀而向中心区退缩。一些目前是隐型侵蚀的岸段将向显性侵蚀的阶段发展。由于连云港到长江口北支的岸段是软性海岸 ,缺乏硬质节点 ,在没有建造大型人工设施的前提下 ,估计江苏海岸动态及制定开发规划时必须考虑平直化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34.
江苏辐射沙洲水道垂线平均余流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辐射沙洲邻近主水道和中心沙洲滩面水道33个站次的准同步实测潮流资料, 计算了各站位垂线平均欧拉余流、斯托克斯余流、拉格朗日余流, 并分别进行了逐站位的分析和比较.各站位斯托克斯余流相对较小, 在水道口门处斯托克斯余流较大, 余流流向大都沿涨潮流向, 豆腐渣腰门水道及其以东站位的斯托克斯余流则大致沿落潮流向.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大小和流向基本一致.研究海域存在着半封闭的顺时针方向的海水净输移.西洋水道和条鱼港水道是辐射沙洲中心腹地的净进水通道, 而豆腐渣腰门水道、陈家坞槽水道、外王家槽水道、苦水洋海域水道则是净出水通道.  相似文献   
235.
浅地层剖面的初步研究表明,金塘水道南部更新世古侵蚀顶面的深度在海面下约25~70m。研究区东、西部之间的差异较大。在西部该顶面向海倾斜,发育近岸浅冲沟、斜坡和陡坎;东部发育大冲沟,侵蚀面起伏大。现代海底一般受到顶面形态的影响,研究区中部海底的显著变浅,正是该面上凸所致。  相似文献   
236.
1IntroductionAlotofworkonthestudyofthecircula-tionintheHuanghai(Yellow)Sea(HS)andEastChinaSea(ECS)hasbeenmadeandreviewedbyscientists,suchasSu(1998),Suetal.(1994),Guan(1985),YuanandSu(1983,2000),Yuanetal.(1997,1988,1994,2001),Tangetal.(2000)andsoon.Inthispapertheseworks willnotbereviewedagainduetolimitationofpages.Thejointinvestigationontheair-seainteractionprocessofcycloneoutbreakoverthesouthernHuanghaiSeaandEastChinaSeawascarriedoutinthecooperativestudybytheChinese(in-clusiveofTaiwa…  相似文献   
237.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back-silting strength in the north passage channel of Changjiang Estuary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method, with the aim to determine the imposed processes and time-scales. Data on back-silting quantity in every dredging unit of the channel have been collected since March 2000, predominantly once 15 d. The EOF analysis of the back-silting strength reveals two significant modes, which totally explain 58.33% of the overall varian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es and time-scales. The first EOF mode shows a clear annual cycle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riverine water and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the upstream. The second EOF mode reveals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back-silting strength and project activities. Because the processes are greatly interrelated in this study case, the other EOF modes accounting for 41.67% of the total variance do not show clear processes and time-scales.  相似文献   
238.
珊瑚礁海岸海滩和礁坪是海岸作用是活跃的部分,也是近几十年来与海岸发育,海岸侵蚀联系最密切的部分,这一部分高潮时被淹没,低潮时完全出露或大部分出露,使得在此进行地质填图成为可能,这样的地质图可以提供许多信息,如沉积物粒度分布规律,沉积物来源和搬运方向,海滩岩所指示的古海岸线位置,人类活动特别是海岸工程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以及海岸线的变化过程和趋势,在礁坪上开挖的人工水道内测流,能够了解水流的性质以及是否有足够的速度搬运沉积物,从而了解人工水道对海岸的影响和预测海岸的状态,这些方法也可以用于大陆泥质和砂质第岸侵蚀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9.
储层物性既受沉积相平面分区性的控制,又受成岩作用的垂向分带性的控制。因此,根据不同地质背景与微相类型,建立具体的成岩作用模式,对储层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在分析歧南地区沉积相平面展布和垂向层序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沙河街组的42块样品进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级发光、X 衍射、古地温分析,总结了重力流主水道砂体和重力流水道侧翼、水道末梢砂体的成岩作用特征以及孔隙演化模式,指出在进行重力流水道砂体进行勘探部署时,应选择主水道中心部位进行钻探。  相似文献   
240.
晚新生代全球构造地貌与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苗安  马宗晋 《地学前缘》2003,10(Z1):45-50
介绍了晚新生代全球构造地貌与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进展 ,这主要集中在大陆的构造隆升、板内造山带与大陆穹隆的形成、全球海平面变化、边缘海的“窗口”作用、水道的开启与关闭等方面。上述研究进展表明 ,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是塑造现今地球构造地貌格局和驱动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从地球的整体行为出发 ,研究长时间尺度 (Ma)岩石圈结构变异与全球环境变化间的耦合反馈关系 ,是今后工作值得注意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