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40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95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29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的安徽太平湖水环境生态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安徽太平湖是国家重点保护湖泊,但其生态本底资料非常缺乏.于2012、2013年对太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26种,隶属7门93属,绿藻门种数最多,共40属68种;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127.12×104cells/L,蓝藻与绿藻相对丰度之和达61.5%;生物量平均值为0.74 mg/L,蓝藻和绿藻相对生物量之和达40.3%;太平湖优势种种类多且优势度不高;α-中污染和β-中污染指示种分别为9和28种,占总种数的7.1%和22.2%;各采样点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均值分别2.48、2.35和0.71.利用各种浮游植物特征参数对太平湖水营养水平的评价结果不太一致,而各指标对太平湖水质污染状况的评价较为一致,为β-α-中污染.与以往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太平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上未发生大的变化,丰度及生物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指示水体清洁的种类消失,新增的浮游植物种类超过50%为中污带指示种,但未见P-多污带指示种类出现,说明太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但没有达到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992.
国超旋  刘妍  范亚文  李慧 《湖泊科学》2014,26(5):759-766
2012年6月(夏季)对三江平原湿地抚远地区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设置了10个采样点,经鉴定共有浮游植物262个分类单元,包括239种19变种4变型,隶属于7门9纲22目32科73属.通过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初步分析,得出三江平原湿地抚远地区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以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为主,种类数为绿藻门(42.6%)>硅藻门(22.8%)>裸藻门(20.9%),细胞密度在3.88×104~278.07×104cells/L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以将10个采样点分为两组,即农场区5个样点为一组,非农场区5个样点为另一组,两大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水体类型及生态环境的不同是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为一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在2左右,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大于3,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3 ~0.5之间.综合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分析表明,三江平原湿地抚远地区水域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较高,多样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3.
洪泽湖轮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对洪泽湖轮虫进行季度采样,分析了洪泽湖轮虫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及其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洪泽湖共观察到轮虫17属34种,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轮虫种类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较大差异,种类数在北部成子湖最高(27种),西南部湖区次之(26种),东部沿岸带最低(19种);而密度则表现为西南部湖区略高于成子湖,东部沿岸带最低.轮虫的群落结构季节差异明显,密度和生物量在春季最高,秋季次之,而夏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溶解氧及叶绿素a等因子对轮虫种类的季节变化及密度生物量的影响最大;总磷、总氮及可溶性无机氮等水体中的营养盐也是影响轮虫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亚热带大型深水贫营养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生态现状,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对新丰江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 表明,新丰江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在15~28之间,整体上处于贫营养状态.共检出浮...  相似文献   
995.
李静  陈光杰  黄林培  孔令阳  索旗  王旭  朱云  张涛  王露 《湖泊科学》2023,35(6):2170-2184
区域增温和大气氮沉降作用已成为高山湖泊面临的重要环境胁迫,已有高山湖泊生物群落响应的长期模式研究主要集中于藻类而缺乏更高营养级生物(如浮游动物)的系统调查。本研究选择滇西北地区深水型的高山湖泊沃迪错开展沉积物调查,通过多指标分析(总氮、总磷、叶绿素a、氮稳定同位素等)并结合区域气候重建记录,识别近两百年来该湖泊及流域环境的变化历史,进一步利用枝角类群落指标(物种组成、生物量等)定量评价了湖泊生物群落的响应模式与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湖泊营养水平(如总氮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叶绿素a浓度等)在过去近两百年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显示,大气氮沉降和流域外源输入是影响总氮上升的主要因素,同时区域增温和营养盐富集促进了湖泊初级生产力的不断上升。自1960s以来区域升温明显,湖泊营养水平和叶绿素a浓度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钻孔中枝角类群落以浮游属种(Daphnia longispina等)为优势种,在1900AD以前D.longispina相对丰度较为稳定(40.83%±8.02%),之后出现下降趋势且在1948—1965年间明显下降,之后再次明显上升并成为主要优势种。排序分析显示,气温、叶绿素a和总...  相似文献   
996.
江西省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鄱阳湖流域内占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承担着保护世界性和国家重点保护濒危越冬候鸟资源等重要责任。探究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可为都昌保护区内鸟类栖息地的生境保护与动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1年1、4、7和10月对都昌保护区内4个区域的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分析(RDA)等对都昌保护区水质情况以及浮游甲壳动物与水环境因子和叶绿素a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31种,其中枝角类(20种)和桡足类(11种)。都昌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年均密度213.81 ind./L,年均生物量为1.51mg/L。都昌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较大,季节上,夏季或秋季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量达到峰值,冬季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最少;空间上南矶一般区(D4)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较大,其次是撮箕湖一般区(D3),小矶山核心区(D1)和三山核心区(D2)差异较少。根据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都昌保护区水质情况,结果表现为撮箕湖一般区(D3...  相似文献   
997.
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及其演变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1992年12月至1993年9月对丹江口水库进行四季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0属,年平均密度为42.18×10~4个/L,生物量为0.71mg/L。浮游植物种类和现存量在库区的分布均表现为汉江库区较丹江库区丰富。本文还根据1958年、1986~87年和1992~1993年丹江口水库库区的三次调查资料,分析丹江口水库蓄水前后以及建库26年以来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密度、生物量、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主要变化。以秋季丹江口水库坝前和汉江库区的肖川为代表,浮游植物密度从每升几万个增加到每升几百万个,生物量每升毫克数增加了数十倍。种类组成由河流型硅藻占优势逐步演化为硅藻—甲藻—蓝藻型。1993年浮游植物种类数显著低于1987年。年数量变动曲线由1987年的夏季高峰向后推移至秋季。  相似文献   
998.
项斯端  吴文卫 《湖泊科学》1999,11(2):177-183
杭州西湖在 20世纪 40年代湖底附泥藻群落以蓝藻门静水隐杆藻为优势,占 98%-99%,而 90年代本次调查时发现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底栖性的附泥藻群落由蓝藻型转变为以硅藻门放射针杆藻为优势的群落.根据1991年4月及12月调查全湖各湖区该群落分为三个组合:(1)放射针杆藻组合:外湖及北里湖,藻密度高,(302-575) × 104个· g-1.放射针杆藻占总藻量的412%-528%.(2)凸腹脆杆藻-放射针杆藻组合:分布在西部三个湖区.藻密度低,仅为前一组合的 113或 118.(3)静水隐杆藻组合:仅存在于三潭印月内湖.  相似文献   
999.
山西宁武亚高山湖群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山西宁武亚高山湖群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91个种、变种及变型,隶属于8门,45科,108属.各采样站点间种数相差较大,以马营海种类最多,干海最少.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明显占优势,优势科、优势属和优势种也都较为明显.优势种有蓝藻门的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和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硅藻门的库津小环藻(Cyclotella kuetzingii)、肘状脆杆藻(Fragilaria uln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绿藻门的狭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angustus)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49 × 106cells/L.水面下0.5m处比水表层的细胞密度高.综合4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宁武亚高山湖群水质总体为轻污染.  相似文献   
1000.
三峡水库香溪河流域梯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于2005年10月、2006年1、4、7月对三峡水库香溪河流域3座水库(古洞口一级水库、古洞口二级水库和香溪河库湾)组成的梯级水库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周年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8属121种(含变种),以绿藻和硅藻种类最多,绿藻有26属49种,占40.50%;硅藻14属41种,占33.88%;其次是甲藻,3属11种,占9.09%;蓝藻5属7种,占5.79%;隐藻3属7种,占5.79%;其它藻类仅占4.96%.浮游植物在古洞口一级水库共有25属31种,古洞口二级水库29属40种,香溪河库湾46属81种.优势度分析显示:古洞口一级水库藻类优势类群为硅藻门、绿藻门,古洞口二级水库为硅藻门、隐藻门和甲藻门,香溪河库湾为绿藻门、硅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3座水库浮游植物年均密度分别为1.110×106、4.837×105和1.734×106 cells/L;其中,最高密度出现在香溪河库湾(4.87×106 cells/L),最低密度出现在古洞口二级水库(5.76×105 cells/L).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梯级水库进行水质分析,表明沿着水库的梯度水质逐渐恶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3座水库间无明显差异,而香溪河库湾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大于古洞口一级、二级水库.前两个指数与浮游植物优势种的评价结果显示,香溪河流域梯级水库处于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