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89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通过对CTAB法、SDS法和植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3种方法提取江蓠Gracilaria总DNA的得率比较,并将得到的总DNA用于限制性酶切和PCR扩增反应进行纯度检测,选择出适合江蓠属总DNA的提取方法,建立了江蓠RAPD、ISSR和ITS等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DS法和植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均适用于江蓠总DNA的提取;其中SDS法适用于新鲜和冰冻材料的总DNA提取,不仅得率和纯度高,且方法稳定性好,提取时间较短,在本实验中是江蓠总DNA提取的最佳方法.植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的得率低,但质量好,操作快速简便,适用于大量新鲜样本总DNA的提取.CTAB法由于相对耗时长且产物稳定性差,不推荐在江蓠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2.
藏东南波堆藏布江谷地古冰碛堰塞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东南作为青藏高原内外动力作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河流堰塞-溃决洪水链式灾害频发地区。研究该区域古堰塞湖的形成与演化,对认识、评估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波堆藏布江谷地保存有一套湖相沉积地层,通过地貌填图和光释光测年等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测海因里希事件1(H1)以来波堆藏布江谷地可能发生了一期古堰塞湖事件。该古堰塞湖可能是由波堆藏布江侧蚀白玉沟沟口冰碛垄,致使冰碛物滑塌并阻江形成的,古湖的最大湖面面积约为18.8 km2,库容蓄水量约为0.13 km3。该古堰塞湖的形成时间可能介于H1~10 ka之间,其溃决时间可能在~6 ka之后,后期河流溯源侵蚀及下切作用形成了多级以湖相地层为基座的阶地。  相似文献   
103.
作为淡水生境的顶级捕食者,水獭的分布变迁反映了水域生态系统的演变。江苏沭阳吕台井出土的6件水獭亚科下颌骨,经考古分析和碳十四测年,年代为唐代前期。根据现生江獭(Lutrogale perspicillata)与欧亚水獭(Lutra lutra)的形态差异(前者尺寸更大、 p4后附尖和m1下三角座更发育、下颌体更纤薄),确认吕台井标本分属江獭和欧亚水獭,其中江獭是纬度最高的出土记录。通过形态学研究,我国江獭还出土于中-晚更新世的安徽和县龙潭洞、广西荔浦洞穴、江西万年吊桶环,以及全新世早中期的广东英德牛栏洞、浙江余姚河姆渡、宁波傅家山、湖南洪江高庙等遗址。古文献考证表明,江獭和欧亚水獭分别对应了史料中的“猵(獱)”和“獭”;西汉至北宋时期,两者曾共存于黄淮流域。北宋以后,江獭从黄淮流域消失,反映了黄河泛滥导致的湖泊变迁;最终,江獭从我国大部分地区灭绝,现仅残存于珠江口和西双版纳。江獭在我国的区域性灭绝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大型淡水水体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4.
通过测定泉州湾洛阳江河口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酸提重金属元素含量及桐花树、秋茄两种红树植物各部位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两红树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和迁移能力,并初步探讨了两种红树植物体内各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红树林区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酸提量顺序为:FeMnZnPbCuCrN iCo,Cu和Pb的平均酸提量超过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限值。同种元素在两种红树植物不同部位中的含量顺序一致:Cu为根枝叶;N i为叶根枝;Fe、Mn、Cr、Zn、Pb、Co为根叶枝。两种红树植物对N i、Cr、Cu、Zn、Fe、Mn的富集能力高于Co和Pb。秋茄对Cu、N i、Mn、Fe、Co的富集能力比桐花树略强些,而对Zn、Cr、Pb的富集能力则相对弱些;但两种植物对各元素的富集能力都达不到超富集植物的要求。两种植物对N i元素的富集能力都大于其他元素,且都集中在叶部,其他元素则主要集中在根部。除N i外,其余元素在两植物体内的迁移系数均小于1。桐花树中的Cr和秋茄中的Cu、Zn、Mn主要来源于林地沉积物,其他元素在两植物各部位均有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5.
九龙江河口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2007年10月航次采集的九龙江河口区溶解态、悬浮颗粒态、沉积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REEs)进行了测定,对REEs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EEs在各相态中的含量范围如下:溶解态的为0.1 ng/dm^3(Eu)~1.96μg/dm^3(Ce),悬浮颗粒态的为0.28(Tm)~142.83(Ce)mg/kg,沉积物的为0.25(Tm)~99.65(Ce)mg/kg;溶解态、悬浮颗粒态及沉积物中REEs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均表现为负斜率型,九龙江河口为LREE相对HREE富集型河口.九龙江河口溶解态、悬浮颗粒态、沉积物三相态中REEs含量受流域土壤、地表径流等源区因素影响较大.Ce异常值在各相态中表现为负异常.  相似文献   
106.
107.
钱塘江护堤抛石铺盖的探地雷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世坤  王惠濂 《地球科学》1993,18(3):345-351
  相似文献   
108.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陶和平  高攀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6,24(6):761-768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当前人类日益关心的问题之一。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探讨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逆向指标测度的评价模型;同时选取1990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分形,通过比较两个年份脆弱性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自1990年“一江两河”开发区建立以来,随着区域经济活动的日益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不断加剧,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区域未来持续发展受到威胁;从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因子看,1990年主要是自然因子,2004年人为因子占比重加大;从县域生态环境脆弱类型来看,自1990年以来“一江两河”地区高脆弱型县由4个增加到10个,县域经济发展越迅速,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越快,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9.
图们江流域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敬信湿地位于图们江流域下游,中、俄、朝3国交界处,是吉林省主要湿地之一,鱼类资源丰富,植物群丛多样,重点保护鸟类众多。目前,由于围垦、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城市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威胁。通过分析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以期为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图们江地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岩土力学》2006,27(8):1364-1364
据报道,我国铁路没有“立交桥”的历史将于2008年9月随着天兴洲大桥的建成而打破,并由此将火车在武汉的过江能力提高2~3倍。这座铁路“立交桥”分为2层,从形状上看,它和公路立交没有什么不同,也是立体交叉,3个节点通过铁路引线连结。建成后,火车既可以在滠口站上下天兴洲大桥,也可以在谌家矶站上下该桥,还可以在两站之间来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