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178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采用双台子台阵方法的实时地震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在速度作为确定系统成功水平关键因素的实时地震预警系统中,快速对具有潜在毁坏性大地震的定位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开发了一种简单的、仅采用台阵中两个最先到达的P波到时的方法。假设一个简单的速度模型,这两个P波波至可用于绘制一条期待包含有近似地震震中的双曲线。根据台阵中其他台站的初波至不是最先到达的P波初至的事实,可将双曲线上的震中位置进一步加以约束。当应用到加州赫克托矿地震以及美国中部一个较小的地震事件时,模型结果表明与实际地震震中位置符合。虽然子台阵对大地震定位的方法存在固有的不确定性,但对早期预警系统而言这是可以接受的折衷,因为这可节省几秒至十几秒的时间,而不用等待其他台站的P波波至。尽管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定位方法,但本文还表明:最靠近赫克托矿地震震中的台站,在P波到达的2s和3s内,分别记录到0.3mm和1mm的地面运动,这表示一个大的地震事件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152.
《国际地震动态》2005,(9):46-46
一名只有11岁的英国女孩利用课堂上学来的地理知识,成功地在去年南亚海啸中救了100多人,2005年9月9日获得英国海事学会颁发的奖状。  相似文献   
153.
 分析MODIS数据反演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与大气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 当空气没有污染时,AOD<0.3; 轻度污染时,0.3<AOD<1.0; 污染严重时,AOD>1.0。在分析AOD与地面大气污染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空气污染指数,将城市光化学污染预警等级分为无、微弱、较弱、较强和强5级,并结合广州市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为进一步建设城市光化学污染预警系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4.
第28章:海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啸是一种海洋重力波,是由海底地震或诸如火山喷发、滑坡等其他地质运动引起的。大多数海啸是由浅源大地震引起的,所以沿板块俯冲带分布(图1)。Tsunami(海啸)一词是日语,表示港口波的意思。海啸通常很小,在深海几乎看不出来,但是当其接近海岸或海港时,就会变得很大,并造成破坏。有时候,海啸被称为地震海洋波,或被错误地称为潮汐波。  相似文献   
155.
《国际地震动态》2006,(8):47-47
美国一个科学家小组在最新一期《地球物理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美国宇航局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处理软件,可在十几分钟之内测定某处发生的地震会不会引发海啸,有效提高海啸预警速度。小组负责人、内华达大学杰弗里·布卢伊特博士介绍说,当有大地震发生时,GPS卫星会通  相似文献   
156.
2004年12月24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发生时,地震仪大概只用了几秒钟就测出这次大地震的震级。但仪器开始测的是震级大约是8.0级,并说明没有巨大海啸风险。而地震发生了5小时后,研究人员才将震级改为9.0级或更大,这意味着有发生巨大海啸的高风险。与此同时,以喷发速度移动的波浪海啸已经穿过印度洋,猛烈地撞击泰国、印度、斯里兰卡和其他地方的海岸。  相似文献   
157.
《高原地震》2006,18(4):61-61
据悉,今年4月下旬,在罗马尼亚弗朗恰县的普老斯蒂纳(Plostina)和弗朗恰亚(Vrancioaia)两个地震观测站演示了一种新的地震即时预警系统,该系统是罗马尼亚国家地球物理所两位研究员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合作的产物。该系统有3个感应器,可在1~2秒确定是否发生地震,当有地震时警报会自动发往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上述过程均为仪器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该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警报发出后,在0.9~1.2秒之内能够采取许多安全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使事关国家利益的项目在发生强地震风险时自动停止运动,如:天然气网络,石油管道,切尔纳沃德核电站,电器设备等,也可以让正在运行的电梯和高速列车等行进至安全位置以减少伤亡。  相似文献   
158.
基于专家评分模型和GIS的滑坡预警分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评分模型,构建了滑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开发出滑坡预警分析系统。采用该系统不但能预测滑坡灾害的空间发展趋势,而且还可反映出某一时段内其发生发展态势。文中以河北省太行山地区为例,利用该系统,实现了该区的滑坡预警评价分析。其结果与实地滑坡分布规律存在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9.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ML9级强烈地震。地震的强度是100a来全球非常罕见的。地震引起了巨大海啸,浪高近10m,波及到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地区10多个国家,造成近30万人遇难。地震使印度尼西亚、泰国的部分岛屿发生了地形变化。海啸在受灾国留下了大片的盐碱地。苏门答腊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这些能量在2004-12-26集中释放出来。导致了这次地震海啸的发生。地震海啸灾害本身规模巨大,发生异常突然,再加上受灾地区人员密集,缺乏海啸灾害逃生的知识和经验。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海啸预警系统,是造成这次灾害巨大伤亡的原因。中国从台湾-海南岛一线的海区,存在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因此应不断完善海啸预警系统,提高沿海地区建设工程的防灾抗灾标准,加强防波堤建设以及采取恢复红树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预防潜在的海啸灾害。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