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3篇
  免费   733篇
  国内免费   292篇
测绘学   189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326篇
海洋学   217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71.
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可导致滨海火/核电厂取水口堵塞,对电厂安全运行造成潜在威胁。寻找水母源地及其迁移路径是水母治理的基础。本文基于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方法(LTRANS)建立反向追踪模型,并结合水母生态学特性对2015年6—9月聚集在红沿河电厂海域的大型水母进行溯源,获得水母源地及迁移路径,可以为螅状体栖息地寻找和水母拦截打捞提供依据,对近岸海域水母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溯源结果表明:(1)红沿河电厂及其邻近海域的水母可能来自多个不同源区,辽东湾西部、北部及电厂南北两侧等海域的水母均有可能迁移至电厂附近;(2)受水温和环流影响,6—9月期间到达电厂附近的水母主要源区及迁移路径不同,早期出现在电厂海域的水母很可能是局地产生的,而7—9月持续的高风险水母灾害则主要取决于渤海不同源区水母的物理聚集;(3)根据水母的主要迁移路径,建议在电厂取水口约15km的海域设置一条封闭监测断面,对水母进行实时监测;在距离取水口约30km的外侧海域设置一条调查断面,于7月初至8月中旬,每5天进行一次定点拖网调查。此外,在距离电厂取水口15—20km的西南方向上,对水母进行拦截打捞可大大降低水母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172.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37(1):封2,前插1-前插7
温州市洞头区是全国14个海岛区(县)之一,由302个岛屿组成,区域总面积2862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2708.7平方千米,占温州海域的1/4。洞头以海为美,拥海而兴,冬暖夏凉,宜居宜游,近年来在海洋生态建设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海洋公园等多张国字号“金名片”。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洞头时指示:“要特别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十余年来,洞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海上花园建设实践,努力彰显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好愿景。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有效加快了建设海上花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3.
邹晓梅  林广发  陈志彪 《海洋科学》2018,42(11):110-117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异常的重要指标。本文收集1986~2017年闽三角海域的赤潮事件,基于GIS技术分析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2年来,闽三角海域赤潮发生98次,赤潮高发区在厦门西海域、同安湾和泉州湄洲湾海域;闽三角海域赤潮年际发生次数呈波动变化,一年中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8月;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及旋链角毛藻是闽三角海域的赤潮优势种,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有毒赤潮事件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本文系统性地总结了闽三角海域赤潮时空特征,为该区域的赤潮风险分析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4.
舟山北部海域海底第四系淡水资源赋存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东海舟山北部海域海底第四系淡水资源赋存情况,本文在系统分析舟山北部海域地质钻孔和单道地震资料基础上,分析了研究海域海底第四纪地层结构与沉积环境,阐述了研究海域海底松散沉积物分布规律,探讨了上海陆地地区早更新世中、晚期和早期古河道在研究海域的延伸和分布状况,分析了研究海域海底第四系含水层赋存状况。研究海域第四系可供开发利用的主要含水层为早更新世中、晚期的第四承压含水层(Ⅳ)和早更新世早期的第五承压含水层(Ⅴ);第四承压含水层古河道分布区富水性最佳,含水层顶部发育厚层黏性土隔水层区域赋存淡水资源的可能性很大,含水层开发利用潜力可分为开发前景良好A区、开发前景较好B区和开发前景一般C区3类;第五承压含水层在古河道分布区富水性强,具有很好的淡水赋存潜力和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5.
根据2017年7月和9月在山东威海褚岛北部海域现场测量的COD_(Mn)(Chemical oxygen demand)值和水体表观光学量,结合COMS(Communication,OceanMeteorological Satellite)上搭载的传感器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所提供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产品,利用星地同步观测数据对现有的基于遥感反射比反演CDOM的模式进行验证,确定适合该海域的CDOM浓度遥感反演模式;通过对测试海域化学需氧量与遥感反演的水体CDOM浓度相关性分析,建立利用CDOM反演COD_(Mn)的遥感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测试海域LANDSAT 8/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遥感图像上,获取该海域COD_(Mn)浓度专题图,基于这些专题图分析了测试海域COD_(Mn)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GOCI产品的CDOM浓度值随时间和站点动态变化大,离岸越近数值越高,同一地点水体前后相差近1 h的数值变化也较大;(2)基于LANDSAT 8/OLI遥感数据反演的COD_(Mn)浓度时间动态变化大,总体来看褚岛附近水体的COD_(Mn)含量相对较低,褚岛以北海域水体COD_(Mn)含量有所增加,褚岛西侧水体的COD_(Mn)含量较东侧水体COD_(Mn)含量来说整体偏高。  相似文献   
176.
177.
178.
《海洋世界》2013,(4):31
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发生特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等重大灾难。时隔2年之后,美国渔民在拖上岸的破旧小艇中发现了来自日本附近海域的"偷渡者"——5条石鲷鱼。这5条鱼只有1条存活下来,目前已被带到俄勒冈州水族馆,剩下的4条鱼也被送到俄勒冈州大学做深层次的研究。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鱼在横跨太平洋航行中一直以船上的微生物为食,同时发现被随  相似文献   
179.
刘桂扬 《北京测绘》2015,(4):114-116
传统人工分摊定级在房产测算分摊定级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建立功能区与共有分摊区之间的关系,形成分摊关系树,可以达到房产测算分摊定级自动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0.
生物礁是由原地的固着生物所建造的块状碳酸盐岩沉积。西沙海域自中新世以来发育了厚层生物礁地层。通过对最新全取心钻井西科1井岩心的宏观观察和微观分析,结合古生物及岩心测试成果,发现西科1井中新世和第四纪为主要造礁期,形成了两套分别以珊瑚藻和珊瑚为主要造礁生物的生物礁序列,底栖有孔虫为主要的附礁生物,而上新统为一套滩相沉积。生物礁序列发育骨架岩、粘结岩和障积岩三种礁相岩石,以骨架岩含量最高,非礁相岩石包括泥灰岩、颗粒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三种。白云岩地层以晚中新世到上新世早期最为发育,多为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所致,并受热液活动的影响。对生物礁序列的沉积分析,可为后期南海油气勘探以及生物礁储层分布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