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67篇
海洋学   1085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青颜 《海洋预报》2005,22(1):45-49
本文利用1953~1991年的海口海洋站实测风暴增水资料与天文潮涨落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路径、强度和移动速度相似的台风最大风暴增水在遭遇天文潮涨潮时比落潮时增水值大,这对于今后预报台风风暴增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分析LUCC(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三门湾海岸带为研究区,以1987—2020年6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和RS技术,利用定量分析法、土地转移矩阵模型对三门湾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耕地和水产养殖用地是三门湾海岸带主导土地利用类型,人类活动和城镇化导致建设用地和水产养殖面积增加,土地利用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滩涂向水产养殖用地转移的趋势。(2)在土地利用结构性质转变影响下,近30年来三门湾近岸水体营养盐含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近20年来近岸综合潜在生态指数由16.47升至21.18;人类活动对三门湾海岸带近岸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993.
莱州湾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研究莱州湾河口区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Pb,Zn,Cd,Cu的含量变化,分析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以期了解莱州湾河口区滨海湿地重金属含量的区域性变化,并从柱状沉积物剖面了解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的历史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河口区与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与垂直分布上均呈现一定幅度的变化,且高浓度重金属显示区域内重金属呈现污染状况;在沉积物柱状剖面中,发现重金属含量在上层有大幅度增加之现象。另外,利用围隔式生态实验装置研究了该滨海湿地区域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d,Cu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结果表明,海水中的还原环境能抑制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有助于体系中原有的重金属清除出水,而低生产力条件下,Pb,Zn表现出释放行为;高生产力和高悬浮物含量条件下,Pb和Zn表现出先释放后迁移,而Cd和Cu则呈现出相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4.
南中国海及泰国湾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竹虹  廖岩  陈桂珠 《热带地理》2006,26(4):329-333,338
南中国海及泰国湾具有丰富的浅海和热带的生物多样性,支持着一个世界重要的渔场,同时南中国海及泰国湾周边的国家还是目前亚洲太平洋地区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心,关系着东南亚及相邻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过去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该海区渔业资源减少,海岸环境退化严重.虽然南中国海及泰国湾周边国家过去都实施了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然而缺乏区域协调措施大大降低了这些行动的有效性.文中对南中国海及泰国湾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现状进行了诊断分析,识别了渔业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这些环境问题的跨境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山东莱州湾南岸地下水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传统方法难以拟合,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简称ANN)高效的自组织学习能力和抗实验噪音能力及应用神经网络工具箱设计了三层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得出映射莱州湾南岸地下水密度与含盐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基于ANN的地下水状态性关系的性质,基于ANN的地下水状态方程具有形式简单,易于使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6.
厦门湾海水中224Ra的深度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采用MnO2-纤维富集、220Rn的连续射气闪烁法测定厦门湾海水中的224Ra,利用其垂直分布求出该海域的垂直涡动扩散系数(Kz),为该海域可溶性污染物扩散、迁移和海域自净能力的估算提供理论依据.该海域224Ra的垂直分布及由此得出的Kz使我们能够洞悉研究海域水体的垂直扩散特征及其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997.
潮滩是滨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其演变对于蓝碳增汇具有重要意义。卫星遥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潮滩监测手段之一,但受潮位影响,遥感提取的潮滩面积往往被低估。本文利用2016—2021年Sentinel-2卫星影像提取乐清湾潮滩瞬时面积,建立了潮滩面积与潮位的定量关系模型,从而实现潮滩面积的潮位校正。在此基础上,将建立的校正模型应用于Landsat卫星影像,获取了1988—2020年期间7个时期的乐清湾潮滩面积,并分析了乐清湾潮滩面积近30年的变化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乐清湾潮滩面积在1988—1994年期间显著增加,在1994—2010年期间急剧减少,在2010—2015年期间少量增长,而在2015—2020年期间再次减少。人类活动对潮滩的开发利用是乐清湾潮滩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98.
全球潮汐预报模型在深水大洋具有较高的精度, 但在近岸强潮海区由于地形岸线、模型分辨率等原因精度不一, 难以直接应用。三门湾海域多年平均潮差4 m, 最大潮差可达7 m,是典型的强潮海湾, 为了评估TPXO9.0、TPXO9.0-atlas TOPEX/POSEIDON TIDES)、NAO.99b(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of Japan)与GTM(Global Tide Model) 4 种预报模型在三门湾海域的预报精度, 本文分别通过上述4 个潮汐预报模型提取水动力数学模型开边界进行对比,并利用提取的开边界潮位对二维水动力模型进行驱动。通过计算分析潮位站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误差, 研究4 种预报模型模拟的三门湾潮汐变化得出, NAO.99b 模型在三门湾海域整体预报精度最佳, 分潮振幅、迟角和实测数据误差最小, TPXO9.0-atlas 分潮振幅模拟较好, 但迟角误差较大。对湾内四大分潮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发现, 三门湾海域以半日潮为主, M2、S2 和K1分潮振幅由湾顶向湾口递减, O1分潮相反。  相似文献   
999.
太湖梅梁湾与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富营养化和风浪是影响大型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因素,本文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太湖梅梁湾和五里湖理化环境因子(水温、透明度值、悬浮质浓度和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逐月监测,通过对两个湖区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周年内季节变化的比较研究,探讨富营养化程度以及风浪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为:(1)梅梁湾由于受风浪影响悬浮物含量较高,五里湖则富营养化水平更高.(2)周年内五里湖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6.85 mg/L)高于梅梁湾的平均生物量(4.99 mg/L),两个湖区都呈现夏秋高峰、冬季低谷的变化特征.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的模式基本为:冬季硅藻(小环藻属Cyclotella spp.)和隐藻(隐藻属Cryptomonas spp.)-春季绿藻(细丝藻属Planctonema sp.)-夏季绿藻(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种类)和蓝藻(微囊藻属Microcystis spp.和浮游蓝丝藻属Planktothrix spp.)-初秋蓝藻(微囊藻属)和硅藻(浮游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p.)-秋季隐藻(隐藻属).五里湖的季节演替模式没有梅梁湾明显,全年隐藻(隐藻属)都占优势,在此基础上,秋冬季硅藻(小环藻属和浮游直链硅藻属)占优势,裸藻(裸藻属Euglena spp.)在冬春季占优势,绿藻(绿球藻目种类和团藻目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p.)在整个春季和初夏的优势地位在夏季被蓝藻(微囊藻属和浮游蓝丝藻属)所取代.群落构成的差异是浮游植物对两个湖区不同风浪条件和富营养化水平的响应结果.(3)通过与PEG(Plankton Ecology Group)模式的比较,梅梁湾和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演替主要受水温、光照、营养盐(氮、磷)浓度和浮游动物牧食等因子的影响,因此,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