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东谷坨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边缘,是该地区发掘次数和出土遗物最多的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址之一。对遗址湖滨相沉积物易溶盐类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此剖面代表的泥河湾古湖易溶盐为Na+-CO32--SO42--HCO3-型,属于淡水湖—半咸水湖,处于半干旱区湖泊演化早期的碳酸盐湖泊阶段。K+、Na+、Ca2+、Mg2+、HCO3-和Cl-等6类离子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且它们与含盐量的变化大体一致。CaCO3含量及含盐量的变化与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细颗粒含量较高时期对应CaCO3含量和含盐量相对较高时期。根据含盐量和各主要离子比值并结合CaCO3含量变化,将湖泊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时期对应于湖泊演化的前3个阶段。该项研究对探讨东谷坨遗址利用者的生存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利用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孢粉、粒度、碳酸盐含量、介形类壳体的δ18O及δ13C等多种环境代用指标,对泥河湾盆地47~25kaBP期间的古气候环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7~39kaBP期间,植被生长稀疏,降水较少,气候冷干。39~30kaBP期间,森林植被发育,入湖的粗颗粒物质增多,表明降水较多。同时介形类的大量繁殖造成碳酸盐含量的显著增高,以及介形类壳体δ18O和δ13C相对偏负,说明当时湖水的水热组合适宜,气候总体暖湿。自30kaBP开始,气候逐步恶化;25kaBP左右,井儿洼剖面沉积中断,气候转为冷干。总体而言,39~30kaBP期间,泥河湾盆地的气候暖湿,其暖湿的气候特征与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3.
泥河湾盆地是东亚古人类活动遗址最为丰富的区域,探索和发现早更新世旧石器地点仍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马坡是泥河湾盆地新发现的一处早更新世旧石器地点,出土石制品24件,包括修理品2件和石片22件,其中多为碎屑,还伴生606件动物的骨骼和牙齿化石,其中大多数为小于10 cm的碎骨片,部分表面带牙齿咬痕,多数保存完好,也有少数风化较为严重。马坡所在地层属于下更新统泥河湾组小长梁段,其年龄推测大约1.6 Ma。马坡地点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探索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人类活动的视野,同时也为研究更新世早期人类及其有关哺乳动物生存环境增添了一个科学实证。马坡地点的发现有助于泥河湾科学含量的提升。马坡石制品应该归属Nihewan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