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384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799篇
地质学   384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变形监测数据不可避免会受到噪声污染,本文根据原始信号特征,通过合理的选择小波基,采用自适应阈值法去噪,可提取变形数据有用信号并恢复信号的光滑性,保留信号曲线的特征,达到较好的去噪效果。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2.
基于中国气象局公布的1961-2006年中国165个国际交换站无缺测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随机重排去趋势波动分析(S-DFA)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中国极端高温事件阈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S-DFA方法在实际资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检验。从可预报性的角度给出了极端高温事件强度综合指标的定义。该综合指标将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综合起来,兼顾不同地区各自特有的区域气候背景,进一步说明综合指标定义的合理性。基于极端高温事件综合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将1961-2006年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分为4个不同等级的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综合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之前一直保持平稳的波动变化,之后则一直处于上升之中,尤其是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43.
多指标融合的小波去噪最佳分解尺度选择方法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珂  朱建军 《测绘学报》2012,41(5):749-755
借助最小均方根误差、信噪比及光滑度变化随小波分解尺度增加的收敛特性,提出了一种多指标融合的小波去噪最佳分解尺度选择方法。该方法利用信息熵来融合小波去噪过程中不同方面的变化特征,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小波去噪结果与分解尺度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定量识别融合指标变化的拐点,能够有效识别小波去噪的最佳分解尺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去噪信号进行实验分析并与现有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4.
《测绘文摘》2012,(2):62-64
正CH20121002基于经验模分解的陀螺信号消噪=De-noising Method for Gyro Signal Based on EMD/甘雨,隋立芬(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学报.-2011,40(6).-745~750  相似文献   
145.
北京地区正地闪时间分布及波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雷电防护及机理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和电场快慢变化资料,对北京地区正地闪的时间分布规律及波形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正地闪分布随月份而不同,较大频次出现在5—7月,较高比例出现在春、秋季(3—5月和10—11月);而一天内的正、负地闪分布具有反对应关系,正地闪在傍晚(15:00—21:00,北京时)具有较大的频次和较高的比例,且该比例随闪电频次增大而呈减少的趋势;正地闪多为单次回击,多回击正地闪数占正地闪总数的3.89%;正地闪波形上升沿时间分布范围为5~28μs,平均为11.55μs,慢前沿时间分布在2.8~23.6μs之间,平均值为9.41μs,慢前沿幅度与回击峰值比为53%,过零时间为43.97μs,负反冲深度均值为20.75%,辐射场归一化到100 km的回击场强峰值为13.66 V/m;正地闪连续电流持续时间平均值为113 ms,具有连续电流的正地闪比例高达69.2%,其中48.7%具有长连续电流过程。  相似文献   
146.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层建筑,以及智能建筑物的防雷很重视,具体的防雷措施也做的很到位.但相对于一些古建筑物来说,特别是砖木,砖石结构建筑,在防雷方面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阶段能够大量保存的砖木、砖石结构建筑大部分都是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民居、石刻等文物,因此对这些建筑的防雷措施应该更加重视.本文做了关于砖木、砖石结构建筑闪电分流系数研究,仅供参考,希望对砖木、砖石建筑物雷电防护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7.
新型人工引雷专用火箭及其首次引雷实验结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郄秀书  杨静  蒋如斌 《大气科学》2010,34(5):937-946
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人工引雷专用火箭, 火箭箭体结构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 质量轻, 并具有空中抛伞和放线功能。利用新型火箭和全新的雷电流及同步电磁场测量技术, 在2009年的山东人工引雷实验 (SHATLE2009) 中成功引发负极性云对地放电过程3次, 共包括6次大电流回击过程, 采用0.5 mΩ的大功率同轴分流器和宽带光纤传输技术测量到了0.1 μs时间分辨率的雷电流波形、以及距雷电通道30 m、60 m和480 m处的电磁场和6000 f/s的高速摄像观测资料。6次回击的电流峰值分布范围为11.2~16.3 kA, 几何平均值12.8 kA; 半峰值宽度为7.4~34.9 μs, 几何平均值21.6 μs; 10%~90%峰值的上升时间为0.5~1.4 μs, 几何平均值1.0 μs。成功的人工引发雷电实验证明新型引雷火箭安全性能好、可靠性高, 其成功研制为雷电物理过程和效应的研究, 以及雷电流波形资料的积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对制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雷电防护标准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8.
高精度的地磁场数据库是地磁匹配导航的基础.在构建地磁数据库时,需要将空中的航磁测量数据向下延拓至某一水平面,而向下延拓在数学上具有不适定性,通常利用迭代方法逐次逼近"适定最优解".本文针对导数迭代法在迭代过程中的噪声累积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方法,首先利用稳定的向上延拓将观测面和向上延拓、向下延拓同等高度平面上的磁场值联系...  相似文献   
149.
王宗跃  马洪超  明洋 《遥感学报》2014,18(6):1217-1222
针对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波形分解算法具有多次迭代和大量乘、除、累加等高密集运算的特点,提出一套将EM算法在通用计算图形处理器GPGPU上并行化的方案。针对通用并行计算架构CUDA的存储层次特点,设计总体的并行方案,充分挖掘共享存储器、纹理存储器的高速访存的潜能;根据波形采样值采用字节存储的特征,利用波形采样值的直方图求取中位数,从而降低求噪音阈值的计算复杂度;最后,采用求和规约的并行策略提高EM算法迭代过程中大量累加的计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当设置合理的并行参数、EM迭代次数大于16次、数据量大于64 M时,与单核CPU处理相比,GPU的加速比达到了8,能够显著地提高全波形分解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0.
有限差分是最常用的地震波方程数值模拟方法,但时间和空间离散会产生数值频散.正演是逆时偏移和全波形反演的基本单元,成像和反演的精度很大程度依赖于所采用的数值模拟算法.本文研究了有限差分的时间和空间频散特性及其对逆时偏移和全波形反演的影响.通过时间有限差分+伪谱法、时间频散校正+空间有限差分、时间频散校正+伪谱法获取时间频散、空间频散和无频散数据;发展了抗时间频散、抗空间频散、抗时间+空间频散的逆时偏移和全波形反演方法;采用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测试.数值结果表明:逆时偏移同时受时间和空间频散影响,时间频散导致同相轴不聚焦、成像位置偏离,空间频散会产生高频噪声和虚假反射界面;全波形反演在低频大尺度反演中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频散影响,高频精细反演中时间频散引起波形相移、降低反演精度,空间频散增加多解性、导致反演不收敛;抗频散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时间和空间频散影响,获得高质量的偏移剖面和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