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468篇
海洋学   192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持久性卤代有机污染物(PHCs)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毒性,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的污染物。PHCs浓度会沿食物链在生物中逐营养级放大,对高等生物及人体产生毒性。本文综述了PHCs在食物网中生物放大的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对食物网中PHCs的营养级放大因子研究进展,探讨了生态和化学因素对PHCs沿食物链传递过程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水生生态系统中传统PHCs的生物放大,对PHCs的生物差异性代谢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说明不同生态系统中复杂的气候、地理、生物种群特征对PHCs生物放大的影响,也给准确评估PHCs的生态风险带来了困难。PHCs的生物放大研究需要引入更多先进地球化学手段和准确构建不同生态系统的野生食物网,阐明PHCs的生物放大机制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2.
谷玥  陆志波  姚俊兰 《极地研究》2021,33(3):432-450
为了识别中外在北极环境领域的研究差距,构建先进的北极科考框架,基于CiteSpace工具对国际和国内北极环境领域近30年的文献进行计量.通过共现、聚类和共被引分析发现北极环境研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北极八国和德英法在北极环境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北极环境研究与地质学和大气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海冰、冻原、永久冻土和积雪是最...  相似文献   
993.
浮床无土栽培植物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在池塘水面种植景观植物-陆生植物美人蕉(Cana generalis Bailey)以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结果显示,在富营养化池塘中,景观植物的覆盖率与水体中氮,磷等的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即提高景观植物的覆盖率可以提高水质的净化能力,使电导率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也明显下降,表明了富营养化池塘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富营养化池塘中,景观植物的较佳覆盖率最好是20%。  相似文献   
994.
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炼油厂污水池底泥中富集、驯化、分离、筛选,得到4种优势石油降解菌。采用摇床培养,研究了各优势菌和混合菌对石油烃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4种菌和混合菌20 d可将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0 mg/L的石油烃依次降解90.8%、88.9%、57.8%、49.8%、91.2%;培养液中石油烃的半衰期依次为5.5、6、15、19、5 d。初步鉴定4种菌分别属:节细菌(Arthrobacter sp.)、芽胞杆菌(Bacillus sp.)、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  相似文献   
995.
2013年以来几次严重的雾霾污染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此后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来改善大气质量。为了分析近年来中国大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2015—2019年生态环境部国控站点监测的大气污染关键参数,对比分析了空气质量指数和6种大气污染物的季均、年均浓度变化结果,并利用组合指标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不同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 PM2.5、PM10、SO2、CO和NO2浓度和AQI均有明显下降,2019年均浓度较201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4.5%、3.84%、7.86%、3.74%、0.95%,AQI下降了19.31%,同时,O3浓度则上升了0.79%;② 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北方地区PM10、PM2.5、O3、NO2、SO2、CO年均质量浓度和AQI分别比南方地区高25.2%、18.73%、4.95%、17.6%,32.74%、16.17%、28.3%;③ 从季节性变化规律来看,除了O3呈现出夏季浓度高,冬季浓度低外,其他5种污染物和AQI都呈现相反的季节变化规律;④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大气污染以PM2.5和O3为主,PM2.5与NO2、SO2、CO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5,p<0.01),而O3与其前体物NO2和CO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p<0.01)。  相似文献   
996.
我国海洋滩涂主要污染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滩涂因其资源丰富且易开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及异常海况变动造成海洋滩涂生态正在恶化并日趋加剧。在介绍海洋滩涂主要污染物类型的基础上,本文对海洋滩涂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组成、来源、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进行概述,列举滩涂污染生态风险评估主要方法,剖析滩涂污染引发的主要问题,总结近年来滩涂治理的思路和措施,旨在为新型沿海滩涂管理及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文章选取2006—2015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基于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别分析水质、生物生态、江河入海污染物和海洋环境风险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即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陆海统筹污染控制、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保护区建设、加强近岸海域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以及加强海洋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9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指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及长距离迁移性等特性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1].它可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链进行广泛传播,甚至能经母乳传递给婴儿[2].无论是在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中,还是在南极、北极都发现了POPs的存在[3].大量研究表明POPs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4],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例如:POPs对人的脑[5]、听力[6],免疫[7]、生殖[8]、神经[9]等系统均有损害作用,POPs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99.
在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空气污染物的预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城市的空气污染物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合模型方法:通过全连接神经网络方法,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方法,将历史空气污染物数据与大气数据进行空间与时间上的挖掘分析。运用全连接和LSTM两种神经网络方法混合的形式,与传统的单一模型方法相比,不仅能摆脱单一模型特征空间的局限性,还能提高预测的精度,具有更大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最后,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实验证明该混合模型较单一模型在空气污染物预测上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层层组装技术,将聚丙烯胺盐酸(PAH)和磷钼酸(PMo12)2种组分组装到玻璃碳电极(GCE)上,制备了1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膜。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复合膜的电化学行为,证明了PAH/PMo12复合膜不仅可以均匀稳定地增长,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经研究发现此种复合膜对水中溴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污染物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为水体中污染物的电化学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