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9篇
  免费   2193篇
  国内免费   2197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1077篇
地质学   9029篇
海洋学   1695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554篇
自然地理   583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317篇
  1996年   363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239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1954年   5篇
  1950年   3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鄱阳湖泥沙来源及湖盆近期沉积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道光 《海洋与湖沼》1990,21(4):374-385
本文依据汇入鄱阳湖的河流泥沙资料和湖区泥沙淤积调查研究的成果,对鄱阳湖泥沙来源及湖盆近期沉积规律进行了探讨。赣、抚、信、饶、修五河及其区间来水挟带的泥沙是鄱阳湖泥沙的主要来源。通过沙量平衡计算:多年平均入湖沙量2310.9万吨,平均出湖沙量1179.7万吨,平均淤积量1131.2万吨。若平铺在面积为4646.64km~2的湖盆上,淤积速率为1.6mm/a。淤积部位主要是五河入湖的扇形三角洲前缘。从沉积环境的演变观点看,今后湖盆泥沙淤积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2.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物理海洋、古气候、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分析入手,研究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条件是存在差别的。南海,东北部,在氧同位素2、4、6期,由于菲律宾海的高盐度海水的注入,使这里的生物生产率特别高,陆坡上沉积了丰富的有机物质,加上此期间该处的沉积速率高,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另外,自中新世末以来,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台湾地区发生碰撞,对南海北部产生北西向挤压,加快了流体在沉积物中的活动,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环境。因此认为南海东北部陆坡应是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53.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海洋饵料金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绿色巴夫藻(Pavlova uiridis)、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3011)等三种海洋饵料金藻,探讨了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以及化冻后恢复方法对冰冻保存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藻都在-0.9%含水量/h的平均脱水速率下获得最高存活率:各种藻在冰冻前的胶球最佳含水量不同,绿色巴夫藻为35%,湛江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都为30%。化冻后,含绿色巴夫藻的胶球在培养基中22℃暗放置48h存活率最高;另两种藻在相对湿度为75%的气相中22℃暗放置12h存活率最高。在本实验条件下,绿色巴夫藻、湛江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冰冻保存的存活率可分别达到74%、15%和17%。  相似文献   
54.
油气勘探证明,古三角洲沉积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尽管大型三角洲的沉积体非常巨大,但毕竟为数有限,而中、小型三角洲数量甚多,分布普遍,沉积层次清楚,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建立多沙性中、小型河流入湖三角洲沉积模式,对于我国的油气勘探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5.
亚得里亚海沉积有机质的来源J.Faganeli等海洋沉积物是大多数浮游植物在海洋透光带产生的下沉有机质的最终归宿。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堆积速率与深海初始生产力和沉积速率有关。控制沉积有机质保存的因素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了解。然而,在成岩作用早期,海洋...  相似文献   
56.
全新世以来,世界海面大幅度上升,渤海海区发生了明显的海侵,玉木冰期低海面时期的近海广大陆域皆沉溺于海平面以下。辽东湾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及沉积作用速度分布不均匀等因素,海底保存了一部分玉木冰期低海面时期陆地或滨海区的地貌形态及相应的老沉积物的遗迹。它们虽然经过了后期水动力条件及沉积作用的改造,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原始地貌的迹象和某种残留沉积的特征。 关于辽东湾残留地貌和残留沉积的问题,过去曾有报道;本文在以往调査的基础上,结合近期有关资料,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7.
太平洋海域海平面变化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太平洋海域48个长期验潮站的月均海平面分别建立了GM(1,1)模型。GM(1,1)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它除了能给出连续的海平面变化速率外,同时能方便地给出海平面变化的加速率。模拟结果表明,在太平洋地壳均衡假设下,太平洋海域的月均海平面以平均速率0.17cm/a上升。在太平洋海域所取的48个长期验潮站中,有40个站在加速上升,全部站的平均加速度为0.00029cm/a2。且加速率逐渐增大。当然这些加速率都很小,但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趋势,这已足以说明: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在加速上升  相似文献   
58.
缺少密度或孔隙度测定数据的块体堆积速率的计算T.J.S.Sykes等块体堆积速率(MAR)计算已被应用于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岩心,以研究大洋盆地的沉积物演化,或把MAR数据分离成岩石学成分以决定方解石补偿深度(CCD)的历...  相似文献   
59.
60.
1992年8月23—24日,安德鲁飓风经过了美国大巴哈马滩北部的两个典型的鲕沉积地区(catcay和Joulfefscay).在风暴后7个星期,观察到在风暴中沉积于高能潮道(4m深)中的碳酸盐灰泥纹层已经暴露在水下鲕丘的丘槽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