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1篇
  免费   756篇
  国内免费   348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91篇
地质学   440篇
海洋学   230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133.
1996年11月9日21时56分(北京时间)长江口以东海域发生MS6.1地震, 震中位置为31°43′N, 123°04′E. 这次地震主要波及中国上海市和江苏、浙江两省, 其中长江口及杭州湾地区震感较强烈. 上海市普遍有感, 高层建筑反应强烈. 刘昌森等对这些地区作过研究(刘昌森, 金胜, 1998;刘昌森等, 1999). 此次地震还跨过海域, 波及到彼岸的韩国境内, 也是高层建筑反应较强. 本文记述了该地震对韩国的影响, 并与华东地区进行对比, 勾画出统一的等震线图.  相似文献   
134.
黄海、东海海域出海气旋发展过程中尺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对1999年6月两个出海气旋发展过程进行 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的气旋出海后移动路径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在数值模拟基础上重点讨 论了出海气旋发展过程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分布及其演变情况. 气旋出海后在气旋中心区 南方和东方存在负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区. 出海气旋的东移和发展,其前方强大正热通量区 的存在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5.
对下扬子与华南边界结合带东延问题的地球物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江山-绍兴、铅山-宜春等断裂带作为华南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这种认识目前已基本为大家所接受.但是,这条边界结合带向东延伸入海之后的位置与去向一直是多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黄、东海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数据(空间重力数据、布格重力数据和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利用方向导数等处理方法,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不同的区块.结合研究区的磁力与地质资料,利用各种成图、成像技术,形成一系列分析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华南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认为:该结合带的位置有可能比传统认识中自长江口至大黑山群岛的位置更向南一些,在杭州湾-长崎、对马海峡一线,并呈现向北略微凸出的弓形.边界结合带在深度上属于深大断裂带,一直可以追索到上地幔的顶部.与中朝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相比较,本条结合带的踪迹不是十分清晰.表明加里东运动之后,该结合带的运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36.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推求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梁振英 《测绘学报》1997,26(4):344-351
本文根据卫星测高数据和海面动力地形资料,绘制了不相上下北太平洋海域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细结构图,对解决卫星测高技术中大地水准面积和海面地形的可分性问题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37.
138.
柯东胜  许时耕 《气象学报》1997,55(4):506-511
对1961—1990年(部分资料到1994年)期间在南沙海域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在ENSO发生的当年,南沙海域的海平面气压呈正距平,年降水量明显偏少,热带气旋活动的日数一般偏少;在历次ENSO过程中,南沙海域的总云量与SOI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该项工作有助于了解ENSO对南沙海域天气气候的综合影响和提高天气预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9.
将同安岭-牛腊岭火山地层划分为六罗村组,汤他大岭组,岭壳村组,总厚度达5429m。六罗村组下部以玄安山质火山岩为主,上部为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熔岩,汤他大岭组主要为英安岩类火山岩,岭壳村组为流纹岩类的岩石,构成2个喷发旋回,根据同位素年龄,确定火山岩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与海南岛下白垩统鹿母湾为同期产物,相当于我国东南沿海白垩纪火山岩。  相似文献   
140.
渤海海域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的辽东湾、渤西,渤南,渤中4个区块的5个潜山构造带均发现了古潜山油气藏,其含油层系有中生界,古生界和太古界,储层为火成岩,碳酸盐岩和混合花岗岩系,油气藏型有不整合残丘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等。通过对该区构造格局及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下第三系覆盖的低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长期活动的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而储集条件影响了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