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4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1247篇
海洋学   2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79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采用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1990、2000和2010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和中巴资源卫星数据, 结合GIS技术, 分析了喀什噶尔河流域近20 a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 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探讨. 结果显示: 在1990-2010年喀什噶尔河流域耕地、建设用地、盐碱地、水域湿地、裸土地和其他未利用地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 变化幅度分别为73.92%、51.44%、24.27%、10.24%、6.47%和2.98%; 林地、草地和沙地面积减少, 变化幅度分别为-4.13%、-17.16%和-0.73%; 裸石岩砾面积近20 a基本维持不变. 利用转移矩阵可知, 流域新增耕地面积主要来自于16.46%的草地和3.36%的林地; 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自于1.46%的耕地和0.22%的草地; 新增水域湿地面积主要来自于0.18%的草地; 新增盐碱地面积主要来自于0.28%的草地. 1990-2010年的20 a里喀什噶尔河流域耕地和水域湿地分布趋于集中, 景观优势度增强, 且斑块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 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 景观趋于破碎化, 景观优势度降低. 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指数的变化受人口、经济、政策和技术的多重影响, 导致流域耕地面积增加、植被退化. 因此, 合理利用流域水土资源对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92.
地形对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典型断面,利用野外风场观测与风洞模拟,讨论地形在道路防沙体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防护体系前沿栅栏沙丘下风向10倍沙丘高度的水平范围内,地表摩阻风速通常小于临界值;风速递减系数随防护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地形倾斜和起伏对贴地层风力减弱的贡献占防护体系风速削弱程度的43%。自流沙区至铁路路基,潜在输沙率迅速波动降低,其中地形变化使得防护体系内潜在输沙率降低50%以上。这表明,地形是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发挥卓越功能的重要因素,栅栏沙丘已成为防护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3.
武生智  郭为进 《中国沙漠》2014,34(2):307-311
为了研究沙丘迎风坡面上沙粒的跃移运动,本文根据风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最新理论,给出了沙丘迎风坡面上风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沙粒跃移运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由于沙丘周围流场情况较为复杂,各处的风速廓线也不同,故选取不同的坡面位置进行跃移计算,其中各处的起沙率由已有的实验结果或拟合公式给出。计算结果表明:从坡脚到坡顶,平均风速加速比和摩阻风速逐渐增加,到沙丘顶部达到最大值;同时沿坡面向上,各截面处单宽输沙率和距离当地地面相同高度处输沙浓度逐渐加强,这与已有文献报道的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94.
风沙运动的欧拉双流体模型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康龙  武建军  罗生虎 《中国沙漠》2014,34(6):1461-1468
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双流体模型中动力黏度μs,kin、动量交换系数β和碰撞恢复系数ess对风沙运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动力黏度μs,kin影响沙床面起沙率,动量交换系数β影响输沙率沿流程的变化,碰撞恢复系数ess影响输沙量的垂向分布.利用研究得到的参数,模拟风沙流运动,并与已有的诸多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该参数的选取可以有效地模拟风沙流运动.  相似文献   
995.
金字塔沙丘近地表流场及其对月牙泉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月牙泉景区气象站点资料和积沙量统计分析以及月牙泉北侧金字塔沙丘近地表流场野外观测表明:受地形影响,月牙泉景区和金字塔沙丘各点起沙风玫瑰和输沙势玫瑰在监测期内差别较大。在金字塔沙丘影响下,不同风向下气流发生多次分离和汇集,沙丘近地表气流发生明显变化,携沙气流行进方向发生改变。金字塔沙丘坡面上各点合成输沙势和起沙风与坡面走向呈垂直角度,气流沿坡面爬越沙丘时,动能发生损耗,携沙能力减弱,减少了进入月牙泉的风沙量,减弱了月牙泉的风沙灾害。  相似文献   
996.
冯彦  何大明 《地理研究》2014,33(10):1807-1816
水与能源安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最为核心的问题,其在国际河流区尤为复杂和敏感。中国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为重要的上游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变化、水电开发影响及跨境水安全维护等,虽受关注,但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判识出1937-2010年全球国际河流水电合作开发的32个案例,综合分析其开发方式,揭示其投资—效益分配模式与特征。结果表明:① 水电合作开发以河段和双边合作开发为主,缺乏流域层面的合作,形成了投资—效益等比分配、平均分配和差异分配三种模式。② 跨境型河流水电合作的投资—效益分配以等比分配为主,上游国通过向下游国提供发电用水分享其发电效益,下游国则通过补偿上游国的方式推动合作;界河(含界河段)的水电合作开发以平均分配为主。③ 不同发展时期的分配模式差异较明显: 1950年代前以平均分配和等比分配为主;1950-1980年代以平均分配为主;1990年代以后,因案例太少,主要分配模式难以确定。④ 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合作国家间主要采用平均分配模式;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国家间则兼顾采用等比分配和差异分配模式,并实施了更多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997.
塔里木盆地是亚洲大陆腹地独特的巨型地质地貌单元,是研究新生代地球系统的天然实验室。新生代以来,它经历 了古近纪海湾、新近纪湖泊-三角洲平原、河流-湖泊-沙漠、沙漠-河流的地质演化过程,古地理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是远程碰撞造山作用,造成盆地的封闭、气候干旱。古近纪以来,海湾盆地西低东高,构造挤压造成周缘山脉隆升和盆地 逐渐封闭,这是盆地演化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新近纪南高北低,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周围山脉持续隆升,早先形成的河湖 等地质地貌单元不断被周边山脉所封闭,形成塔里木盆地,发育大湖泊。第四纪以来,盆地西高东低,经历了最快速的地 球系统演化,形成中国较大的内流水系以及最大沙漠。内、外动力的耦合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控制了塔里木盆地新生代地 球系统演化,塔里木盆地周缘新构造活跃,在巨型盆地内发育了河流、湖泊、沙漠、戈壁、雅丹、干盐湖等多种第四纪的 地貌类型。不同地质因素时空上相互作用,塑造着巨型盆地地球系统演化,塔里木盆地展示了极干旱地区地球系统第四纪 快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8.
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导致了流域下垫面环境的改变,进而对该地区水文循环的源汇项产生了影响,对地下水位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研究下垫面变化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对不同时期的海流兔河流域遥感影像进行定量化分析,收集了长序列地下水监测数据,通过计算不同土地类型的转移矩阵,绘制地下水位变幅图,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土地类型转移量的地下水位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变化主要受到下垫面变化的影响;土地利用类型时空转换强烈,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剧烈的地区均是地下水位急剧变化的区域,说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下垫面影响较大,和地下水位空间分布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In this paper, the state-of-the-art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technologies for river sedimentation and morphology are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Emphasis is on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which includes mathematical modelling equations and closures, numerical solution methods,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model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s. Several important areas of future research ar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000.
The currently enforced Bulgarian water legislation [the Water Act (1999),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2002), etc.] requires conducting special studies for accurate assessments of sand and gravel flux along the rivers, prior to the issue of the license for operation of the quarries, where they will be dredged. The activity of a quarry necessitates special investigations because of the large dimensions of the damages inflicted on the environment. Our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river reaches, in which abstraction of sand and gravel is performed. The first one refers usually to the plain area river reaches. The other type is mountainous with high rate of sediment load, which consists of coarse solid matter. The “on-the-spot”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sand and gravel dredging has revealed that in the area of the quarry the riverbed cuts into the alluvial sediments to about 6-7 m and this ditch has spread by attenuation at a distance of more than 25 km upstream. Downstream the pit the picture is replicated and at the 8th km a local scour on the riverbed, amounting to more than 1.80-2.00 m, has been measured near the foundation of a massive bridge in the centre of city of Plovdiv. Such assessments of dynamic resources of sand and gravel materials are expected to serve for the purposes of gradual limitation of this activity in river sections close to renewable resources. The amount of sediment load, which may be abstracted in the area of the Orizare quarry in Bulgaria on a yearly basis has been calculated as 6000 m^3/a. It ensures that the resources will not be exhausted and irreversible distortion of the riverbed will be prevented. This is an environmentally safe lim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