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9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558篇
测绘学   132篇
大气科学   240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1196篇
海洋学   89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75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50年   5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8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3年   2篇
  192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成藏期研究——以黑帝庙地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光 《世界地质》2008,27(1):53-58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结合激光拉曼光谱显微探针成分分析与构造演化史分析,认为青山口组生成的油气主要存在一期充注,包裹体均一温度是90℃~110℃,对应的油气充注时间是从82.5 Ma开始.油气存在二期成藏,即嫩江组末期和明水组末期.嫩江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是二期充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是90℃~100℃和110℃~120℃,油气分别由68 Ma和66 Ma开始充注,但以后者为主.主成藏期是一期,明水组末期-古近纪时期.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寻找由嫩江组烃源岩提供油源,形成于姚家组和嫩江组中的岩性油气藏及于明水末期-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岩性-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72.
大别山南部宿松群的组成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对大别山南部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对宿松群的组成和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宿松群可解体为以变质侵入岩为主的蒲河杂岩和变质沉积岩为主的宿松岩群两部分。前者主要分别在原宿松群虎踏石组和蒲河组的范围内,组成岩石变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其原岩主要为形成于新元古代的花岗岩类和基性侵入岩;后者主要分布在原宿松群大新屋组和柳萍组范围内,组成岩石主要为变质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可分为大新屋岩组和柳坪岩组,是不整合在古元古代二长花岗片麻岩之上,时代为中元古代早期。  相似文献   
73.
王兴国 《今日国土》2008,(11):F0003-F0003
大红岩景区距武义县城20公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在距今8000万年的白垩纪晚期,受地球新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和几千万年的熔岩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蚀作用形成。大红岩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号称中国丹霞赤壁之最,这里不仅风景秀丽,  相似文献   
74.
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序地层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方法学科,并在聚煤作用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就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历史以及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近海环境的聚煤作用实际上是海平面(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时提出煤层厚度受泥炭堆积速率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的控制:靠陆一侧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最大海泛面位置;而靠海一侧障壁-潟湖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初始海泛面的位置;但就整个三级复合层序来说,层序中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的煤层主要分布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最大的最大海泛面附近的位置。对于中国晚古生代近海型煤系中常见的“根土岩-煤-石灰岩”序列,聚煤作用发生于海相石灰岩“滞后时段”,即在海侵之后、海相石灰岩层真正沉积下来之前的时段,这一时段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平衡,有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75.
藏东八宿地区泛非期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卡穷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出露于藏东八宿县同卡地区,是藏东地区首次发现的泛非期花岗岩.卡穷微陆块呈岩片状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卡穷岩群构成卡穷微陆块的主体,卡穷岩群是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退变榴辉岩等组成的构造地质体.卡穷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获得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507Ma±10Ma,为泛非事件的岩浆活动记录,进一步证实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以南是泛非期基底,为解决青藏高原南部的构造演化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6.
四川盆地南部中—上寒武统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南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储层为一套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沉积,其岩性为粗粉晶—细晶白云岩、砾屑白云岩、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等。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岩溶作用、破裂作用等,白云石化作用和岩溶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白云石化的机理为混合水白云石化。岩溶作用具有多期性,包括沉积期岩溶、风化期岩溶、埋藏期古岩溶和褶皱期古岩溶等,以风化期岩溶为主。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了大量的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压实作用主要发生在浅埋藏期,它与埋藏期胶结一同作用使孔隙度由原来的15%左右骤降至2%~3%左右。随着后来的岩溶作用和破裂作用等,部分储层的孔隙度又扩大到4%~5%左右,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77.
浙北双溪坞群的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双溪坞群的岩层对比和构造分析,认为本区的双溪坞群与上覆地层间在构造样式上的存在着较大差异。双溪坞群的章村组和北组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为同一火山放心回的产物。神功运动使早期形成的双溪坞群褶皱造山,开怀 竖线型平臣褶皱构造,并受后期构造的叠加改造,形成轴向北东的叠加褶皱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78.
为了定量计算陵区近海核电站排水管线泄漏情景下核素通过地下水途径向海洋环境的释放通量,以某近海核电站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应用GOCAD软件建立三维地形地质模型,刻画地层的分布、剥蚀以及倾向等特点;然后,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FEFLOW精细刻画丘陵区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最后,以不被吸附滞留的核素3H和被吸附滞留的核素90Sr、137Cs为对象,通过实验测定了90Sr、137Cs在不同岩土介质中的分配系数,模拟计算了排水管线连续渗漏60 a后3H、90Sr、137Cs在地下水中的放射性分布及释放。结果表明:3H迁移速度基本与地下水流速一致,地下水中的最大放射性浓度为0.285 0 Bq/L,第20 000天时向收纳水域的释放通量达到最大值,约526 Bq/d;90Sr吸附性能相对较弱,最大迁移距离约80 m,地下水中的最大放射性浓度为0.032 1 Bq/L;137Cs吸附能力较强,相当长的时间内被滞留在管线附近,地下水中最大放射性浓度分别为6.840×10-3 Bq/L,释放通量为0 Bq/d。由弥散度的不确定分析可知,弥散度越大,地下水中3H的最大放射性浓度越小,向海洋环境的释放通量越多。  相似文献   
79.
郑世帅  徐夕生 《岩石学报》2021,37(12):3712-3734
破火山内出露的火山岩与浅成侵入岩为硅质岩浆演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从而备受关注。小雄破火山内的火山-侵入杂岩是中国东南沿海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典型代表,包括小雄组火山岩(K2x)与两类侵入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本文以小雄火山-侵入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破火山内火山岩与侵入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和岩浆演化过程。系统的LA-ICP-MS 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小雄组火山岩形成于98~88Ma,并具有多期次喷发的特点,可分为下段、中段和上段,年龄分别为98~96Ma(K2x1)、95~92Ma(K2x2)、~ 88Ma(K2x3)。小雄花岗斑岩形成年龄为90Ma;正长斑岩形成稍晚,约88Ma。与下段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的Nd-Hf同位素组成[εNdt)=-8.3~-7.2, εHft)=-11.8~-7.2]相比,中段流纹岩要更为亏损[εNdt)=-5.84~-5.32, εHft)=-10.1~-0.5]。研究表明,小雄组流纹质火山岩的母岩浆可能起源于发生在深部岩浆房中渐进的壳幔相互作用,中段流纹岩的源区混入了更多的亏损幔源组分。中段流纹岩与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Nd-Hf同位素组成,以及 "互补"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由发生在浅部岩浆房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堆晶作用所制约。值得注意的是,正长斑岩与花岗斑岩并不存在直接的成因演化关系,两者应是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正长斑岩岩株具有高度一致的结晶年龄、微量元素特征以及Nd-Hf同位素组成,以上特征均表明小雄破火山内的正长斑岩具有相同的起源。正长斑岩母岩浆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源区混入了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组分,其地球化学成分变化主要受"普通辉石+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所控制。  相似文献   
80.
珲春地区位于我国与俄罗斯、朝鲜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的金三角,由于它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南部地区和朝鲜庆兴、罗津地区有着相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且与俄罗斯的三个自然保护区相连,已经成为东北虎、远东豹及被捕食动物自由迁徙的生态通道,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虎最重要的生活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