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时间序列InSAR监测地表形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相干点目标的时间序列,提出了地表形变InSAR技术监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小数据集分析。并采用郑州地区2007年1月到2010年4月期间的8景ALOS PALSAR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研究表明,识别的相干点目标具有大的干涉相干值和小的振幅离差,在时间序列中具有可靠的相位。从误差分析和与ENVISAT PSInSAR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文求得的形变速率标准差在0.34mm/a和5.56mm/a之间,表明提出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2.
城市垃圾填埋场地震稳定分析及永久位移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室内外试验结果,提出了确定浸润线自由面的方法.通过静力和动力有限元计算,对某填埋场边坡进行稳定分析,给出了在地震过程中每一小时段的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在地震过程中,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比较稳定;在此基础上,对Newmark方法进行了改进,使之建立在比较精确的基础上,得到了填埋场在地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对填埋场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方法对一般坝体的工程抗震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
运用城市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海城市地域结构演化过程,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社会历史因素的作用,上海城市地域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必须加速优化。  相似文献   
74.
针对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 SAR)算法流程,发展了基于周期函数模型的空间维解缠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矿区时间序列地表变形反演。通过在研究区域内安装人工角反射器(CR),将CR点上计算所得的周期模型参数分量作为整个网络的约束,通过空间约束平差以实现空间维解缠。选取了河南省境内白沙水库附近的煤矿密集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周期函数模型对矿区线性及非线性形变分量进行模拟,反演了2007年2月—2010年2月的时间序列形变场,并采用研究区域内的水准实测数据作为外部验证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白沙水库周围区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沉降,在煤矿分布区域内累积最大沉降量超过了10 cm。沉降区域内以线性沉降趋势为主,非线性沉降较为缓慢,仅在水库的西南方向较为明显。应用已有的水准点实测形变值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可达约±2.1 mm,证实了本文采用的方法在矿区地表时序形变反演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预防过度采矿导致的矿区塌陷具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5.
76.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论述了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 (permanentscattererinterferometry ,PSI)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原理 ,并介绍了其应用实例 ,讨论了PSI的技术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7.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在地面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及其差分技术(InSAR及D-InSAR)进行地面微位移监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日益重视的新方法。对不同地区地面形变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及其差分技术在地震形变、冰川运移、活动构造、地面沉降及滑坡等研究与监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与其它方法(如GPS监测等)相比,用InSAR及D-InSAR进行地面形变监测的主要优点在于:(1)覆盖范围大,方便迅速:(2)成本低,不需要建立监测网;(3)空间分辨率高,可以获得某一地区连续的地表形变信息;(4)可以监测或识别出潜在或未知的地面形变信息:(5)全天候,不受云层及昼夜影响。但是由于系统本身因素以及地面植被、湿度及大气条件变化的影响,精度及适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并与地质研究及其它方法相结合。 为了弥补传统InSAR及D-InSAR方法在地面形变监测方面的不足,提高其精度,近期引入了一种称为永久散射点(PS)的方法。此方法通过选取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稳定干涉行为的孤立点,克服了许多妨碍传统雷达干涉技术的分辨率、空间及时间上基线限制等问题,使InSAR在城市及岩石出露较好地区地面形变监测精度大大提高,在一定的条件下精度可达到mm级。  相似文献   
78.
电测深法在漠河地区探测永久冻土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测深方法研究永久冻土带的空间分布规律,为东北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调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在漠河地区南北剖面(20 km)和东西剖面(13 km)电阻率测深法的探测研究,实测电测深曲线多数为HK、K或Q型,对应的地电结构大致为:第一层为地表干燥松散碎石层,该层电阻率很高(几百~几千Ω.m),但厚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 m;第二层为无冰冻含水碎石堆积层(部分测点无此层),电阻率一般小于100Ω.m,厚度不超过2~5 m;第三层为推断的永久冻层,电阻率一般大于300Ω.m,该层厚度变化较大,从20几m到100多m;推断永冻层下为一低阻层,电阻率一般小于200Ω.m。  相似文献   
79.
黄恩鹏 《地图》2006,(2):58-67
基诺族是1976年国务院最后确定族别的一个少数民族,只有两万余人,有“太阳的儿女”之称。基诺山是基诺人唯一的居住地,这不禁令人想到“占山为王”这样的词儿。基诺人崇拜太阳,他们居住在高山上,是和“太阳居住在一起”。“特懋克”节是基诺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每年腊月间,各个基诺村寨自择吉日,举行剽牛、给铁匠送竹鼠、跳太阳鼓舞等活动来隆重庆祝。太阳天天从东山升起,太阳鼓每年只擂响一次。对于基诺人来说,太阳神带给了他们光明的一切,给了他们勤劳、善良的本性,也给了他们强健的体魄和美丽的心灵。  相似文献   
80.
估计迹长概率分布函数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估计迹长概率分布函数的新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有节理在测窗上出露长度的数据, 有效的减少了野外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