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3篇
  免费   2008篇
  国内免费   1854篇
测绘学   1514篇
大气科学   1257篇
地球物理   1001篇
地质学   8232篇
海洋学   173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427篇
自然地理   2301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59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623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580篇
  2018年   383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988篇
  2013年   677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836篇
  2010年   842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899篇
  2007年   750篇
  2006年   777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578篇
  2003年   503篇
  2002年   491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295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21.
黄锡畴 《地理科学》2001,21(3):286-287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编绘并制印 (王化群主编 )、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沼泽图》于最近问世[1] 。这是我国沼泽学基础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 ,为推动沼泽学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可喜 !可贺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在全球资源、环境、人口诸问题向人类提出挑战面前 ,沼泽湿地无论是作为一种自然景观和土地类型 ,还是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生态系统以及具有生物多样性的人类生存环境 ,越来越引起国际上学术界、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日益关注和重视。 1971年国际上签订了拉姆萨公约。我国政府于 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 ,成为缔约国之一。在…  相似文献   
922.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徐勇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40-246
本文从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统一体和整体性的角度出发 ,在阐述构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宜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农业生产行为特征及高效利用途径进行系统分析 ,筛选、构建和设计出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其中的重要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3.
所谓污染转移主要是指危险和有害废物等可能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人为跨国界移动的现象。污染转移与越界污染不同,后是指污染物质通过空气、流水等自然因素的自然流动而越过国界扩散。污染转移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污染源的转移,另一是污染物的转移。  相似文献   
924.
925.
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已使安帮河的水质恶化.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安帮河水为严得污染水,并已危害地下水水源地,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因此文中指出,治理安帮河污染已是刻不容缓,否则双鸭山市将成为缺水城市.  相似文献   
926.
石家庄市地下水盐污染的分布及污染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家庄市地下水盐污染研究具有典型示范性。文中在地下水污染特征分析基础上 ,对盐污染的区域空间展布及其形成条件、盐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地下水开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盐污染对石家庄市地下水水质有重要影响。其中NO-3 污染和硬度升高是构成该区地下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阳离子交换作用和硝化作用是其重要机制 ;地下水超采是地下水盐污染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27.
将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环境划分为构造稳定性、坡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三个评价层面 ,其中包括由 9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五级分级标准和环境质量的五级标准 ;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将广东沿海 190个评价单元划分为 2 2个地质环境质量区。在灾害基本数据库和灾害时空分布分析的基础上 ,划分了 9个地质灾害一级分区及 32个二级分区 ,确定了地质环境、气候气象和人为活动因素三大类致灾主控因子 ;构造了三种地质灾害系统的概念模型和灾害预测指标体系框架 ,建立了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28.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有待研究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929.
工程岩体断裂构造发育程度的定量评价研究IAEG信息(会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岩体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及其均匀性是影响岩体结构类型、岩体质量优劣及岩体稳定性分析以及工程岩体综合分区利用的重要因素, 因此岩体断裂构造发育程度的定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工程为例, 系统地讨论了工程岩体断裂构造发育程度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断裂构造发育程度的分级标准等。研究表明, 根据岩体断裂构造发育特点, 综合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评价工程岩体断裂构造发育程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30.
凯里地区红粘土的工程特性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悦忠 《贵州地质》2001,18(3):187-190
凯里地区红粘土是一种较好的建筑物地基土,它除具有一般红粘土的通性外,其最大的特点是胀缩性小,塌陷概率低,如果对它做出客观的工程地质评价并加以利用将会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