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276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424篇
海洋学   816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20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2010-2012年春季由南向北河口海域:北仑河口、九龙江口、瓯江口、长江口和灌河口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通过比较不同纬度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H'')、物种更替率(R)和群落相似系数(S);探讨了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沿着不同纬度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自南向北5个河口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的浮游动物区系。北仑河口和九龙江口为南部亚热带区系;位于亚热带海域;以亚热带种为主;H''分别为1.01和2.18;两河口之间R值为65.52%;S值为51.28%;瓯江口和长江口为中部过渡区系;位于亚热带和温带过渡海域;亚热带种和暖温带种是主要出现的种类;H''分别为1.31和1.86;两河口之间R值为58.33%;S值为58.82%;灌河口单独为北部温带区系;位于温带海域;暖温带种是主要出现的种类;H''值为1.19;与其余河口物种更替率均高于80.00%;群落相似系数均低于32.00%;表明群落结构由南到北的变化非常显著。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不同河口之间浮游动物的物种更替率与纬度差(两河口所处纬度的差值;δN)呈正相关关系(R=0.026ΔN+0.608;p=0.002);群落相似系数与纬度差呈负相关关系(S=0.034ΔN+0.578;p=0.001)。春季;我国不同纬度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影响各河口的水温和水团存在较大差别所致。  相似文献   
102.
朱建荣  鲍道阳 《海洋学报》2016,38(12):11-22
河势是影响河口水动力和盐水入侵基本因子。本文利用20世纪50和70年代长江河口海图,数值化岸线和水深,结合2012年长江河口实测水深资料,分析长江河口自50年代以来的河势变化。长江河口为分汊河口,50年代仅为二级分汊,至70年代才形成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河势格局。70年代相比于50年代,北支淤浅严重,其上、中、下段容积变化分别为-64.13×106、-306.60×106和-639.27×106 m3,对应的变化率分别为-16.30%、-22.74%和-25.69%,均显著减小;南支的上、中、下段容积变化分别为-28.61×106、-35.69×106和126.43×106 m3,相应的变化率分别为-1.30%、-2.12%和4.36%;北港由于崇明浅滩和横沙浅滩的淤浅,下段容积明显减小,其上段和下段容积变化分别为109.21×106和-797.14×106 m3,对应的变化率分别为5.01%和-15.25%;南港上段由于河道淤浅容积减小,下段北由于铜沙浅滩被冲开形成北槽,导致水深变深、容积增加,其上段、下段北和下段南容积变化分别为-238.95×106、203.58×106和153.34×106 m3,对应的变化率分别为-8.96%、6.85%和3.26%。2012年相比于70年代,北支由于大量淤浅和围垦容积大幅减小,其上、中、下段容积变化分别为-199.06×106、-504.61×106和-654.12×106 m3,对应的变化率分别为-60.45%、-48.44%和-35.38%;南支的上、中、下段容积变化分别为92.34×106、193.01×106和-163.62×106 m3,相应的变化率分别为4.24%、11.73%和-5.40%;北港上段青草沙水库的围垦和下段横沙东滩的围垦造成面积和容积减小,其上段和下段容积变化分别为-154.64×106和-511.79×106 m3,对应的变化率分别为-6.75%和-11.55%;南港由于上段河道刷深而下段九段沙以及南汇边滩淤浅、围垦,导致其容积上段增加,下段减小,上段、下段北和下段南容积变化分别为136.39×106、-658.28×106和-1266.11×106 m3,对应的变化率分别为5.62%、-20.73%和-26.06%。  相似文献   
103.
长江河口主槽地貌形态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流域至河口的泥沙输运与沉积。尽管一些近期的研究已经调查了长江河口的形态演变,然而,流域和河口工程如何影响河口河床的形态演变仍然是不清楚的。该文利用2010年至2015年多波束测深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等先进现场测量仪器的长江口主槽走航测量资料,并结合主槽表层沉积物资料,分析了近年来人为强干扰下的长江河口主槽底床微地貌形态,以理解近期人类活动对河口的影响。结果显示:近年来长江河口主槽底床上除了存在平床、沙波、冲沟和冲刷痕等常见微地貌形态外,还存在着疏浚痕和凹坑等人为微地貌形态。在流域和河口大型工程的共同影响下,近年来南北港中上段、横沙通道和南槽上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其主槽底床上呈现出不同程度冲沟和冲刷痕等侵蚀性微地貌。而由于疏浚工程的影响,南港下段、圆圆沙航槽和北槽航道底床上出现了大范围的疏浚痕和凹坑。近年来包括南槽上段、北槽主槽中段和下段的局部区域和北港拦门沙河段局部区域在内的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河床沉积物有粗化趋势。南北港中上段和横沙通道的大部分区域均发育了大量沙波微地貌;总体上,长江河口沙波的波高在0.12~3.12 m,波长在2.83~127.89 m,波高/波长在0.003~0.136,长江河口中上段的沙波尺度(波高的均值为0.91 m,波长的均值为20.08 m)大于密西西比河下游(波高的均值为0.87 m,波长的均值为17.62 m),且两区域沙波的几何形态差异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4.
牛绍武  辛后田 《地质通报》2018,37(10):1801-1819
2007—2008年,在滦平县西瓜园东滦河南岸发现九佛堂组底部砾岩与西瓜园组连续的直接接触关系,其后,又在滦平以西巴克什营至滦平公路鹞子梁发现九佛堂组底部砾岩鹞子梁砾岩,并向西追索到拉海沟北的得胜岭北山,九佛堂组剖面就是从得胜岭北山鹞子梁砾岩底部开始向北测制。在滦平县以西的山湾、杨树沟、小乔木沟、德胜岭等地都采到了叶肢介化石,特别是在该组下部采集到了阜新东方叶肢介和九佛堂东方叶肢介;顶部采集到了沙海组的典型分子延吉叶肢介属的几个种,证明在滦平盆地西瓜园组之上、阜新组(青石砬组)之下确有九佛堂组—沙海组,解决了长期以来有关滦平盆地"大西瓜园组"或"大九佛堂组"的争论。至此,大北沟组、大店子组、西瓜园组、九佛堂组与沙海组的叶肢介化石组合序列初步建立起来。结合滦平盆地晚期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讨论有关陆相建阶问题,结合前人资料,冀北-辽西晚期中生代自下而上拟初步建立三宝营阶(土城子阶)、榆树下阶(大北沟阶)、张家沟阶(原大店子组)、李营阶(义县阶)、鹞子梁阶(九佛堂阶)-清河门阶(沙海阶)、海州阶和"孙家湾阶",以供今后讨论有关陆相建阶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基于ArcGIS Engine与XML实现通用的空间数据建库系统,使用可扩展标记语言定制出符合各种数据标准的数据模型。通过ArcGIS Engine接口开发技术建设空间数据库、匹配数据、检核数据,减少多类型建库工作的重复性与错误,提高建库工作的灵活性、复用性,能辅助各行业信息系统从业者完成繁琐复杂的空间数据建库工作。  相似文献   
106.
资江是洞庭湖的第二大支流,其中上游锑(Sb)矿采矿冶炼工业发达,给资江下游及洞庭湖区带来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风险。以资江河口区为研究区,采集了132个农田土壤样品及7个资江水样,综合采用多种污染评价方法、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区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表现为ZnCrNiPbCuAsSbCd,旱田土壤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除Pb外均高于水田。Sb、As、Cd为主要污染元素,Sb达到了中等污染和中等生态风险的程度,总体处于轻微-中等生态风险程度。资江水体Sb质量浓度较高,平均为10.51μg/L。Sb主要来源于中上游的锑矿工业,受高锑质量浓度地表水灌溉、垃圾填埋场以及燃煤等人为活动的控制;Cd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城镇废水等人为活动;Cr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而Cu、Zn、As、Ni、Pb受成土母质和人为活动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07.
钱塘江口涌潮的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二维有限体积法、Osher格式及间断拟合法,计算了钱塘江河口涌潮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全过程。该算法能保证水量和动量守恒,且能适应水深巨大变化和动边界。根据钱塘江涌潮的特点,可将其合理概化为一线潮。在网格尺寸较大情况下,计算的一线潮仍保持高分辨率,能准确满足水力学间断条件,且计算量小,可以在微机上实现。在对某实测半日小潮进行率定后,对随后的大潮进行了验证计算,涌潮的主要特征(如涌潮高度、移速、水位和流场等)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证实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08.
在分析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水沙资源基础上认为,水沙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三角洲开发的核心问题,每年200~220亿m3的入海洪水资源是今后三角洲开发的水源保障。考虑现有社经状况的发展规划,提出建立总库容为15亿m3规模的平原水库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9.
110.
本文研究了会理地区河口群细碧-角斑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物理化学条件,认为河口群中的细碧-角斑岩系既具有同类岩石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岩石形成于早元古代末期的弧后盆地中,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到过地壳物质混染和海水交代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