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71.
南沙永暑礁近海面风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南沙永暑礁1989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水文气象月报表资料,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将风向和风速记录资料进行分析,定义了永暑礁的4个风期,通过风向风速的年内变化分析得出永暑礁盛行风风向在年内变化成顺时针向右偏移;无论是东北季风期,还是西南季风期,盛行风平均风速都大于非盛行风。东北季风期主导风向顺时针偏移时风力减小,西南季风期主导风向顺时针偏移时,到南南西风时最大,在西南风时略有减弱,呈现波状发展趋势。通过引入风速不稳定指数概念,发现永暑礁西南季风期风速变化突然,更不稳定。  相似文献   
72.
南沙海区沉积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重点勘探地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南沙海域分布有曾母、万安、南沙海槽、礼乐等众多盆地。这些新生代沉积盆地构造类型多、面积大,新生界巨厚,邻近陆坡的大陆架十分宽广,塑造了多个三角洲,是重要的含油气资源区。盆地的主要烃源岩为渐新世—中中新世湖相泥岩以及下海岸平原沉积。储层发育有砂岩、灰岩(礁灰岩)、基岩等。区域性盖层为上新统—第四系广海相泥质岩。南沙海域含油气构造,具有规模大,隆起幅度高,类型多,成群成带分布等特点。应用波阻抗、烃类检测或模式识别等处理技术,通过盆地模拟技术和沉积岩体积法对南沙海域进行了油气资源评价,其总资源量为581.0047×108t,属于我传统海疆线内达372.0704×108t。文中最后指出曾母盆地的西、北部,万安盆地的南部和南沙海槽盆地的北部是近期重点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73.
高速层成因的争议限制了对南海深部结构、构造演化以及南海完整演化历史的认识.运用Oasis Montaj软件对穿越南沙西南部的最新地震测线进行重震联合反演,分析莫霍面起伏、地壳厚度及高速层的分布,计算全壳伸展因子和现今高速层的温度、识别火山时代,并探讨高速层的成因.南薇西盆地和礼乐盆地区伸展因子为1.5~4.0,未达到蛇纹石发育条件;南沙海槽区伸展因子大,最大为11.2,海水可通过深大断裂下渗与橄榄岩反应生成蛇纹石,高速层处温度低于蛇纹石稳定温度;通过地震剖面确定火山在南海停止扩张之后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南沙西南部高速层按成因分为两类,南薇西盆地和礼乐盆地区为南海扩张停止后火山喷发残余的岩浆,而南沙海槽盆地区为早期橄榄岩的蛇纹石化与南海停止扩张后岩浆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74.
南沙深水区第四纪生物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南沙深水区17957和17959两柱状样多门类的生物事件研究,发现9个生物事件。其中放射虫事件6个,有孔虫事件2个,钙质超微化石事件1个。这些生物事件直接与氧同位素和古地磁资料对比所得的年龄,与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年龄均相对应。这是中国海深海区第四纪地层第一次多门类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将为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地层学基础。这两个柱状样沉积速率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为南海最低沉积速率区(1.0~19cm/10a).  相似文献   
75.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震剖面和地质、钻井资料分析,详细讨论了万安盆地的构造运动的性质及成因:包括晚白垩世内部的燕山末期运动(Tg)、中/晚始新世间的西卫运动(T5)、早/晚第三纪间的西南海盆运动(T4)、早/中中新世间的南沙运动(T3^1)、中/晚中新世间的万安运动(T3)及中新世/上新世间的广雅运动(T2)。并以T5、T3为界,划分出Ⅰ、Ⅱ、Ⅲ三大构造层,分别与自下而上的超层序Ⅲ、Ⅱ、Ⅰ相匹配,从而确定了三个构  相似文献   
76.
对南沙海区微表层和次表层中溶解态痕量金属铜、铅、锌、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其与DOC的关系。结果显示:铜、铅、锌、镉在微表层中均有富集,海洋微表层中富集的痕量金属的量(ΔM)与富集的DOC的量(ΔDOC)具有相关性,ΔDOC越大,ΔM也越大;南沙海区微表层和次表层中所测的痕量金属对鱼卵和鱼幼体不会造成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7.
南沙海域中大陆坡沉积物中甾醇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段毅  马兰华 《地球化学》1998,27(1):74-80
对南沙海域中大际坡柱沉积物中甾醇进行了分析,从中检出碳数为C27-C30的11种甾醇生物标志化合物,它们的组成特征反映了沉积有机质主要来自浮游生物,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很少,不同沉积层段中甾醇的组成差异可能与生态环境有关,甾烷醇与甾烯醇比值随沉积深度而增加的趋势,指示了甾烯醇向甾烷醇的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通过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氢化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78.
Layer-block tectonics(LBT)concept,with the core of pluralistic geodynamic outlook and multilayer-sliding tectonic outlook,is one of new keys to study 3-dimensional solid and its 4-dimensional evolution history of global tectonic system controlled by global geodynamics system.The LBT concept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lithospheric tectonics of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SC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bout 30000 km of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data,some layer-blocks in the Nansha micro-plate can be divided as Nansha ultra-crustal layer-block,Zengmu crustal layer-block,Nanwei(Rifleman bank)–Andu(Ardasier bank)and Liyue(Reed bank)–North Palawan crustal layer-blocks,Andu-Bisheng and Liyue–Banyue basemental layer-blocks.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emental layer-blocks have been dicussed,and three intra-plate basin groups are identified.The intra-plate basins within Nansha micro-plate can bedivided into three basin groups of Nanwei–Andu,Feixin–Nanhua,and Liyue–North Palawan based on the different geodynamics.In the light of pluralistic geodynamic concept,the upheaving force induced by the mid-crust plastic layer is proposed as the main dynamical force which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ra-plate basins within the Nansha micro-plate.Finally,models of a face-to-face dip-slip–detachment of basemental layer-block and a unilateral dip-slip–detachment of basemental layer-block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forming mechanisms of the Nanwei–Andu and Liyue-North Palawan intra-plate basin groups,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9.
80.
我国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40a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实测研究表明,九段线不仅是显示我国南海主权的历史性水域线,而且总体上也是南海与东部、南部和西部陆区及岛区的巨型地质边界线。根据实测数据,本文将从地质成因、来源、演化的角度论述此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合理性。主要结论包括:历史性水域线的东段在地形上基本与马尼拉海沟一致,海沟西侧为南海中央海盆洋壳区,东侧为菲律宾群岛。根据国际地质研究的资料,菲律宾群岛始新世以前位于较偏南的纬度,后来于中晚中新世(距今16~10Ma)仰冲于南海中央海盆之上,因此菲律宾群岛是一个外来群岛。而黄岩岛在马尼拉海沟以西,是中央海盆洋壳区的一个岛礁,与菲律宾群岛成因不同。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南段在地形上基本与南沙海槽一致,伴随南沙地块由北部陆缘向南裂离,古南海洋壳沿此海槽以南俯冲至加里曼丹岛陆壳之下,因此南沙地块与加里曼丹陆块为两个来历不同的地块。南海历史性水域线西段的分布在地形上与越东巨型走滑断裂带基本一致,可能与西沙地块、中沙地块、南沙地块从南海北部陆缘向南滑移有关。南沙地块北缘陡直的正断层结构,突显中央海盆是拉裂形成,其基底和中新生代地层与北部珠江口盆地的地层结构可以对比,说明南沙岛礁原属我国华南大陆南缘,后因南海的形成裂离至现今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