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In this paper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study on scour and flow field around a T-shape spur dike in a 90 degree channel bend are presente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laboratory channel to measure the variations of bed topography under a clear water condition. The three dimensional flow field was measured by an 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 in a scour hole due to a T-shape spur dike. It was found that by increasing the Froude number and length of spur dike the amount of scour increases. Increasing the wing length of spur dike decreases the scour. The amount of scour at the upstream of spur dike is much more as compare to that at the downstream of spur dike. By increasing the wing length of spur dike the zone of flow separation expands. As a result the sizes of vortex increase. Details of flow field are also address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462.
利用1961—2005年西北及内蒙古地区208个地面气象站春季沙尘暴日数的观测资料,对沙尘暴发生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沙尘暴偏多,80年代沙尘暴开始减少,90年代最少,21世纪的前5 a沙尘暴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基于1961—2005年的NCEP资料进行了原因探析,结果表明:①在沙尘暴多发年代,我国北方大部分区域风速出现了正距平,而在沙尘暴少发的年代,风速呈现出负距平;②在沙尘暴多发的年代,我国中高纬地区出现明显的气旋性流场距平,其南侧西风增强了我国西北及内蒙古地区偏西风风速,而在沙尘暴少发的年代,则与之相反;③极锋锋区在60—70年代强度偏强,从80年代开始强度呈现出明显的减弱趋势,21世纪初期锋区强度继续减弱,但其中心位置有小幅的自北向南移动。  相似文献   
463.
正确快速的探测水库堤坝渗漏在保证防洪工程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而查明渗漏入口和渗漏途径又是难点中的重点,本文简述了伪随机流场法的基本原理,重点探讨了当水库坝体中存在诸多金属管,且渗漏水为承压水形式时,传统流场法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时,作者首先采用流场法对水库大坝进行电流场分布的检测后,再结合双频激电法,详细的分析和对比检测的数据,从得到的探测曲线分析表明,通过流场法与双频激电法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流场法区分金属管和地层渗漏通道的能力,为以后的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464.
针对薄壁堰流水面落差大、流速沿程变化剧烈的特点,提出一种测量堰流表面三维流场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基于双相机共面法重构水面形态(无需对相机进行复杂的内外参数标定)和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技术(LSPIV)测量二维流场,通过相机像平面与水面之间的空间映射关系,将像平面的二维流场数据逆投影至世界坐标系下已知坐标点的切平面上,解算出三维表面流场。该方法应用于薄壁堰流试验,有效重构了堰流三维表面形态及流场,其初步结果表明,堰流的流向速度在自由泄流长度范围内先增加后减小,转折点大致在自由泄流长度中间位置;在该位置之后,垂向流速占主导;同时该方法可行,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465.
实时、精细化的海表流场测量对海洋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简要对比各类海表流场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利用水色遥感图像测量海表流场的最大相关系数法(MCC),并利用亚像素方法对该算法进行了有效改进,同时利用本文算法对东海黑潮海域的海表流场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66.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做冰雹预报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模拟分析了渭干河灌区一次冰雹云过程的流场结构和云中含水量等宏微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并用1995年7~8月的探空资料,进行冰雹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式可以真实地模拟出适合于冰雹云生长的环境流场、温度场、湿度场的分布及其演变过程,还可模拟出多单体雹云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根据大气层结稳定度,选择不同的热扰动强度,可使空报次数明显减少,预报准确率提高到69.3%。  相似文献   
467.
468.
一种带通滤波器在MICAPS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带通滤波方法,对MICAPS环境中的数值预报产品的风场进行滤波处理,从而得到中尺度预报流场信息,并将滤波后的流场分布显示在MICAPS工作平台上,可为预报员提供中尺度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469.
流场中的奇异线(点)特征与汛期广西暴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2,他引:4  
利用热带地区风矢量场和分解的uv分量(流线和等风速线)的基本型式,对1996~2002年4~9月169例影响广西的暴雨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场中的奇异线特征(如切变线、辐合线、等风速密集区)和奇异点特征(如低涡、气旋性拐点)等与暴雨过程和强度有较好的关系。在实际预报业务中,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和卫星云图资料的使用,对提高广西暴雨过程的强度预报有较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70.
为了研究深层地热能开发对热储层流场造成的影响,选取兰考县深层地热能开发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区新生代以来的地质结构和区域构造特征,调查地区地热开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地热能类型分析了第四系Q、新近系明化镇组N2、新近系馆陶组N1等3个热储层特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查明区内的断裂分布、热储层发育、隔水边界等条件,通过现场试验与测试手段查明不同部位热储层的参数指标,分区计算各层的地热资源量。根据开采方式、边界条件、水文地质参数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出2023年Q热储层流场将恢复到原始流场模式,N2热储层流场漏斗效应持续减弱,N1热储层流场漏斗效应明显且分布不规则,为控制地热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封闭循环利用地热、同层加压回灌的开采方式及合理布局开采井、综合利用多层地热等措施,为本地及周边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