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9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81.
秦皇岛海滩养护工程的实践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岸侵蚀、沙滩退化问题,近年来在秦皇岛开展了一系列海滩养护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一套较为实用的经验和方法。介绍了秦皇岛西海滩、金梦海湾、老虎石和东海滩4个典型案例,其中西海滩采用了"沙丘—海滩—沙坝—潜堤"海滩养护模式,金梦海湾以滩肩补沙为主,老虎石侧重保护,东海滩则是需要多次维护。同时,总结了海滩养护的方案论证、规划设计、工程监测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并就养滩寿命、沙坝的适用性以及工程风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2.
广西北海涠洲岛典型岸滩剖面短期冲淤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涠洲岛2012年12月、2013年7月和2013年12月砂质岸滩剖面高程数据以及沉积物粒度数据,作者分析了2012~2013年涠洲岛砂质海岸短期冲淤变化。结果表明:(1)2012年12月~2013年7月,在热带风暴的影响下,涠洲岛大部分岸滩发生侵蚀现象,侵蚀最严重部位一般在中滩;(2)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侵蚀岸段主要在东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低滩,淤积岸段主要在北部、西北部高中滩;(3)根据沉积物颗粒平均粒径分析结果,一般高滩沉积物较低滩粗,说明水动力环境高滩相对较强,各岸段沉积物颗粒变化基本与岸滩剖面冲淤变化相一致。短时期内,影响涠洲岛岸滩冲淤变化的因素有波浪、潮汐、风暴潮和人类活动等。  相似文献   
183.
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两期TM影像作信息源,经过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和人机交互判读并结合野外考察提取研究区两期沙质荒漠化土地数据,建立数据库,得到10 a内不同程度沙质荒漠化土地之间的转换面积,建立沙质荒漠化土地转移矩阵。结果表明:①土地沙质荒漠化严重,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沙化率13.54%;②主要发生在南部平原地区,形成了两条沙带,中、北部基岩山地是沙质荒漠化大面积扩展的天然界线;③半农半牧区比纯农业和纯牧业区严重;④动态趋势是整体扩展(增长率为4.67%),局部逆转(主要在南部),程度加强;⑤沙质荒漠化扩展面积为9 967.54 hm2,其中中部﹥北部﹥南部;⑥管理失误、人口增长及由此引起的“三滥”等超强度利用土地行为是影响研究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主要人文因子。⑦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态势仍很严重,控制人口密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4.
准确预测波浪作用下沿岸输沙率是沙质海岸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根据数十年来国内外沿岸输沙率公式的研究进展,按研究方法对各项成果进行分类,并兼顾时间逻辑,回顾了各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性成果。对各项成果的理论基础、考虑因素、资料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采用现场原型沙、室内原型沙和室内轻质沙等实测资料,对国内外常用公式的预测准确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孙林云公式与各项实测资料的吻合程度最高,在众多沿岸输沙率公式中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可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5.
李玉霖 《中国沙漠》1999,19(Z1):120-123
从5月10日至5月24日对麦田内的太阳总辐射、反射辐射及透射辐射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时测定了小麦地上地下生物量、叶面积系数、小麦群丛平均高度和小麦热值等指标。结果表明:①测定期间太阳辐射总量为377.53MJ·m-2,反射辐射总量为83.45MJ·m-2,透射辐射总量301.78MJ·m-2,相应的反射率为0.221,透射率为0.799,透射率偏大与小麦的播种方式有关;②下垫面小麦叶面积系数及高度的变化没有引起反射率的大幅度改变,反射率的波动范围在0.18~0.24之内;③透射率随叶面积系数和小麦平均高度的增大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④5月10日至5月24日,小麦共固定能量4.41MJ·m-2,约占总辐射能的1.17%。  相似文献   
186.
宁夏中部风沙区人类活动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乃平  米文宝 《中国沙漠》1999,19(3):243-246
宁夏中部风沙区的沙质荒漠化在历史时期,尤其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具有明显扩展的趋势。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肆樵采、工矿建设等人类活动对这一地区荒漠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对研究区域的经济结构、生产要素和经济行为3个方面分析认为,落后的产业结构和低劣的生产要素既是被动适应地理环境的结果,又成为导致人类不良经济行为和以牺牲地理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生存发展的原因,防治荒漠化不应忽视通过改变现有经济结构、生产要素等途径和运用经济杠杆等手段规范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87.
以海口铺前湾岸滩为研究对象,本文利用多年实测数据及历史海图资料定量计算岸滩的冲淤变化,分析变化规律及原因,尤其是人工岛修建后的影响,为岸滩养护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7年铺前湾近岸泥沙输运状态表现为沉积,受强台风登陆、入海通量减小等因素影响,演变为冲刷状态,以入海口变化最为明显,铺前湾湾顶总体呈现淤积态势(2007—2019年),岸线平均蚀退速度约1.4 m/a (2008—2016年)。人工岛修建后,岸线表现为向海淤进,剖面表现为东侧冲刷西侧淤积。受台风影响,岸线平均蚀退距离21 m,后一年内(2021—2022年),47%的岸线向海淤进10~20 m,如意人工岛栈桥附近泥沙淤积和草本植被恢复是岸线向海推进主要因素。由于建设人工岛栈桥、入海闸门及输沙量变化等局部环境的影响,叠加台风影响,铺前湾岸滩冲淤演变复杂化。  相似文献   
188.
对波浪作用下推移质输沙率的研究理论和实验,一般都胆建立在平底海床上波浪运动、水平底部剪切力作用的力学模式基础之上,而不考虑海床坡度引起的波浪变形、底部剪切力变化导致的向岸、离岸方向的推我质输移的差异。研究在波浪作用下坡度海床上推移质运动机理,不仅需要建立可靠的力学模式进行理论分析,而且更需要采用大量的模型实验资料来验证、完善力学模型。正是基于寻坡度海床上推移质运动机理研究的需要,本文给出了四个坡度  相似文献   
189.
塔里木河下游近50a来沙质荒漠化演变规律   总被引:41,自引:13,他引:28  
荒漠化是人为强烈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卡拉的来水量,由50年代的14.80亿m3减少到90年代的2.38亿m3,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败。同时,受过度放牧、开垦、樵采等原因的影响,下游地区土地沙质荒漠化十分严峻,宏观格局上表现为绿色走廊由上段至下段,由中间至两侧沙漠化程度趋于加强。通过1959、1983、1992及1996年遥感信息制图定量研究表明,50年代至90年代沙漠化年均增长率达0.24%,其面积扩大的同时,程度也在加剧,自然景观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应用GM(1,1)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趋势分析表明,以土地沙质荒漠化为主的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科学规划,整治上、中游河道,合理利用水资源,以解决下游生态及生产、生活用水。应用RS、GIS监测沙漠化变化,通过增加生态用水,恢复铁干里克-阿拉干段的天然植被,遏制沙漠化扩展,同时利用工程措施,保护阿拉干以下绿洲走廊及218国道安全畅道,防止脆弱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190.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质土壤的防渗节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崔湘浩  李秀军 《中国沙漠》2000,20(4):458-460
根据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凝胶化原理,以水乳液的形式,在土壤模拟柱上进行了防渗效果试验,得到了从粗沙到亚粘土各类土壤的渗漏量。通过发芽率试验证明材料本身对植物无毒副作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防渗节水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