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4篇
  免费   3940篇
  国内免费   4329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1431篇
地质学   18548篇
海洋学   2250篇
综合类   992篇
自然地理   784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560篇
  2022年   713篇
  2021年   853篇
  2020年   640篇
  2019年   788篇
  2018年   560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668篇
  2015年   732篇
  2014年   1052篇
  2013年   868篇
  2012年   936篇
  2011年   1041篇
  2010年   898篇
  2009年   938篇
  2008年   920篇
  2007年   825篇
  2006年   807篇
  2005年   801篇
  2004年   777篇
  2003年   704篇
  2002年   687篇
  2001年   703篇
  2000年   696篇
  1999年   668篇
  1998年   578篇
  1997年   644篇
  1996年   595篇
  1995年   486篇
  1994年   458篇
  1993年   364篇
  1992年   377篇
  1991年   328篇
  1990年   292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6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51.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中新世海底扇识别及其形成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岩石矿物学特征、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中新世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海底扇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中新世中央坳陷海底扇主要发育水道砂、水道间、天然堤和浅海滩坝等微相,具有非典型鲍玛序列AB段;海底扇由内部分支水道频繁迁移摆动形成的多个朵叶体组成;与东方区海底扇相比,乐东区海底扇具有物源供应更充足、规模更大的优势。中新世中央坳陷海底扇沉积体系的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升降、物源及古地貌的控制,可以作为该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952.
以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山口组二段至姚家组一段高频层序地层为研究对象,研究各体系域内沉积体系充填类型和展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古生物资料,建立松辽盆地西斜坡中青二段至姚一段四级层序格架;分析四级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类型、沉积体形态及规模,确定沉积微相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青山口组二段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Cg4、Cg3),青山口组三段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Cg2、Cg1、Cg0),姚家组一段划分为1个四级层序(Cp1),各四级层序内均能识别出相应级次的湖泊扩张体系域和湖泊收缩体系域。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滨浅湖混合滩、砂滩和钙质浅滩沉积微相,富砂的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砂质滩坝微相与富泥的滨浅湖混合滩微相在剖面上形成储盖组合;平面上,来源于四个物源方向的三角洲沉积体在青山口组二段的各体系域沉积时期逐渐向湖推进,与滨浅湖混合滩、泥滩微相共存,并新发育西北物源三角洲;青山口组三段沉积阶段三角洲沉积体规模明显缩小,以发育滨浅湖钙质浅滩微相为特征,Cp1时期三角洲再次向湖迁移,滨浅湖不断萎缩。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3.
伊昭井田位于伊犁盆地中西部,煤层资源储量36亿t。赋煤层位为侏罗世水西沟群西山窑组,共含煤12层,其中可采煤层6层,3号煤层和5号煤层为井田主采煤层。对各煤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各煤层特征及赋存规律及各煤层煤质特征及工业利用方向。对指导伊犁盆地的煤炭勘查、开发利用及生产布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54.
山东省大汶口盆地是我国著名的蒸发岩沉积盆地,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石膏、岩盐等沉积型矿产。岩盐赋矿地层为古近系官庄群,控矿构造为同生正断层。通过对盆地内岩盐K,Mg等常量元素、δ~(34)S同位素特征以及盆地内盐泉卤水镁氯系数、钠氯系数进行分析,总结出盆地内蒸发岩是在相对封闭、还原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根据元素特征、镁氯系数及钠氯系数,总结出盆地具备成钾条件并确定找钾标志。  相似文献   
955.
陈辉明  马铁球 《地质通报》2016,35(12):1985-1989
通过对湖南汝城盆地原定为中侏罗统的李家洞水库剖面28个孢粉样品的分析处理,发现24个样品有孢粉化石,化石呈现早白垩世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发现的早白垩世特征分子有高含量的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徐氏孢Hsuisporites,刺毛孢Pilosisporites,膜环弱缝孢Aequitriradites,二连粉Erlianpollis,有突肋纹孢Appendicisporites,微囊粉Parvisaccites,以及少量被子植物花粉。依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建议将本剖面时代重新厘定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956.
利用深水区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开展构造-沉积演化研究,鲁伍马盆地二叠纪—早侏罗世为冈瓦纳陆内—陆间裂谷活动期,发育河流—湖泊沉积;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为马达加斯加漂移期,位于剪切型大陆边缘,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晚白垩世—渐新世为被动大陆边缘期,深水沉积广泛发育,重力流沉积延伸至戴维隆起带;中新世—第四纪为东非裂谷海域分支活动期,陆坡和凯瑞巴斯地堑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盆地垂向上形成"断—坳—断"结构,二叠纪—早侏罗世及中新世—现今发育两期明显的裂谷活动。马达加斯加漂移期的海相泥岩为深水区的主力烃源岩,古近纪的陆坡深水浊积砂体为主要储层。东非裂谷海域分支的断层活动沟通了下伏烃源岩,晚期断层不发育的西部陆坡成为主要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957.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要岩性有泥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等三类。泥晶白云岩类为泥晶结构,阴极发光为暗红光,白云石有序度低;Na、K和Sr值较高;δ~(13)C平均-1.23‰,δ~(18)O平均-7.59‰,锶同位素平均值0.709 81,形成于闭塞局限、盐度相对较高的环境,由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并发育少量晶间微孔。泥粉晶白云岩类为泥晶—细粉晶结构,不发光或发极暗的红光,白云石有序度0.75;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大幅降低;δ~(13)C和δ~(18)O的平均值分别是-0.43‰和-7.29‰,锶同位素平均值0.709 36,由准同生后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并发育晶间孔。粉晶白云岩不发光或发极暗红光,白云石有序度0.81;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明显的突变;δ~(13)C和δ~(18)O平均值分别为-0.65‰和-6.46‰,锶同位素平均值0.709 67,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并发育晶间扩溶孔或溶蚀孔。  相似文献   
958.
鄂尔多斯盆地姬源—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储层主要为发育在深湖亚相中的浊积岩,部分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人对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较少,需弄清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对大量钻井取心样品进行观察与分析,认为影响研究区长7段致密储层孔隙类型与规模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与溶解作用3种类型,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发育在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和浊积扇边缘的薄层砂体,在压力作用下更易受到泥岩排出孔隙水的影响,形成方解石胶结。伊利石胶结与方解石胶结进一步使得储层致密。少量的绿泥石薄膜成为残余粒间孔保留与包裹岩屑颗粒后期溶蚀的基础,溶蚀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孔隙形成的主要作用。成岩作用的研究为储层物性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依据。  相似文献   
959.
走滑断裂古地震探槽选址范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槽选址直接决定了古地震研究的质量,且理想探槽位置具有稀缺性。在收集82篇国内外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序列古地震探槽选址和同震位移探槽选址的构造地貌共性特征。长序列古地震探槽一般布设在断塞塘、拉分盆地、小型湖盆、闸门脊汇水一侧及比较平缓的冲洪积扇或大型冲洪积扇末端等地貌位置。这些地貌位置的共同特征是位于连续的、较高沉积速率的沉积环境,且通常富集14C测年物质。在探槽选址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现今沉积环境,也要对其古地理环境进行评价。然而以发掘古地震同震位移为目的的探槽选址则不同,成功的研究点往往较频繁发生侵蚀和下切事件,其中冲沟是最常见的地貌标志。探槽布设以垂直和平行探槽为主,采取逐次掘进或相间平行排列的方式开挖。由于理想探槽位置的稀缺性,所以在这些优质的探槽点一定要开展长期详细地深入研究,最大限度获得古地震事件的长序列,同时也要注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0.
江陵凹陷南斜坡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岩性岩相变化大,储层厚度薄,岩性圈闭的识别难度大。此次针对凹陷南斜坡金家场三维区,以古地貌与成藏分析为基础,以砂组或单砂层为单元,以薄互层砂体预测为核心,以地震地质复合微相为指导,建立了一套利用地震地质复合相控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相结合的薄互层砂岩储层预测技术,开展了南斜坡地区的砂岩展布规律预测,为江陵凹陷新领域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